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肿瘤患者使用X 线和CT 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04-23 06:43郭强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5期
关键词:检出率我院研究组

郭强蕊

(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平凉)

0 引言

胃肿瘤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肿瘤疾病,其主要是指发生在人体胃粘膜下层淋巴组织或胃上皮的肿瘤。该疾病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分,通常恶性肿瘤更容易造成患者出现生命危险。该疾病前期症状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确诊接受治疗时均处于疾病发展的中晚期,以此治愈率得不到保障[1-2]。本文通过对X 线、CT 应用在胃肿瘤患者中的诊断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意在为提高临床检出率和治愈率提出可行性方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肿瘤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其中研究组30 例,对比组30 例。研究组患者年龄42~64 岁,平均(53.6±3.5)岁,平均体重(56.4±5.9)kg,男性15 例,女性15 例。对比组患者年龄40~65 岁,平均(53.7±4.2)岁,平均体重(56.7±6.5)kg,男性15 例,女性15 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1)两组患者均知道此次实验研究的目的以及详细过程;(2)均由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心脏、肝、肾等其他内器官疾病者;(2)有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检查者。

1.2 方法

给于研究组患者CT 检查,检查前8 h 禁止患者饮食,检查使用我院医疗专用64 层螺旋CT 扫描机,由患者左侧膈顶至腹下缘进行平扫。检查时由专业医务人员将设备电压调至120 kV,层厚4 mm,重建层厚7 mm,电流250 mA。给于对比组患者X 线检测,具体使用我院医疗专用数字胃肠X 线机对患者进行钡餐检查,使用加压法和充盈法对患者行造影检测,随后逐一进行排查,发现有可疑病灶对该处行全方位成像检查,反馈信息传入工作台进行图像处理。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检测,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检出率,检出率参考病理检测结果和临床诊断结果。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检测准确率以及误诊、漏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 软件对研究中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s)和(%)表示所有检测数据,采用t 和χ2检验,用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测,研究组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漏诊、误诊率低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测一般指标对比[n(%)]

3 讨论

胃肿瘤是病发率极高的肿瘤疾病,其病发后主要易导致患者出现胃穿孔、胃肠瘘管以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且其病理肿瘤良性转恶性,并扩散至远端器官组织时,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该疾病主要病发群体是40~60 岁的中老年群体,其主要由遗传因素、EB 病毒感染等导致病发,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疼痛、呕血等。目前针对该疾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往往早期或良性肿瘤患者治愈率高于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3]。

X 线和CT 检测是临床常用的检测诊断方法,其相应的检测结果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是帮助医务人员开展医疗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据大量临床实验得知,X 线应用在胃肿瘤的检测中,其对中晚期患者的检出率较高,而对早期肿瘤患者的检测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更准确地反应出患者胃部病灶的详细情况。而CT 检查应用在胃肿瘤的临床检测中,其通过对患者胃腔、胃壁等组织进行检测,能有效进行病理排查,并将病理部位的大小、范围等反应出来,帮助医务人员进行诊断[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检出率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胃肿瘤患者CT 检查,其检测结果相比X线检测结果更能帮助医务人员进行临床诊断,提高前期肿瘤患者的检出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检出率我院研究组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