浅说中国草书书法之美

2020-04-21 09:13包玉德
文化产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怀素点画符号化

◎包玉德

(宕昌县理川中学 甘肃 陇南 748502)

草书是中国书法大观园里最璀璨夺目、最令人心驰神往的艺术奇葩之一。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艺术的代表和美学的浓缩。草书书法之美,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去领略。

一、草书的外在美

草书的美是多方面的,单从其外观表现看,大致可以从以下几点着眼。

(一)简单美

草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难以认读,这是因为它的构成部件——部首符号化了。符号化的方向是减少笔画、化方为圆,改变笔画的位置和方向。符号化为草书实现简单美提供了可能和依托,为草书整体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草书的符号,是历代书法家不断创造、不断积累起来的,在这方面也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近代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通过多年研究揭示这一规律,发现和归纳出了几乎全部草书符号。于先生的发现不仅对草书符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而且有指导后学的巨大价值。

符号化让草书实现了简单之美,正应了“简单即美”这一观点。爱因斯坦的著名公式E=MC2揭示了物质与能量的关系,最简单的公式或符号往往包含着极其深刻复杂的原理。把最复杂的关系统一于简单,草书符号也可以和这个公式相媲美。

例举几个部首:貝,酉,齒,疑,龜,門,足,易。化繁为简、精美绝伦。

几个单字:彬,謝,懸,纎,衰,顕,欎,變,奥,爨。

(二)流畅美

流畅美和动态美是不可分割、互成互生的。在真书和隶书中,方笔和直笔是汉字的主流笔画。只有在草书中,化直为曲、变方为圆,而且数个笔画可以牵连映带,字与字之间也许几个字、多个字,甚至整篇牵连映带、一气贯通,使草书从字内到字外、局部到整体实现了经脉相连、回环往复的流畅美和奔腾不息、一泻千里的动态美。

图1 王羲之《寒切帖》

图2 张旭《古诗四帖》

李白形容怀素草书“飘飘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怳怳如闻神鬼泣,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苏东坡称赞王羲之草书“天门荡荡惊跳龙,出林飞鸟一扫空”,又说自己草书“兴来一扫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这些形象化的诗句,描绘了草书的流畅美和动态美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举例:1.王羲之《寒切帖》(图1)

2.张旭《古诗四帖》(图2)

3.怀素《自叙帖》(图3)

(三)穿插美

图3 怀素《自叙帖》

从草书的内部构造看,它重组了单字书写的笔顺。常规情况下笔顺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外到内。草书为了实现字内笔画之间、字与子之间的笔势连贯,它突破了原有的笔顺,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法则,让笔画之间任意穿插,显得灵巧机动。这样的穿插,其实就是为实现“简单美”和“流畅美”服务的。不仅如此,穿插还有把笔画与笔画之间、部首与部首连成整体的作用。

举例:虎,劲,鹅,鄙。——巧妙穿插,连成一体,妙趣天成!

二、草书的内在美

(一)笔法美

由毛笔在纸上运动,产生出无穷无尽的笔画形态,这些形态不是任意的、胡乱的,而是有意的、有态的、有韵的、有味的,这就要求遵循一定的“道”。这个道就是毛笔的运动法则,术语叫“用笔”。当代书法家黄简先生总结出王羲之的用笔方法:九用——顿笔、挫笔、驭锋、蹲锋、 锋、衄锋、趯锋、按锋、揭笔。五势——即鉤裹势、钩努势、衮笔势、儓笔势、奮笔势。

这和武功秘籍中剑法或拳法秘诀多么相似,足见其求之难得。可见,要写出真正书法意义上的笔画,是有法可依、有迹可求的。有法无法,是书法的重要标志。完备而遵法的用笔方法所产生的笔画,如“锥画沙”“屋漏痕”“折股钗”“万岁枯藤”等等,可以体现草书饱含力度、充满情趣、气象万千、仪态无穷的形质美、意象美、意境美。草书之美,笔法是基础,也是关键。

(二)使转美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这是书法理论中极其重要的一段话,但准确理解很不容易,至今众说纷纭。

这里试着理解“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这半句。用白话讲,就是“草书的精神寄托在点画之中,它的形质由使转呼应来体现”。按照黄简老师的意思:使,就是直的笔画和相连的直的笔画,如“ ”和 “ ”;转,就是曲的笔画,如“ ”和“ ”或“ ”等等。他说“使是直线,转是弧线,都可以连续使用”“使转概念来之于草书,后成为组字的规则”,还有,“点画”和“形质”并列出现,怎么理解呢?对照前后文,点画应指真书中的点、横、竖、撇、捺等,形质应指是草书中被符号化之后看不出了点、横、竖、撇、捺等点画形态的曲直,相连回环往复的笔画痕迹。

现在,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为“草书的内在精神寄托在点画之中,它的笔画痕迹由纵横屈曲的横线和弧线来体现”。这也就是草书和真书的区别所在。“使转”让草书之美得以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让草书的简单美、流畅美和穿插美得到了物质基础和表现手段。

(三)速度美

相对于篆书、真书等其他书体,草书的书写速度相对较快。如张旭“回眸面壁无全粉”,怀素“笔下唯见激电流”都是快得不得了。孙过庭说:“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草书的书写速度与节奏紧密相关。节奏草书需要优美的节奏,《书谱》云:“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顿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留笔不能一味迟缓,迅笔又不要始终过速;笔道略带一点干燥,(把笔毫一翻转)线条便润泽起来。在墨渖浓重时(把笔毫翻过干的一面)也特有枯渴的效果;不依靠规矩可以方圆合度,弃除钩绳而曲直也可以运用自如;忽然露锋,忽然藏锋,似乎行笔而又似乎住笔。”

草书的书写速度,还与笔画的神采精神紧密相关。当然,草书的笔画形态和中国画一样要讲究浓淡干湿;浓淡干湿除了与墨的使用与技巧直接相关,也与书写速度密切关联。急与缓、滑与涩、润与燥、淡与浓、干与湿等等,无不影响着笔画形态的神采精神。留与疾的恰当、适时运用,在草书书写中是一个重要问题,辩证地认识和运用当为上策。

(四)人性美

中国草书书法,是一种彰显人的主体心灵情思、自然呈现精神襟怀的艺术形式。书法的中和之美,强调书法文化的人性美,体现天人合一、合于至诚至善。自古论书兼评人品,书品即人品;从书法的内涵,可以表现书家的内在素质和人生品格。书法作品中呈现的人性之美,源于“本心”即真心。书法创作是一个表现心性美的过程、创造美的过程,又是美的体验过程。许多由古文诗词联想出的美妙自然景象,正是我们心中美妙景象。

在整个书法发展历程中,书法家对书法奥义的艰苦探索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上穷天地奥妙、下求自然人生意义的人格精神写照。书法是心灵的表现,“书者心画也”;“心正则笔正”“字如其人”。书法不仅是一种技术,执笔、运笔、布白、运气、用墨等等技法的运用,都涉及到书法家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观等哲学思想问题。“知白守黑”来源于《周易》的哲学思想,而书法正是以黑白演绎和诠释着这一哲学理义。大约从怀素开始,佛法佛理又融入其中,“吾心即佛”与“书为心画”可谓若合一契。

三、结语

在书法艺术中,草书之美是多方面的,草书有着所有书法形式中最集中的美。草书的外在美,像一个人的外观,如相貌、仪容;草书的内在美,就是它的内部结 构、内在气质和内在精神等。中华草书,万象俱现;草书之意,众妙皆归。

猜你喜欢
怀素点画符号化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化”思想的实践研究
怀素芭蕉练字
楷书点画使转的学问
颜真卿楷书“点画”的教学课例
书僧怀素的籍贯
关于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的思考
七绝·春雪
联谜考徒弟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