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2020-04-22 06:18徐修章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罗非班肝素盐酸

徐修章

(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0)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发生的凝结现象,患者有肢体肿胀、疼痛、行走剧烈疼痛等症状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采取有效治疗改善患者症状、加快患者康复是关键。针对此疾病既往以低分子肝素治疗为主,但是治疗效果有限,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开始采取联合用药治疗。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例,总结联合治疗方案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7年9月~2018年7月,总计74例。纳入标准:(1)伦理委员会批准;(2)X线片检查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试验无禁忌;(4)有治疗配合能力,知情参与。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疾病患者;(2)意识障碍患者。男性40例,女性34例;患者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7.6±6.3)岁;病程3~15 d,平均病程(9.5±1.0)d。进行随机分组,2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P>0.05。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0.4 ml/次,间隔12 h 1次,2次/d,连续用药2周。

联合组:参照组基础上加行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盐酸替罗非班静脉泵入,泵入速率0.4 μg/(kg·min),30 min后泵入速率改为0.1 μg/(kg·min)持续泵入72 h。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治疗效果、凝血功能异常率(凝血功能常用四项指标有一项显示异常即为凝血功能异常)、下肢肢围差改善情况。

1.4 效果评价标准[1]

治愈:治疗后患肢症状消失,下肢肢围差为0 cm,静脉闭塞程度<10%。

显效:治疗后患者患肢症状明显改善,下肢肢围差<5 cm,静脉闭塞程度<30%。

无效:治愈与显效效果未达到,症状体征无改善表现。

1.5 统计学方法

经SPSS 19.0计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观察指标数据。治疗有效率、凝血功能异常率以%形式展开,x2检验;下肢肢围差改善行±s形式展开,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指标占比比较

联合组与参照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效果与凝血功能异常率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

P<0.05。

2.2 下肢肢围差改善比较

联合组与参照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期间下肢肢围差改善情况见表2。治疗后结果比较,P<0.05。

表1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组间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下肢肢围差改善对比(±s,cm)

表2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下肢肢围差改善对比(±s,cm)

组别(n=74) 大腿周径差 小腿周径差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 5.3±0.6 1.0±0.1 4.5±0.5 0.8±0.1参照组 5.2±0.5 2.4±0.2 4.7±0.4 1.5±0.3 t 0.7788 38.0841 1.8999 13.4647 P 0.4386 0.0000 0.0614 0.0000

3 讨 论

导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包括下肢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受损、静脉壁高凝,易导致患者肾衰。针对此病以低分子肝素药物治疗,低分子肝素有良好的选择性、抗凝血性,单纯治疗效果欠佳。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抑制纤维蛋白原、GPⅡb/Ⅲa受体结合,可以成功阻滞血小板交联与聚集。低分子肝素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促进患者症状体征改善。邢秀宝研究指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行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显著,用药安全性高[2-3]。

综上所述,联合用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用药有效性、安全性价值,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罗非班肝素盐酸
盐酸泄漏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