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气管切开技术的比较

2020-04-22 06:18孙继芬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气肿气胸经皮

孙继芬,赵 营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ICU,北京 100000)

气管切开技术是危重患者抢救或建立人工气道的常用技术,预计短期内不能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通常需要气管切开术。我院脑肿瘤病人较多,尤其恶性脑肿瘤患者,由于脑积水、肿瘤卒中等原因,导致意识障碍,需要气管切开术。目前我院常用的方法有经皮气管切开术与常规气管切开术两种。为比较两种技术的优缺点,现将本次研究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2 0 1 6 年1月~2017年6月,在重症监护室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19.5~27.9,依据纳入标准,纳入患者47例,依据手术方式分成常规气管切开组与经皮气管切开组,其中常规气管切开术组25例,经皮气管切开术组22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无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手术失败的差异。常规气管切开组,时间平均27 min(标准差±3.6 min),出血量平均数为9 ml(±2 ml),纵膈气肿2例,无失败病例。纵膈气肿给予气切伤口减张处理后,气肿明显减退,无需外科处理。经皮气切组,时间平均21 min(标准差±2.7 min),出血量平均数为5 ml(±2 ml),气胸1例,失败1病例。气胸患者经胸科会诊后给予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4天拔除引流管,未发生胸腔感染。失败1例,给予重新气管插管,次日行成功气管切开术,手术成功,未计入常规气切组。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有统计学差异。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经皮气管切开术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常规气管切开组,P<0.05。两组气胸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的比较

3 讨 论

自1985年经皮气管切开术问世以来,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气管切开技术之一。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操作难度不高等优点。神经外科患者,由于各种原因的意识障碍需要人工气道,或因为后颅窝肿瘤引起中枢性呼衰及严重感染发生外周呼衰,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所以我院经常使用气管切开技术。通常,经皮气管切开术时,同时准备常规气管切开包及气管插管工具,以防经皮气切失败等紧急情况时抢救使用。本次研究发现,经皮气管切开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但有发生气胸并发症病例与失败病例,说明经皮气管切开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经皮气管切开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需严格把握。

总结:经皮气管切开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等优势,我院经皮气管切开技术仍需提高。

猜你喜欢
气肿气胸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羊气肿疽的诊断及防制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自发性纵隔气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