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0-04-23 06:43阎石鞠鹏郭喜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5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有效率依从性

阎石,鞠鹏,郭喜生

(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三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0 引言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心理状态的失衡让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常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提升精神疾病治疗效果成为相关医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1]。本文探讨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将调查结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1 月到2019 年1 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88 例精神障碍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n=44)与研究组(n=44)。参照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为24 例、20 例,其中最小年龄21 岁,最大年龄68 岁,平均(44.2±6.3)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为23 例、21 例,其中最小年龄20 岁,最大年龄70 岁,平均(45.6±6.2)岁。在88 例患者中,双相障碍35 例、复发性抑郁症13 例、精神分裂症23 例、复发性躁狂症17 例。两组各项基本资料差异不大(P>0.05),可对数据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盐酸氟西汀胶囊(国药准字:J20170022,生产企业:PATHEON FRANCE(法国)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分装)治疗,口服,服用剂量最开始为10 mg,2 次/d,3 周后加大剂量。

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治疗,具体如下。

(1)健康知识教育:取得患者充分信任,向患者讲解精神障碍相关的健康知识。让患者了解疾病发病机制以及原因,提升患者对于治疗流程的了解,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依从性,提升其治疗自信心。

(2)支持性治疗:医务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积极与其交流,保持态度的和蔼亲切,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全面、深入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并针对患者具体症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2]。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诉求,与患者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帮助患者消除恐惧、抵抗治疗等消极情绪,针对病情提供建设性意见,告知患者如何控制好情绪。

(3)音乐治疗: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鼓励患者多参与感兴趣的文娱活动,并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在病房中播放柔和舒缓的音乐,以此帮助患者缓解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生活积极性,促进身心健康[3]。

(4)认知干预治疗:纠正患者对于疾病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理清疾病的“症结”所在,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生活。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评分进行对比,评分指标包括焦虑自评量表得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SDS);对比患者治疗有效性,主要根据患者发病频率进行判断,将其分为显效(患者无发病)、有效(患者发病次数明显减少)和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或加重)3 个层次。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评分对比

两组在进行治疗后SAS 以及SDS 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其中研究组患者心理状况好转度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评分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评分对比

注:相比治疗前,^表示P<0.05;相比参照组,*表示P<0.05。

?

2.2 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41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2%;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36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8%,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

3 讨论

精神类疾病在临床中属较为复杂的疾病类型,患者发病原因多样且病情变化较大,依从性和配合度的不佳加大了治疗以及护理难度[4]。精神疾病的发病因素有先天、后天两种,发病症状主要为语言行为异常、性格改变,出现幻觉、妄想等,严重者还会出现伤人、自残、自杀倾向,给患者以及家属带来极大心理负担[5]。临床常规的治疗、护理方式取得的效果不佳,部分患者存在治疗无效的现象。有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让患者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面对生活,其治疗有效性也会得到大幅提升[6]。本调查中,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治疗,统计两组相关数据指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进行治疗后SAS 以及SDS 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其中研究组患者心理状况好转度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41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2%;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36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8%,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

总之,对于精神障碍疾病,在常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治疗有更为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进行大范围借鉴、推广。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有效率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很有效率
摄影与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