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疾控中心检验细菌性食物中毒效果分析

2020-04-22 06:18陆锦莉王晓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疾控中心细菌性病原

陆锦莉,王晓燕

(新疆塔城市疾控中心,新疆 塔城 834700)

食物中毒作为常见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在食物中毒中占据首位。结合临床研究资料报道以及实际管理情况,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发病后具有典型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表现,发病初期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症状表现较为相似,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通过细菌微生物检测可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有效鉴别与诊断提供依据。本文结合我疾控中心2017年4月~2018年9月期间进行细菌微生物检验的80名人员,对其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7年4月~2018年9月,研究对象为80名细菌性食物中毒人员,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5.37±5.28)岁。纳入研究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人员排除其它中毒类型,不同食物中毒人员的微生物检测资料完整。

1.2 方法

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微生物检测主要方法为:(1)完善应急预案。每年对疾控中心食物中毒检验制度进行更新,做好配套设施的检验与准备;每年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病原菌分析,做好常见微生物检验准备工作;加大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培训,促进其业务能力的提升;(2)样品采集。采集食物中毒人员样本,主要包括肛拭子、呕吐物、粪便、剩余食物等;(3)微生物检验。依据我基层疾控中心细菌微生物检测流程、《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2-2010)等制度或者规范完成不同样本微生物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做出评价,明确不同食物中毒人员的病毒微生物。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不同样本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2)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微生物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整理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微生物检验资料,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不同参数均表示为(n,%),差异性x2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样本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

80名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采用不同样本检测后,粪便中检出42份,占到52.50%;肛拭子中检出23份,占到28.75%;呕吐物中检出15份,占到18.75%,其中粪便中细菌性微生物检出率较高,较肛拭子、呕吐物等检出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微生物检验结果

细菌性食物中毒微生物检验结果见表1,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占到40.00%,明显高于其它微生物检验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肠杆菌占到3.75%,检出率最低。

3 讨 论

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基层疾控中心在食物中毒方面需要重视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微生物的检验[1],提高粪便样本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对不同时间段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明确细菌性食物中毒在病原菌分布、中毒人员分布、食物中毒场所以及季节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便于完善当前管理制度,加强对众多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的研究,提高病原微生物检出率。比如分离鉴定方法在病原微生物检出率方面准确率较高,但是耗时较多,无法快速得到检测结果,因而对部分分离难度较大的样本,在微生物检验中可通过显色培养基培养,也可将不同样本进行混合,通过PCR技术或者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进行处理[2]。

表1 不同微生物检查结果分析[n(%)]

综上所述,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方面需要重视粪便样本的检测,依靠微生物检验为食物中毒患者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疾控中心细菌性病原
疾控中心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干预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疾控中心理化检验人员职业危害分析及防护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完善疾控中心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