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协议》视角下地方本科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0-04-22 06:03李雅善王艳君徐成东崔长伟李洋杨俊梅南立军
高教学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华盛顿理念工程

李雅善 王艳君 徐成东 崔长伟 李洋 杨俊梅 南立军

摘  要:《华盛顿协议》是一项本科层次工程教育专业互认的多变协定,我国于2016年正式成为其会员,但不少地方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理念、模式、毕业要求等方面与《华盛顿协议》的内在要求存在着差距。结合地方本科高校在工科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并给出了引入OBE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拓展实践教学平台、优化师资队伍、建立教学质量评估动态监控体系等6条举措。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华盛顿协议;地方本科高校;OBE理念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2-0001-05

Abstract: The Washington Accord (WA) was a multilateral agreement on the mutual recogni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majors at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China officially became a member of the WA in 2016. However, many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fall short of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the WA in terms of talent cultivation philosophy, mode and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Combined with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 the reform path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was proposed, and six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introducing the OBE concept, revising talent cultivation scheme,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expanding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optimizing teaching staff and establishing dynamic monitoring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Keywords: talent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The Washington Accord;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OBE concept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不断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各主要工业强国都更加重视工业的发展,如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德国实施“工业4.0”,而我国也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1]。面对全球工业升级及产业转型,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成为国家工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世界各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国政府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战略部署,都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已是当务之急。地方本科高校数量众多,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而不少地方本科高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与《华盛顿协议》内在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在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以后,如何指导地方本科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地方本科高校工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华盛顿协议》简介

《华盛顿协议》(The Washington Accord,WA)是1989年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等6个创始国发起的一项本科层次的工程教育专业互认的多边协定,旨在建立共同认可的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促进职业工程师的国际流动,是当前国际工程教育认证领域最具权威的国际工程师互认协议[2-3]。我国在2013年6月19日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预备会员,并于2016年成为其正式成员[4]。从成立至今,其已发展到18个正式成员和6个预备成员,成员遍布五大洲,涵盖了大多数发达工业国家和地区,现已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5]。概括地说,《华盛顿协议》的内涵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这既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发展方向,也是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内在动力[4]。

二、地方本科高校工科教育存在问题

上文提到我国已加入《华盛顿协议》,一方面显示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获得了国际认可,使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登上了国际舞台,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和交流机会;另一方面,也使我国工科毕业生不仅面临着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也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因此,在加入《华盛顿协议》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往哪走”、“如何走”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考题。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改革突破的关口前,地方本科院校无疑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这是由地方本科高校的自身定位和自身特征所决定的,一方面地方本科高校属于应用型本科大學,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另一方面,地方本科高校各方面资源有限,在工程教育改革中面临着比重点高校更加艰巨的困难。为了明确地方本科高校的努力方向,摸清改革前进中的拦路虎,有必要对当前地方本科高校工科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查摆。

(一)人才培养方法亟待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是本科教育的“宪法”,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规划,也是教学环节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价的依据,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5-6]。旧版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培养要求和质量标准不具体,不能很好对应学校的办学类型和专业面向定位;课程结构不合理、能力导向不突出,课程的组成及其逻辑结构不合理,与社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有所错位;实践教学占比弱,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设置不足,削弱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以教师为中心,教育理念陈旧

2017年2月,“复旦共识”明确指出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性作用,培养能够胜任行业发展所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7]。这要求地方高校转变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自身的特质进行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但长期以来的教育惯性,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还沿袭着“以教师为中心”、“唯教材”、“唯大纲”、“唯PPT”等的传统教学观念,无法将新的教育理念(如OBE理念[8]等)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陈旧的教育理念也无法将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毕业生素质要求对应到相关课程中去,也无法在课程教学中有目的实施[9]。教师对现代工程教育理念认识不够,以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意识为能力培养目标的观念尚未形成[10]。

(三)实践教育体系不完善,合作育人机制不健全

地方高校由于惯性思维,对实践教育体系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导致实践教育体系不仅不完善,而且弱化。在实际教学中,总是认为实践教学处于从属、次要地位,甚至实践教学负责教师也被分为“教辅人员”,没有将实践教学提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地位来看待。有些实践环节被“专业见习”、“专业调查”等这种走马观花式的课程所替代,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的。综合性创新实践训练环节缺失,导致学生缺乏系统地工程创新设计及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在合作育人方面,一方面建立实习基地不足,没有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实习基地体系,另一方面,与企业或者实习基地融合不够,仅在某个学期安排进入企业实习,导致时间短、效果差。此外,与合作机构没有建立完善的合作育人机制,在实习学生指导、兼职教师聘用、创新训练等没有建立有效的衔接制度,致使实习效果弱化。

(四)人才培养质量被动评估,持续改进意识不强

人才培养评估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须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并对教学改革起到指导作用。但是,部分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是被动的,即使进行了评价,也是结果导向型的,没有对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难以及时发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目前,部分地方高校采用的人才培养评估体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不相匹配,其评价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不能有效反映社会和雇主的评价,因为评估受访学生中应届毕业生居多、往届毕业生少,而社会和雇主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往往需要3~5年才能给予出合理的评价。另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中评价人员多元化不足,多以校内人员为主,校外人员如政府机构、毕业生雇主单位、学生家长等人员参与较少。

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结果,利用其去改进教学质量的意识不强。由于缺乏对教育过程各环节的质量监控,难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有时候即使拿到评价结果,由于缺乏系统的质量监控,也无法查找出问题的环节,更不用说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了。

三、改革路径

结合地方本科高校的实际,参照《华盛顿协议》中所体现的内涵和理念,以笔者在工科教育一线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出适用于地方本科高校工科教育改革的基本框架。以楚雄师范学院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为例,总体改革思路是采用“一轴两驱三联动四融合五进阶”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轴”是指以全程培养卓越的工程技术人才为中心轴;“两驱”是指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并驾齐驱,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而被统一整合,包括师资、培养平台、政策、资金等资源;“三联动”是指对学生的品格、知识、能力进行同时培养,不再只追求“技术人”,而是要实现“价值人”、“全面人”的培养;“四融合”是指科教融合、校企融合、学科融合、“三创”融合;“五进阶”是指根据《华盛顿协议》的OBE理念,将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分为五种能力,分别是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社交能力、跨学科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通过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力求使学生的五种能力达到不断提高,最终达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标准。

具体来说,就是根据新时期新变化更新培养理念,以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缔约文件——《华盛顿协议》中“以学生为中心、OBE人才培养评价理念和持续的质量提升”三大理念为指引,结合本专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发展实际需求,以培养卓越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術人才为目标,重新修订《楚雄师范学院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OBE理念,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社交能力、跨学科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五大能力进行培养,从品格、知识、能力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提升;在人才培养方面,从教学内容、教育平台、师资队伍、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主要采用“科教融合、校企融合、学科融合、‘三创融合”的模式,为卓越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资源平台;通过培养,对毕业生采用“五度一体”(培养目标达成度、社会需求适应度、师资和条件支撑度、质量保障运行有效度、学生和用户满意度)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并在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环节查找原因,弥补不足。同时,建立教育教学全过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改革总路线图如图1。

四、主要举措

(一)践行OBE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OBE教育理念是由Spady于1981年提出的,是产出导向教育的简称[11]。其遵循“回溯式设计”原则,即从需求为起始,由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再由培养目标确定学生毕业要求,最后由毕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12]。OBE现已成为欧美等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华盛顿协议》中也是明确接受了OBE理念并将其嵌入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全过程[13]。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以内容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成效和目标的达成度。专业教学面向行业需求,构建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课程学习、实践锻炼、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培养目标规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教学工作实施

《华盛顿协议》中明确指出工科毕业生素质包括“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问题解决水平”两部分构成。其不单纯是要求毕业生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更加强调毕业生在面对复杂问题和不确定性问题时的处理能力,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并经过必要的抽象思维、创新分析和科学判断等给出有效的综合解决方案[9]。而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不能与现代工程教育理念相吻合,因此,有必要进行修订。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需要以《华盛顿协议》提出的三大教育理念为指引,并结合专业国家标准、行业需求和学校定位进行通盘考虑。如楚雄师范学院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在《楚雄师范学院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5版)》和《楚雄师范学院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版)》的修订过程中,就主动引入了《华盛顿协议》的三大教育理念,在2019版修订过程中参考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国家标准[14]。

此外,修订过程中还结合学院老师主持的云南省科协高原“四大行动”项目——“云南省高原特色葡萄产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专项调研”,对云南省内的香格里拉葡萄酒产区、红河谷葡萄酒产区、金沙江葡萄产区等进行了调研,获得了行业需求,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同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还要考虑学校的办学定位,我校办学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因此,要体现出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在课程设置、模块结构、学分分配、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瞄准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社交能力、跨学科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五大能力,为后续实施培养提供依据。

(三)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学方法上需要实现3个转变:从单向灌输课堂向启发诱导课堂转变、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从句号课堂向问号课堂转变[1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例如“翻转课堂”[16]、CDIO工程教育理念[17],将学习的主动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创新实验设计、复杂问题解决分析等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此外,结合当前“互联网+”的趋势,大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基于信息资源及数字化网络进行学习和反馈,因此,可以适当引入SPOC[18]、MOOC[19]、微课[20]、雨课堂教学[21],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课堂內容呈现,并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四)延伸教学平台,深化校企合作

工程教育面向行业企业,也是学生就业的主要集中地。地方高校应主动联系企业,与企业联合建立工程实践平台,围绕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加强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9]。楚雄师范学院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积极与省内外企业合作,至今已建立10多处学生实习基地。例如,与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在学生生产实习、毕业论文、专业见习、专业调查、资格证培训等方面联合培养,并就校外指导教师、外聘教师、校企合作等方面建立完善的机制。通过近年来的合作,已有50多名专业学生在该公司进行实习、见习、调查,并有6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在公司开展,帮助20多名学生取得了葡萄酒品酒师资格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增强实践教学能力

《华盛顿协议》中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其实也是对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提出了要求。首先,在成果导向的理念下,应引导教师聚焦毕业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行为,鼓励教师学习并认可OBE理念,采用开放课堂、合作学习、跨学科合作等相关培养策略,同时,做好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22]。在我国2017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也对师资队伍做了明确的指导,要求教师应有足够的教学能力、工程经验等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而地方高校中不少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必要的工程专业实践,因此,在面临新的学生素质需求时,所拥有的专业教学能力捉襟见肘。另一方面,为了充实师资队伍,不仅要招聘“双师型”教师,而且还要聘请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更好地服务专业教学。楚雄师范学院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自2014年就开始进行师资队伍提升工作,先后从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澳德集团、石河子大学等单位引进了3名“双师型”教师,并且派遣了多名青年教师前往企业进行顶岗锻炼,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大大提升。

(六)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确保质量持续改进

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从“培养目标达成度、社会需求适应度、师资和条件支撑度、质量保障运行有效度、学生和用户满意度”五个维度进行评价。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与工程教育认证相配套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进行全程动态监控,保证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全面提高工程教育质量[23]。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教育质量监督系统由教学督导制度、干部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等组成,对关键质量控制点和相应的质量管理重点进行控制,形成了有效的本科教学监督体系和运行机制,能够保证专业教育质量的动态监控。

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过程中,应该引入第三方评价,第三方评价机构能够站在更加客观的角度,其结果更有权威性和公正性,能够避免校内人员评价产生的主观影响。在建立评价系统时,要考虑到各个评价环节的有机衔接和结果反馈,在获得评价结果后,应该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到人才培养的输入过程[9]。

五、结束语

我国能够顺利加入《华盛顿协议》,表明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有利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提升。但是,加入《华盛顿协议》,仅仅是一个起点,如何落实该协议规定的精神是下一步各工程专业需要落实的。在当前的“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应该主动适应人才培养的新理念,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科学与工程素质并重培养,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产出为导向,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平台,优化教学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工程实践教学能力,构建教学质量动态监控体系,疏通人才培养质量可持续改进渠道,全面推进“卓越计划”,为相应的行业企业培养卓越的“准工程师”,实现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

参考文献:

[1]陈涛,邵云飞.理念与现实: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加入《华盛顿协议》后的發展趋向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1):54-60.

[2]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Alliance. 25 Years Washington accord 1989-2014[R]. New Zealand: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Alliance Secretariat, 2014.

[3]Hanrahan H. The Washington Accord: histor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ajectory[J].A see global colloquium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08(10):1-17.

[4]陈涛,邵云飞.《华盛顿协议》:内涵阐释与中国实践——兼谈与“新工科”建设的实质等效性[J].重庆高教研究,2018,6(1):56-64.

[5]张朝峰,李静,张建栋,等.加入《华盛顿协议》对工科专业本科教育的启示[J].高教学刊,2017(19):8-11.

[6]袁靖宇.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9(2):6-9.

[7]“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EB/OL].(2017-02-23)[2017-11-05].http://www.jwc.fudan.edu.cn/b8/66/c9395a112742/page.htm.

[8]张男星.以OBE理念推进高校专业教育质量提升[J].大学教育科学,2019(2):11-13.

[9]齐书宇,李国香.《华盛顿协议》毕业生素质规定及其对地方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1):48-53.

[10]卞小强,魏博,杨火海.《华盛顿协议》视野下实施“卓越计划”的对策思考[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69-73.

[11]崔贯勋,郜继红.基于OBE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8):167-170.

[12]颜小英.基于OBE理念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4):365-368.

[13]袁健,吴卫东,黄晓峰.以专业论证为契机 进一步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15(3):6-9.

[14]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41-546.

[15]李刚,秦昆,陈江平.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遥感应用综合实习”课程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1):220-224.

[16]代宁,何璇,张国正.澳大利亚高校本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5):62-64.

[17]吕东澔,朱佰成,等.基于CDIO理念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183-185.

[18]顾容,张蜜,杨青青,等.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探讨:实证与反思[J].高教探索,2017(1):27-32.

[19]朱盼盼,朱雨莲,王旗.基于MOOC模式的物理全面开放实验室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2):262-265.

[20]何佳,李萌萌,芮东升,等.微课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卫生统计,2018,35(6):943-945.

[21]刘玉成,王传生,杨晶.“雨课堂”教学模式的“IDCNN+”结构化分析与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9(1):94-103.

[22]杨若凡,何倩.美国工程技术类专业认证标准对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5(8):87-91.

[23]李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教育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改进[J].教学研究,2016,39(2):51-54.

猜你喜欢
华盛顿理念工程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华盛顿智斗盗马贼
用心处事
人的价值
泛滥的“工程”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