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居家学习中的“棉花糖”

2020-04-22 13:08李相菊
启蒙(3-7岁) 2020年4期
关键词:冲动居家小伙伴

文/李相菊

居家防疫,线上学习,孩子们要面对的诱惑很多: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要出去玩儿;很久不见小伙伴们,我很想念,想溜出去见一下他们;终于可以自由使用手机了,浏览网页、网络游戏、看动画片……这些难以抵挡的诱惑,就是居家学习中的“棉花糖”。

“棉花糖效应”来自于心理学家做过的一个经典实验:请幼儿来到实验室,在每个人面前放一颗棉花糖,告诉孩子如果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再吃,可以得到额外的一颗作为奖励。追踪参加实验的孩子们,直到他们长大,重新进行调查,发现当年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孩子,各方面发展得更好,学业、事业更有成就。这些人突出的特点是不急于求成,能为远大的目标暂时牺牲眼前利益,遇到压力和困难时不容易崩溃。这种为了长远目标控制住眼前冲动的能力,被称为“延迟满足”能力。

延迟满足不是指单纯地等待,或一味地压制自己的欲望,而是指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过程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延迟满足能力不足的人,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在社交中羞怯、固执,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

疫情当下,孩子看似不用上幼儿园,但是学习和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随处可见的“棉花糖”诱惑,需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延迟满足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和培养的能力。

如何克制这些“棉花糖”的诱惑呢?给大家介绍一些方法策略。

阻断法

可以使用“物理阻断”的方法,就是所谓的“眼不见,心不烦”。

将可能诱惑自己的“棉花糖”从眼前拿开。比如在不需要线上学习的时候离开电子设备,或者将无法自拔的游戏、“抖音”或者其他平台卸载等。

也可以运用“心理阻断”,重新评估吸引自己的事物,比如“出去也没有那么好玩儿,而且还有危险”。或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更积极的事物上来,替代诱惑物对时间的占领,比如读书、画画、听音乐、运动等。

激励法

通过强化目标来激励自己,也叫“加热未来”,就是一定要认真思考自己的目标,面对自己期待的未来,思考当下应该如何选择。

成功自控,是因为明确知道想要的结果。棉花糖实验中能够屡次忍住不吃面前美味糖果的孩子们,是因为他们知道坚持之后会有更多好吃的糖果,明确的目标就是可以激励自己的动力之源。

面对诱惑的时候,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需要控制住自己的冲动。比如慢慢减少玩电子游戏直至不玩,是因为再也无法忍受疲惫的身体、混沌的大脑以及下降的视力;不再想出去转转或者找小伙伴聊天,慢慢适应甚至享受居家学习生活,因为对自己来说生命健康更有意义。

等待法

给大家介绍一个“10 分钟等待法”,就是在面临诱惑的时候,坚持等待10分钟。

平常生活里10 分钟时间并不长,面对诱惑的时候,暂停10 分钟是一个挑战。这10 分钟之内,一定要时刻想着长远的益处,以此抵制诱惑。这是留给大脑的一段冷静的时间,经过等待之后,也许想要做某事的冲动不会那么强烈,控制住行为的可能性会增加很多。

这个“10 分钟法则”在抵制诱惑,尤其是一些小干扰时很有效果。例如:当你正在读书的时候突然想要去玩一玩手机,就告诉自己,“再看10 分钟书,然后再拿手机”。也许几个10 分钟都过去了,你依然沉浸在读书里,把手机忘在了一边。

那些需要控制的“诱惑”常常能带来当下的快乐,延迟满足并不是要消灭快乐,而是我们需要达成短期快乐和长期收获之间的平衡。战胜当下学习生活中的“棉花糖”,是为了将来的生活越来越甜。

猜你喜欢
冲动居家小伙伴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冲动”不是真担当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我和我的小伙伴
我的小伙伴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小伙伴”等十七则
微生高的往事
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