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孕周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方式及母儿的影响效果分析

2020-04-23 06:43鹿沙沙王延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5期
关键词:胎膜存活死亡率

鹿沙沙,王延丽

(永年区第一医院,河北 邯郸)

0 引言

胎膜早破是指产妇在临产前其胎膜出现自然破裂的现象,而当产妇孕周<37 周时出现胎膜早破则被称为未足月胎膜早破[1]。未足月胎膜早破是一种围生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通常产妇出现未足月胎膜早破后,将导致新生儿早产率升高,并且提高新生儿的病死率与宫内感染率,导致妊娠结局较差,对于母儿健康影响较大[2]。而对于不同孕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实施不同方法,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将决定产妇与新生儿的预后情况,具有较为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本次研究即主要分析不同孕周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分娩方式以及母儿的影响效果,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收治的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共2 6 4 例,将所有产妇根据孕周时间不同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产妇均为孕周≤34 周产妇,共132 例,年龄23~39 岁,平均(27.46±3.04)岁,妊娠次数:首次76 例,二次42 例,其他14 例;对照组产妇均为孕周在35~37 周产妇,共132例,年龄24~40 岁,平均(28.04±3.11)岁,妊娠次数:首次75 例,二次44 例,其他13 例。对比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其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产妇家属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研究开展。

1.2 方法

所有产妇在收治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并保证产妇的绝对卧床休息。加强对产妇的日常护理、会阴护理等,尽量保持其阴部干燥,防止出现感染等情况。若产妇已出现有感染情况,则应上报医师,并调整治疗方案,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其后给予观察组产妇缩宫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进行孕周校正,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主要记录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死亡率与窒息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结果所得所有数据全部输入SPSS 18.0 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 则表示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将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进行比较,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与自然分娩率与对照组产妇相差无几,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n(%)]

2.2 两组产妇新生儿存活情况比较

将两组产妇新生儿存活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新生儿死亡率与窒息率远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新生儿存活情况比较[n(%)]

3 结论

胎膜早破的发生原因相对较多,可由于产妇自身遭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亦可能由于产妇自身维生素C 的缺乏、铜的缺乏从而导致其胎膜发育不良、抗张能力差;子宫颈发育不全、宫腔内压力异常、遭受到创伤或机械性刺激均可能导致产妇出现胎膜早破[3]。而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其自身情况更为严重,对于产妇与新生儿影响更大[4]。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与对照组产妇相差无几,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死亡率与窒息率远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的孕周≤34 周时,其新生儿的死亡率与窒息率远高于孕周在35~37 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而不同孕周对于产妇的分娩方式影响不大,因此对于孕周≤34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应当尽量通过对症治疗等方式,延长孕周,从而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与窒息率,改善新生儿的存活情况。

综上所述,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其分娩方式与孕周不存在明显关联,但孕周越小,新生儿的窒息率与死亡率将明显上升。因此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应当尽量延长孕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猜你喜欢
胎膜存活死亡率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未足月胎膜早破不同时间应用抗生素治疗对分娩结局的改善分析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胎膜早破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胎膜早破的预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