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传统手术方式和LIFT术式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

2020-04-22 06:18黄恒艺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瘘管肛瘘括约肌

黄恒艺

(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一科,广西 钦州 535000)

此次研究通过对肛瘘患者,采用LIFT术式治疗,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肛瘘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进行治疗,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选择LIFT术式治疗的是观察组,择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的是对照组。对比两组肛门功能及并发症、临床疗效。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观察组年龄为20~75岁之间,平均(42.2±5.1)岁,男20例,女16例,病程2~14个月,平均(7.1±2.1)个月;对照组年龄为(21~74)岁之间,平均(42.6±4.4)岁,男21例,女15例,病程3~13.5个月,平均(6.8±2.4)个月。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择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经超声内镜了解括约肌和瘘管走行的关系,经肛门镜检确定出内口位置。术前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及局麻,实施肠道准备、局部备皮,经外口将过氧化氢注入,体位选择截石位,经外口将探针置入直至内口,且对内口位置明确。利用电刀对管壁进行完全剥除,经探针把括约肌、皮肤切开至瘘管,于伤口处置引流[1]。

1.2.2 观察组

选择LIFT术式治疗。术前探针的置入方式等同于对照组,术前麻醉、体位和准备均等同于对照组,实施1.2 cm弧形切口于内口外经肛缘处,沿内外括约肌分离,并应用小血管钳挑起暴露此段瘘管,并在此把瘘管找到,横断瘘管处距内口约1.5 cm,切断并分为内、外两段。通过小刮匙清刮外口段内壁,碘伏液行反复冲洗,把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ADM)通过瘘管内口引入,并将外括约肌缺损处及其一端封闭住,且需对外口处进行处理,另一端自瘘管引出,使其平齐。内外括约肌的切口进行间断疏松缝合,结扎瘘管横断处外侧断端,实施局部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1]

对比两组肛门功能及并发症、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23.0统计学软件,经Epidata数据处理,分析所用全部数据,0.05为检验标准,用t组间对比,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FISI评分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1个月、2个月的FISI评分均显著较低,两组对比(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FISI评分(±s,分)

表1 对比两组FISI评分(±s,分)

组别 n 术后2 个月 术后1 个月观察组对照组36 36 0.50±0.13 2.68±0.59 0.63±0.20 4.82±1.14

2.2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两组对比(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n(%)]

2.3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P<0.05),见表3。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对比

表3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 论

排粪瘙痒、疼痛,以及肛门部灼热,瘘口破溃、流脓是肛瘘的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2]。传统的肛瘘切开切除术容易造成肛门漏液、漏气,以及括约肌功能受损等并发症,治疗时间长,尽管治愈率较高。近些年选择LIFT术式治疗,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且具有保留括约肌功能、创伤小、易操作等优点[3]。此次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1个月、2个月的FISI评分均显著较低;相较于对照组26例(72.22%),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34例(94.4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9例(25.00%),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例(2.7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肛瘘患者,采用LIFT术式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并发症少,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良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瘘管肛瘘括约肌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并行导丝法在更换肾造瘘管中的应用:附33例次报道
排便的奥秘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