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

2020-04-22 06:18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胆囊腹腔镜康复

陈 旸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普外二科,江苏 淮安 223300)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是现代快速康复外科核心技术之一,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因患者担忧活动引起切口裂开、出血、疼痛以及术后卧床“养病”错误理念影响,临床上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执行情况并不理想。赋能健康教育[1]是基于赋能理论的一种健康教育方式,通过赋能,可以增强患者对努力与期望的认知,内心产生自我激励而改变行为方式,从而促进疾病的治疗与康复。2018年起我科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实施赋能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42例实施赋能健康教育作为观察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31~65岁,平均(46.3±14.6)岁,初中文化12人,高中文化19人,大专以上文化11人。42例接受常规健康教育作为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30~66岁,平均(45.8±13.9)岁,初中文化13人,高中文化20人,大专以上文化9人。上述患者均因胆囊结石、胆囊炎等胆囊良性病变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排除存在严重手术并发症、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认知障碍无法沟通等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教育程度、手术与麻醉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口头健康宣教,告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方法、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益处等。观察组予以赋能理论为指导的赋能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 问题确立:入院后,主动、热情接待患者,与患者建立互信、尊重的护患关系;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引导患者说出内心对手术、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等健康知识的认知,围绕“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宣教,树立其正确认知。

1.2.2 情感宣泄:患者术后因恐惧活动加剧疼痛,引起出血、切口裂开等而不愿主动锻炼,此时护士应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让患者负面情感得以宣泄;同时给予患者情感鼓励,介绍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好处、安全性、可行性,消除患者顾虑,激发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加快康复与健康的责任感,产生自我行为改变的内在动力。

1.2.3 目标设计:依据患者情况,协助患者设定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目标。设定的目标应专业、合理、可行,使其感觉到努力后能够成功执行预定的目标,以增强其信心。具体设定的目标可如下:卧床期每30 min 10次深呼吸与泵踝运动,2 h翻身1次;坐位期每日3次床边坐立并行抬腿运动,每次30 min;步行期按床边站立—踏步一床边行走步骤锻炼,每日3次,每次30 min;走廊行走期每日3次,每次5~10 min。邀请病房术后恢复情况较好的患者予以其榜样鼓励,正面强化其自我管理的积极心态,建立“我能做得到”的信念。

1.2.4 确认计划:护士床边进行专业指导,对患者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记录与监督。对不规范下床活动行为及时予以纠正,避免体位性低血压、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降低其下床活动的信心。

1.2.5 行为评价:通过提问方式让患者对自己下床活动的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增强患者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完成目标较好者予以肯定,强化其信心;对未完成目标者,详细分析原因并予以解决,如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睡眠。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腹胀、呕吐、下肢静脉血栓等。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表示,两组间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用t检验。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痛感轻,已成为胆囊切除首选手术方式。受术中麻醉、气腹、脏器牵拉、应激反应等影响,患者术后可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与肠黏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效果与术后康复带来不良影响。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能够加快下肢、胃肠道血液循环,促进胃肠道蠕动与切口愈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影响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因素除了医务人员因素外,还与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疾病认知密切相关[3-4]。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促进患者对疾病形成正确的认知,改善负面心理状态,还能够调动患者积极性,主动参与到疾病康复护理过程中,加快术后康复[5]。传统护理模式下的健康教育以疾病为中心,教育者以说教方式向患者传授相关疾病、康复健康知识,随意性强,缺乏明确的目标与实施步骤,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赋能理论属心理学范畴,强调内在动机在行为改变中的作用,通过激发患者内在自我健康维护潜力,促进形成健康的认知行为,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自我管理依从性,主动承担起自我管理健康责任的过程。赋能健康教育最初应用于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近年在手术患者中逐步推广,并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6]。陈雪[7]对髌骨手术患者实施赋能健康教育,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ethel指数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陈丽媛[8]对乳腺癌患者实施赋能健康教育,患者ID-Pain疼痛评分较常规健康教育组明显降低。本组4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接受赋能健康教育后,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常早于对照组(P<0.05),胃肠功能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与曾美霞[9]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相较常规护理模型下的健康教育,赋能健康教育教育者从“对患者负责”的观念转变到“给患者责任”,而患者通过赋能,成为疾病管理、促进术后恢复的主导者,这种内在力量促使患者更主动、积极做出有利于自身健康的正确决策,实现对疾病有效的自我管理,从而加快术后康复[10]。

综上所述,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实施赋能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加快术后快速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胆囊腹腔镜康复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