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周围间隙与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分析

2020-04-23 06:43梁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5期
关键词:多发性数目硬化

梁爽

(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引言

多发性硬化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主要表现为平衡失调、认知障碍及肢体无力等,同时具备时间多发性与空间性典型特点,于中年及青年群体中较为常见,其致残率较高,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而血管周围间隙则是一种免疫间隙,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血管周围间隙与多发性硬化存在一定相关性。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多发性硬化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血管周围间隙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具体内容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发性硬化患者50 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性29 例,女性21 例,年龄为50~80岁,平均为(60.25±8.87)岁;实验组男性31 例,女性19 例,年龄为50~80 岁,平均为(61.37±7.56)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经相关检查后,实验组均符合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②实验组疾病发作期不超过3 个月;③参与研究前4 周内为接受激素治疗。

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②合并存在偏头痛情况;③合并存在神经方面或者精神方面疾病。

1.2 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MRI 检查,通过超导型MR仪实施头颅MRI 检查,对冠状位的T1WI 序列进行扫描,对矢状位的T2WI 序列进行扫描,对轴位的Flair 序列进行扫描,以6 mm 作为层厚,对血管周围间隙情况进行观察,并准确诊断。由2 名我院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患者血管周围间隙相关情况进行记录,并对比后记录结果,如2 名医师意见存在差异性则讨论排除后再确定

1.3 诊断标准

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如检查结果存在以下征象,则可诊断为血管周围间隙:①检查结果与穿通血管走形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其边界清晰可见,同时还呈现为光滑条状或者点状,以直径长度进行判定,如低于3 mm 则为正常,如高于3 mm 则为扩大;②对序列上信号密度进行检测后,可发现其与CSF 信号密度呈现一致性;③检查结果显示不存在增强效应或者占位效应。。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3.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血管周围间隙检出率对比情况

经过统计后,实验组检出率为42%(21/50),对照组检出率为16%(8/50);对比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检出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χ2=16.415,P=0.001)。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血管周围间隙数目与直径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血管周围间隙数目更多且直径更大,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血管周围间隙数目与直径对比情况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血管周围间隙数目与直径对比情况

?

2.3 两组血管周围间隙相关性分析

在本次研究的实验组中,有21 例患者的血管周围间隙数目、直径与年龄有关联性,且呈现为正相关性(r=0.77,r=0.51,P<0.05);在本次研究的对照组中,有8 例患者的血管周围间隙数目、直径与年龄有关联性,且呈现为正相关性(r=0.70,r=0.53,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MRI 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医学从业者对于血管周围间隙认识度不断加深,目前血管周围间隙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重点方向。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血管周围间隙可能属于多发性硬化一种独特神经影像学标志[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不同MRI 序列不仅能够准确区分多发性硬化病灶与血管周围间隙,还可明确血管周围间隙具体数目与直径大小。在本次研究中,健康人群中虽然也存在血管周围间隙,但多发性硬化患者体内数目明显更多,且直径也明显更大。

血管周围间隙对脑部淋巴液具有重要意义,是其引流的主要通道[3]。血管周围间隙形成则主要受到脑内血管间与软脑膜细胞的影响,其本质上属于一种潜在性腔隙,主要作用就在于能够使脑实质与脑血管分开。在对血管周围间隙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后,可发现其生理功能性较多,主要可包括:多种物质转运、脑内局部免疫调节、对脑血小血管疾病炎症情况进行反应、认知功能改变、淋巴结引流及预后判定等[4]。

血管周围间隙也会存在于正常群体内,但如存在一些疾病则其发病率会出现显著增高情况。多发性硬化属于一种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其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5]。多发性硬化导致血管周围间隙发生率增加的原因可能为:当多发性硬化出现脱髓鞘情况时,就会进一步导致血管周围淋巴结出现异常,导致其出现炎症反应,促使血管周围间隙形成。当多发性硬化患者体内的T 细胞得到有效激活后,就会发生侵入情况,可直至中枢神经系统,当抗原递呈细胞也得到有效激活后,就会使其沉积于血管周围间隙内,最终导致血管周围间隙的数目增加,使其直径增大[6]。

目前医学界对于血管周围间隙出现异常性扩张的具体原因存在较大争议,在多发性硬化患者中,其原因可能为:当体内存在炎症反应时,就容易引发细胞浸润与水肿情况,进而导致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在MRI 检查中就表现为血管周围间隙直径增大[7]。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当机体处于健康状态时,淋巴细胞能够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免疫监视作用,且不会形成炎症反应,但当机体再次受到感染情况时,就能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血管周围抗原递呈细胞,进而引发炎症反应,最终导致机体血脑屏障受到破坏[8]。

通过研究可发现,实验组检出率为42%,对照组检出率为16%,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检出率更高;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血管周围间隙数目更多且直径更大;两组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数目、直径与年龄均呈正相关性。说明血管周围间隙情况更多见于多发性硬化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其数量与直径差异较为明显,患者年龄越大则数目与直径越大,两者具有明显症相关性。

综上所述,相较于正常群体,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血管周围间隙发生率、发生数目及直径均更高,并且与患者年龄之间呈现密切相关性,年龄越大则发病可能性越高。

猜你喜欢
多发性数目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跖疣143例临床观察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移火柴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人参皂苷Rg1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牧场里的马
探索法在数学趣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