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对其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情况的影响

2020-04-23 06:43王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5期
关键词:棘突后路脊柱

王威

(鹤岗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鹤岗)

0 引言

脊柱骨折患者大多数都是在胸腰段出现骨折,因为剪力、屈曲、扭力、压缩等导致的暴力受损。临床中对脊柱骨折的治疗,需要对受伤后的弓角和畸形进行修正,让脊柱序列、伤椎曲度、前后缘高度等获得较好的复原[1]。脊柱骨折患者接受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可以提升脊柱三柱复合结构的稳定性,让伤椎获得较好的内固定效果,实现三维的稳定[2]。后入路内固定术式的优势比较明显,手术中患者的出血量少,患者受到的手术创伤比较少。其可以对前中后三柱都进行固定,固定的效果较好,力学性能稳定,复位的难度很大。此次研究中,我们选取了48 例脊柱骨折患者来进行研究,对患者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 年10 月至2016 年10 月收治的48 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共有24 例患者,有8 例女性和16 例男性,年龄28~58岁,平均(36.2±4.2)岁;患者的受伤原因:7 例跌落,10 例车祸,5 例压砸,2 例其他原因。对照组患者共有15 例男性和9 例女性,年龄27~59 岁,平均(36.5±4.1)岁,患者的受伤原因:6 例跌落,11 例车祸,6 例压砸,1 例其他原因。全部患者的资料我们进行了分析对比,两组的结果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对结果不产生影响。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为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等处理措施,在正中进行切口,以伤椎的棘突为中心点,可以暴露椎体,使用Weinstein 法对标志点进行确定,通过X 线诊断观察,确定定位针的位置和方向,完成各项准备措施后。确保插入无误差,就可以进行CT 检测,将椎弓根螺钉置入攻丝后。根据患者的神经受损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椎管减压,减压后,使用钉棒撑开,对骨折进行复位,并且拍片,确定位置是否良好,椎弓钉位置是否正确,将螺帽拧紧,凿小关节以及横突使其成为粗糙面,选取患者棘突碎骨、椎板、自体髂骨实施后外侧植骨融合,安装好横连杆,并将负压引流装置放置好。手术结束后3 个月佩戴腰围给予保护。全部患者术后都保持平躺,实施感染预防治疗,术后2 d 将负压引流装置拔除。术后1 周,患者需要佩戴护腰,并且根据医生的嘱咐来进行活动,不能够负重,不能够扭腰和弯腰,避免腰部的活动。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手术治疗措施,于棘突正中部位进行切口,使用纵向的切口,沿着皮肤将皮下脂肪和筋膜切开,将棘突暴露。使用电刀和骨膜剥离器剥离椎旁肌。从棘突向下进行剥离,顺着椎间小关节进行剥离,使用无菌的纱布进行填充,为患者压迫止血。将椎间小关节的关节囊从上一腰椎的下关节突以及下一腰椎的上关节突进行剥离,最后借助椎板牵开器向两侧牵开椎旁肌。骨折部位暴露后将椎弓根螺钉常规置入,完成手术。术后视情况进行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的骨折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前缘高度、后缘高度等指标,对两组的脊髓受损情况进行评价,以Frankel 分级法作为依据[3],A 级:患者的受损平面以下的感觉能力和运动能力完全消失;B 级:患者的受损平面以下运动能力消失,感觉能力较轻;C 级:受损平面以下的运动能力尚存,但是无法活动;D 级:受损平面以下的运动能力存在,部分能够活动;E 级:感觉、运动和括约肌等功能几乎正常。

1.4 统计方法

本文选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相对于对照组更高,Cobb's 角更小,两组患者的复位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1。观察组的E 级率是54.17%,对照组的E 级率是25.00%,两组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复位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复位情况比较

?

3 讨论

脊柱受损主要是因为在瞬间受到了暴力冲击,直接或间接的暴力导致了患者的脊柱出现了骨折,主要的发病群体是成年男性,这和工作性质有很大的关系,骨折发生后,多数患者的骨折部位都是胸腰椎段,如果不能够给患者提供正确及时的治疗,患者的活动能力会丧失,甚至可能死亡[4]。后路内固定手术可以有效地治疗脊柱骨折,该种治疗方式是将患者的脊柱部位进行切开,完全暴露,然后使用内固定器械,将韧带后部以及纤维环伸展撑开,确保椎管骨块能够减压和复位[5]。后入路内固定术式的优势比较明显,手术中患者的出血量少,患者受到的手术创伤比较少。可以对前中后三柱都进行固定,固定的效果较好,力学性能稳定,复位的难度很大,脊柱骨折患者也能够使用,因此手术的适应证范围比较广泛,有更多的患者可以符合手术的要求,接受手术的治疗。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相对于对照组更高,Cobb's 角更小,两组患者的复位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E 级率是54.17%,对照组的E 级率是25.00%,两组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刘羽[5]开展的相关研究中,我们了解到,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接受后路手术治疗,其椎体前缘高度是94.6%,后缘高度是96.5%,Cobb's 角是5°,结果和此次我们的研究结果相差不大。

总而言之,脊柱骨折患者可以使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方式,对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有较好的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理想,患者的E 级康复率比较高,对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能力、感觉能力有很好的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正常,因此对患者而言不仅是身体的康复,也是心理的康复,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是非常优秀的治疗方式,临床中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提升明显,复位良好,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棘突后路脊柱
棘突记忆合金内固定装置生物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搓腰
——壮肾
蚕宝宝流浪记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