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推结合冰刺激治疗小儿面神经瘫的疗效观察

2020-04-23 06:43何晓霞黄茂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5期
关键词:面神经面瘫电针

何晓霞,黄茂

(河北省中医院 儿童康复科,河北 石家庄)

0 引言

周围性面瘫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神经性疾病,其发病率高,发病程度轻重不一,病因不明确[1-2]。发病后常常伴发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不仅损害面肌的功能且影响面容,如果严重失神经病变,可引起面肌萎缩,导致面部畸形,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3-4]。我科采用穴位电针、按摩结合功能训练、冰刺激等方法治疗面神经瘫病例30 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 例患者均符合《神经科疾病诊断治疗学》诊断标准,被确诊为周围性面瘫,排除肿瘤、外伤及中枢性面瘫患者。所有周围性面神经瘫患者均来自我院康复科门诊及神经内科门诊。观察组:30 例,男18 例,女12 例;年龄最大者16 岁,最小2 岁;病程最短者4 d,最长者3 个月;对照组:30 例,男17 例,女13 例;年龄最大者17 岁,最小2 岁;病程最短者4 d,病程最长者3 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包括:功能训练、冰刺激配合穴位电针、穴位推拿等,具体如下:①穴位针灸、推拿:头、面部穴位推拿:选择百汇、四神聪、按揉3 min;地仓、颊车、人中、承浆等穴位按揉3 min,2 次/d 头面部穴位电针针刺:常规消毒,针刺地仓、颊车、人中、承浆、迎香、承涕、四白、睛明、阳白、外明,20 min/次,1 次/d。②功能训练、冰刺激:参照李晓捷[5]面部表情肌运动训练方法,口及唇的训练:包括提口角肌、笑肌、颧骨肌、颊肌、口轮咂肌等部位的功能训练;冰冻棉签刺激口腔、唇、舌、口周及面颊皮肤。以上功能训练及冰刺激,2 次/d,20 min/次。

1.2.2 对照组

仅采用上述针刺穴位方法,不给予穴位按摩、功能训练及冰刺激。两组患者分别治疗30 d 后进行疗效对比。

1.3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口眼端正,鼻唇沟对称,皱眉、闭目、露齿、鼓腮、噘嘴等恢复正常;好转:症状体征改善,但遗留不同程度的面肌功能障碍,如大笑时口角有歪斜,眼睑闭合欠佳;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6]。

2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提示穴位电针、推拿结合冰刺激、面部功能训练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3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瘫痪)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称倍耳(Bell)麻痹[7-8]。本病中医称之为口眼歪斜,俗称“吊线风”“瞄准风”。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歪僻不遂,邪在经络”。面瘫患者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嘴歪眼斜、眼睛流泪等,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 的味觉减退及唾液分泌障碍。目前国内面神经瘫常用治疗方法多为中医针灸。本次研究采用中医针灸配合穴位按摩、冰刺激、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方法,取得了较好疗效。

按摩百汇、四神聪,可健脑提神,醒脑开窍;补法针刺、按揉地仓、颊车、人中、承浆、迎香、承涕、四白、睛明、阳白、外明等患侧穴位。患侧采用轻揉手法能改善面神经的血液循环,早期促进炎症、水肿消退,在病程中、晚期可提高患侧面神经的兴奋性。通过对口周及唇等部位的功能训练及冰刺激,增加了面瘫患者的感觉输入,可起到良好的控制口轮匝肌、使双唇闭合的作用。

总之,中医推拿、冰刺激、功能训练结合针刺进行面神经瘫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

猜你喜欢
面神经面瘫电针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术中面神经肌电监测对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影响Meta分析
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联用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如何平衡肿瘤全切和神经功能保留
蜂蜇医治面神经麻痹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