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点与微创治疗优势临床分析

2020-04-23 06:43乔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5期
关键词:血肿微创脑出血

乔欢

(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引言

脑出血本质上是一种由非外伤所导致的脑部实质性内血管破裂而引发的出血,其属于一种急性脑血管病且症状较为严重,于医院神经外科临床上较为常见[1-2]。由于该疾病的发病急促,病情进展迅速,其整体病死率较高,急性期通常伴随有血压升高的情况,进而导致病情加重,当病情进展严重后甚至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3]。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旨在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与微创治疗的优势,具体内容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集时间为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 例,通过随机法分为30 例对照组与30 例实验组。对照组男性18 例,女性12 例,年龄50~80岁,平均(68.26±8.37)岁;实验组男性20 例,女性10 例,年龄50~80 岁,平均(69.55±7.85)岁,经过对比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接受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具体操作方法为:行气管内全身麻醉后,于患者额颞顶处做15 cm 的切口,待颞骨鳞部得以咬除后即可将其硬脑膜切开,以脑穿针抽取液态血肿后切开皮质,将血肿切除。术后常规止血、消毒、抗感染治疗,留置引流管。

实验组:本组患者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具体操作方法为:根据CT 检查结果选取血肿面积最大层面中心点作为穿刺点,待穿刺方向及深度确定后,通过局部浸润麻醉以颅锥钻进行穿刺,置入引流管,抽取液态水肿,以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再注入3~4 万U 尿激酶与生理盐水,通过纤溶作用对残存血凝块进行引流,如颅内CT 检查血肿清除完成,则拔除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①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与体征情况得到明显改善,颅脑CT 检查结果显示颅内血肿疾病清除,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善效果超过90%;②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与体征情况得到一定改善,颅脑CT 检查结果显示颅内血肿得到有效清除,神经功能缺损NIHSS 评分改善效果为50%~89%;③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病情无改善或者存在加重情况。

(2)统计两种患者手术治疗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3.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经统计后,患者临床症状较多,其主要包括:呕吐27 例(45.0%)、感觉障碍10 例(16.7%)、头痛25 例(41.7%)、意识障碍10 例(16.7%)、精神行为异常2 例(3.3%)、中枢性偏瘫12 例(20.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15 分有14 例(23.3%)、16~30 分有37 例(61.7%)、31~45 分有9 例(15.0%)。GCS 评分为:3~5 分有13 例(21.7%)、6~9 分有23 例(38.3%)、10~12 分有13 例(21.7%)、13~15 分有11 例(18.3%)。出血位置分为:脑干2 例(3.3%)、基底节区27 例(45.0%)、脑叶9例(15.0%)、丘脑13 例(21.7%)、小脑9 例(15.0%)。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情况[n(%)]

2.3 两组治疗相关指标对比情况

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更少,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所示。

表2 两组治疗相关指标对比情况

表2 两组治疗相关指标对比情况

?

3 讨论

在临床上高血压脑出血常见于老年患者群体中,其早期阶段时往往不存在典型特征,其临床特点通常可表现为:凝血功能障碍、局部脑组织血流量下降、血压呈现持续性升高[4-5]。当该疾病的病情进展后,往往会导致神经功能缺失、头痛、意识障碍、呕吐、发音模糊等临床症状,进而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6]。

目前临床上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以降低颅内压、止血剂消除颅内血肿为治疗原则[7]。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开颅血肿清除术,但该治疗方法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并且治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因此需选取更为有效的手术治疗。

近些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血肿清除术开始广泛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相较于常规手术方法,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性小、刺激性小、手术操作简便及安全性高的优点,不仅能够使术中出血量减少,还可在很大程度上缩短治疗后身体恢复时间,以确保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而对该疾病临床特点的总结则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进而保障治疗效果[8]。

通过研究可发现,患者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16~30 分占比最高,GCS 评分中以6~9 分占比最高,基底节区为主要出血位置。经过对比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更少,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相较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而言,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整体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可使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具备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的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同时伴随有相关症状。在掌握临床特点的前提下,可通过微创血肿清除术方法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法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减少术中出血量,使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具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血肿微创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