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椎管内阻滞方法对分娩镇痛产妇的影响分析

2020-04-23 06:43邢亚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5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疼痛感

邢亚娟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 引言

疼痛是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最强烈感受,很容易对产妇造成巨大的身心负担并增加分娩风险,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分娩镇痛也越来越受到产妇和医务工作者的关注[1]。因此本文通过对照实验分析研究了两种椎管内阻滞方法对分娩镇痛产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7 年11 月至2018 年11 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共112 例,在产妇自愿签署实验意见书后,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56)和对照组(n=56)。纳入标准:产妇均为单胎头位,均无头盆不称等致难产因素且均无麻醉禁忌证;排除标准:排除有精神病史或合并有严重器官疾病的产妇。实验组产妇的年龄在22~40 岁,平均(29.6±1.8)岁;孕周在37~41 周,平均(38.5±1.2)周;产妇的平均体重为(69.7±4.8)kg。对照组产妇的年龄在22~40 岁,平均(29.7±1.7)岁;孕周在37~41 周,平均(38.4±1.3)周;产妇的平均体重为(69.9±4.7)kg。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经对比显示结果为P>0.05,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产妇进入手术室后指导其保持左侧卧位,对其心率、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以及呼吸频率等指标进行常规监测并每隔5 min 测量一次动脉血压,待产妇宫口开至2~3 cm 时进行麻醉镇痛。对照组产妇采用单纯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方法,在产妇腰3~4 椎间隙置入硬膜外导管并注入9.7 mL 浓度为1%的罗哌卡因、50 μg 的舒芬太尼、89.3 mL 浓度为0.9%的氯化钠混合液。实验组产妇采用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分段阻滞分娩镇痛方法,先在产妇腰4~5 椎间隙置入穿刺针并注入0.3 mL 浓度为1%的罗哌卡因、0.7 mL 浓度为0.9%的氯化钠混合液,而后再进行硬膜外阻滞,阻滞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两组产妇均选择自控镇痛模式,首剂药量均为5 mL,随后根据产妇情况对剂量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WHO 疼痛分级标准对产妇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0 级表示产妇无疼痛感,Ⅰ级表示产妇有轻微疼痛感,Ⅱ级表示产妇有明显疼痛感,Ⅲ级表示产妇有剧烈疼痛感。②记录对比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和第三产程时间。③统计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输入SPSS 16.0 进行分析处理,对计数资料采用(%)形式表示,通过χ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s)形式表示,通过t 检验,若数据对比结果为P<0.05 则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对比

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实验组中疼痛感为0 级的产妇例数均远多于对照组,为Ⅰ级的产妇例数则远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为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对比[n(%)]

2.2 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对比

实验组与对照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和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接近,数据对比结果显示为P>0.05,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对比

表2 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对比

?

2.3 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对比

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出现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产后出血情况的产妇例数均比较少且比较接近,数据对比结果显示为P>0.05,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对比[n(%)]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用于分娩镇痛的麻醉方式有多种,其中硬膜外麻醉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但其存在明显的药物用量较大以及阻滞不完善等问题;而蛛网膜下腔阻滞虽然具有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以及对母婴影响小的优点,但也存在镇痛时间较短的缺点[2-3]。将二者进行联合则能够取长补短,一方面可以起到快速、有效、持续的镇痛效果,减少产妇在全产程段内的疼痛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药物用量,使产妇始终处于清醒状态,避免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4-5]。但同时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分段阻滞分娩镇痛方法毕竟属于一种麻醉干预,因此在临床中也应当对产妇血压、脉搏、胎心率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护,从而防止出现分娩意外,使产妇的产程能够顺利进行[6-7]。

在本次研究中,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实验组产妇的疼痛感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和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接近,出现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产后出血情况的产妇例数也比较接近,这说明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分段阻滞分娩镇痛方法对产妇具有更加显著的镇痛效果,能够完全满足产妇的无痛分娩要求,同时其操作安全性也较有保障,不会对产妇的产程进展和母婴结局造成不良影响,这一结果与国内其他专家的研究也是一致的[8]。

综上所述,与单纯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方法相比,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分段阻滞分娩镇痛方法对分娩镇痛产妇的应用价值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疼痛感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剧烈头痛?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麻醉前加温输液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中心体温及寒战的影响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