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卵巢癌和宫颈癌患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9英国专家建议解读

2020-04-22 12:44唐欣颖匡泽民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年1期
关键词:贝伐珠诊室单抗

唐欣颖,匡泽民

(1 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郴州 423000;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北京 100029)

随着环境恶化和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中国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1]。而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研发快速进展,越来越多的药物应用于各种癌症患者靶向治疗,如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伊马替尼,为这类患者临床疗效提高和生存质量改善带来质的飞跃。但是,抗肿瘤药物所致的药源性高血压容易被忽视,如果不引起注意或处理不当,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1 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患者血压管理的重要性

临床上,贝伐珠单抗作为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广泛用于治疗转移性直肠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肾癌、胶质母细胞瘤、宫颈癌、转移性乳腺癌以及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的患者。多项研究证明,使用贝伐珠单抗的患者在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方面有显著益处[2-4]。但贝伐珠单抗诱导的高血压成为一种常见的不良事件,且在早期治疗周期中更为频繁。最近一项接受贝伐单抗治疗妇科肿瘤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研究中,高血压的发生率高达33.8%[5]。荟萃分析(meta分析)表明,贝伐珠单抗增加了肿瘤患者的高血压风险[6-7],而长期持续的高血压会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8]。因此,血压管理对于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肿瘤患者,显得尤为重要。

2 贝伐珠单抗导致药源性高血压可能机制

贝伐珠单抗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与VEGF的所有同工型结合[9]。而VEGF是一种负责内皮细胞增殖和新血管形成的蛋白质,在癌症中促进新的肿瘤血管发育。贝伐珠单抗通过与VEGF结合,防止其与受体相互作用而抑制血管生成,并导致新形成的微血管退化和异常肿瘤血管形成的“正常化”,降低现存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减少癌细胞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抑制肿瘤生长以及血管内浸润和转移。由于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其已成为癌症治疗中的重要靶点,并且已开发许多阻断VEGF途径的抗血管生成抑制剂[10],贝伐珠单抗就是其中一种。

由于VEGF也是维持血管内皮细胞正常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平衡所必需的,因此阻断VEGF通路可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和高血压[11]。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已经提出几种可能的理论[12](见图1):① 正常情况下,VEGF与其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磷酸化和一氧化氮的产生,一氧化氮扩散到相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导致血管扩张,VEGF被抑制时,一氧化氮产生减少。② VEGF参与其他血管扩张剂如前列抑素的产生,阻断VEGF导致这些血管扩张剂缺乏,血管收缩因子如内皮素-1占优势,并最终升高血压。③ 当VEGF受到抑制时可能发生的毛细血管床密度降低,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④ VEGF功能受到抑制,引起肾脏中一氧化氮的减少,导致钠潴留和细胞外液增加。

3 2019《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卵巢癌和宫颈癌患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发布的背景及其解读

目前国际上已发布多个高血压指南或规范,然而针对贝伐珠单抗等抗肿瘤药物诱导的高血压管理指南仍属空白。肿瘤科医生对于高血压管理显然没有专科医生经验丰富,临床上又缺乏可供参考的具体指导,并且此类特殊人群的血压管理不同于一般人群,应更加引起重视。鉴于此,英国多个学科的多名专家,对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的肿瘤患者的血压管理形成共识,在“BritishJournalofCancer”杂志上发表《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卵巢癌和宫颈癌患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13],主要是为医生针对靶向肿瘤药物治疗的血压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导。

需要说明的是,《专家共识》聚焦使用贝伐珠单抗的卵巢癌和宫颈癌患者的血压管理。但由于其导致药源性高血压的机制相同,该共识也适用于其他同类型抗肿瘤药物诱导高血压的血压管理,还可外推到使用同类药物治疗的其他类型肿瘤患者。《专家共识》主要从贝伐珠单抗的使用前、中、后3个阶段,阐述此类患者血压管理的要点。对还未应用贝伐珠单抗治疗患者提出使用门槛,对贝伐珠单抗使用期间患者根据血压波动情况提出药物调整方案。另外,对于结束贝伐珠单抗疗程患者的注意事项和随访要求,也给予阐明。

3.1 未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前的血压管理

所有未使用贝伐珠单抗的肿瘤患者,在用药前应进行血压测量(见图2)。① 若诊室血压<160/100 mmHg,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或家庭血压监测(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150/95 mmHg,患者可以使用贝伐珠单抗,并且既往未服用降压药的患者,也不需要接受降压药物治疗。需注意的是,由于部分患者可能存在白大衣高血压,当诊室血压和ABPM/HBPM不同时满足条件时,以ABPM/HBPM为准。② 若诊室血压≥160/100 mmHg,则建议推迟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尽快安排ABPM/HBPM。若ABPM/HBPM<150/95 mmHg,则可以开始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若ABPM/HBPM≥150/95 mmHg,应先药物控制血压,至少2周后重新评估。

图2 贝伐珠单抗治疗之前的血压(mmHg)管理流程

初次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推荐首选氨氯地平5 mg/d治疗;血压仍未达标则按图3的顺序进行降压推荐,每增加一种药物需至少2周后重新测量血压进行评估。对原先已经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则按NICE指南[14]加强治疗。

图3 初次服用降压药患者的治疗步骤

3.2 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期间的血压管理

尽管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之前已经评估患者血压情况,但由于药物作用可使血压进一步升高或反跳。因此,肿瘤患者每次使用贝伐珠单抗之前,仍然建议再次评估患者血压,及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见图4)。

图4 贝伐珠单抗治疗期间的血压(mmHg)管理流程

① 若诊室血压<160/100 mmHg,其治疗方案不变,鼓励患者行HBPM监测血压情况。

② 若诊室血压≥160/100 mmHg,或与使用贝伐珠单抗之前相比,收缩压增加≥20 mmHg或舒张压增加≥10 mmHg,建议先暂停贝伐珠单抗的使用,并尽快行ABPM/HBPM检测评估。若ABPM/HBPM<150/95 mmHg,则下次复诊时可继续使用贝伐珠单抗。若ABPM/HBPM≥150/95 mmHg,则需通过药物控制血压,至少2周后再次评估决定是否使用贝伐珠单抗。总之,当诊室血压≥160/100 mmHg(ABPM/HBPM≥150/95 mmHg)时,要先暂停使用贝伐珠单抗,对患者进行降压药物干预,只有当诊室血压<160/100 mmHg(ABPM/HBPM<150/95 mmHg)时,才可重新启动贝伐珠单抗的治疗。

③ 若诊室血压≥180/110 mmHg,建议暂停使用贝伐珠单抗,并通过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至少2周后行ABPM/HBPM再次评估。当诊室血压<160/100 mmHg,和/或ABPM/HBPM<150/95 mmHg时,可以重新启动贝伐珠单抗的治疗。如果诊室血压与ABPM/HBPM之间有显著差异(>20/10 mmHg),则应重复ABPM/HBPM。如果在使用超过3种降压药治疗后,血压仍未降至目标值以下,或者患者存在多种药物不耐受的情况,要考虑转诊至高血压专科医生进一步诊治。

④ 对于出现异常增高血压的患者,如收缩压≥220 mmHg,则应检查其是否有重要器官功能恶化的证据,并排除高血压危象。如果患者无器官功能失代偿的情况,建议先控制血压为主,首选服用氨氯地平5 mg/d,并在2周内重新评估。一旦发现有器官功能失代偿的情况,发展为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的患者,应永久停用贝伐珠单抗,并安排紧急转诊,或联系专科住院治疗。

3.3 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结束后血压管理

由于贝伐珠单抗的升血压作用,对于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在治疗期间血压可能正常,一旦靶向药物治疗的疗程结束,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故建议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期间,降压方案发生变化的患者,在停止贝伐珠单抗后4周内随访,注意多次测量血压,重新评估降压方案,决定是否需减少或停用降压药物。待患者血压平稳后,建议每年监测血压。

一般人群的血压治疗目标值是<140/90 mmHg。但对于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的肿瘤患者来说,可适当放宽标准,只要血压<160/100 mmHg,均可不进行额外的干预。但是,血压<140/90 mmHg仍然是最佳目标值。另外,血压≥140/90 mmHg并不是使用贝伐珠单抗的禁忌证,只有出现中度以上高血压(即血压≥160/100 mmHg时),才推迟或暂停贝伐珠单抗的使用。在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期间,只要不出现器官功能损害或衰竭情况,血压升高不是永久停用贝伐珠单抗的指征。相反,一旦出现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以及靶器官损害,则永久停用贝伐珠单抗,即使患者后期的血压控制稳定,也不能再次使用。在贝伐珠单抗疗程结束后,还应密切关注血压监测,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4 2019英国《专家共识》的启示

《专家共识》对于初诊高血压患者,建议降压药物首选氨氯地平,因为该药的半衰期长、药效谷/峰比值高、降压平稳、血压波动小。氨氯地平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通道,从而发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作用。临床也可使用其他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总之,选择降压药物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分析,严格把握药物适应证和禁忌证,而不能一味按图索骥。

当然,《专家共识》提出针对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卵巢癌和宫颈癌患者的血压管理,是基于英国患者情况制定的。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抗肿瘤药物导致高血压的指南或专家共识,本《专家共识》对我国患者可能存在国情和种族差异。我国是人口大国,肿瘤疾病负担重,近期首个国产的贝伐珠单抗已上市,亟待结合具体临床实践情况,出台基于多学科合作相关治疗指南或共识。

猜你喜欢
贝伐珠诊室单抗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疗效和预后分析*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午后的诊室
采用贝伐珠单抗、紫杉醇加顺铂(TP)化疗方案联合治疗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
贝伐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伴顽固性瘤周水肿的临床分析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PD1单抗市场竞争加剧 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抢得先机?
新开的诊室
新开的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