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头部运动带治疗中风的临床观察及机理探讨

2020-04-23 06:43何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5期
关键词:肌张力头部血浆

何锐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 引言

中风在临床上作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可分为内风和外风,内分多属内伤病症,也被之为脑卒中,外风则由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中有所记载,常以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为主要表现[1-2]。本次研究对中风采用针刺头部运动带进行治疗展开相应的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8 年3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的100 例中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 例,男30 例,女20 例,年龄25~80 岁,平均(51.02±2.44)岁;对照组50 例,男31 例,女19 例,年龄25~80 岁,平均(50.78±2.5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案:予以患者保护神经、控制血脂血压、预防脑水肿、调整血糖、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微循环、按医嘱服用药物以及指导肢体功能练习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刺头部运动带治疗方案:头部运动带选择:耳尖直上线和眉头直上线之间的交叉点则为上点,耳屏前平耳尖处则为下点,两点连接线则为第一线,第一线前平行1.0 cm 处则为第二线,两线之间的距离则为“运动带”,进针部位则选择在运动带上,对此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使用3 根2 寸针(30 号),将第一线作为基础,连接下至上处,针尖的方向需直下平刺,且直达帽状腱膜下层,手感觉稍紧而疏松即可,针刺第二线方法一致,针刺成功后需要小幅度且快速转、插、捻维持1 min,之后留针30~40 min。出针之后需使用无菌棉球对针孔部位进行按压止血处理,并每次施针后需对针刺部位予以热敷约10 min,日行1 次,1 个疗程为10 d,每疗程之间需间隔3 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疗效:治疗后患者肌张力达到6 级且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代表显效;治疗后患者肌张力>3 级且生活自理需少许协助代表有效;治疗后患者肌张力<2 级且生活无法自理代表无效。采用Barthel 指数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百分制,分值越高能力越强;同时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血栓烷B2(TXB2)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2.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6-Keto-PGF1a、TXB2 对比

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6-Keto-PGF1a、TXB2 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6-Keto-PGF1a、TXB2 对比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 指数评分对比

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 指数评分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 指数评分对比

?

3 讨论

中风作为中老年人常见病与多发病,发生病位为脑部,其主要发病机制由气血运行逆乱,致使脑脉外溢血或痹阻,故中风治疗当以针对头部穴位[3-4]。从现代医学来看,大脑运动神经中枢位于中央前回,若是投影至头皮表面,会呈现为一条带,按照生物全息律可知,人体作为由狭小单位共同组成的整体信息,而头皮表面相应的区带关系能够反映病变情况及机体功能。

中医将脑称作“神元之府”,这和现代医学中脑作为人体高级生命中枢认知趋于一致,而以经络学角度来看,头贯通于十二经脉,运动带刚好在这些经脉中有所贯穿,也能够说明在气血运行中需要通经络而入脑,以此来获得脑神调节、肢体及脏腑功能调节等[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应用针刺头部运动带后其治疗效果、生活自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此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双排针刺经头皮刺入运动带,不仅能够体现头针优势,还能够提高针刺感应的强度,同时还融合了生物全息律、经络学以及现代医学等原理[6],能够反射至大脑运动中枢中,以此来获得改善运动中枢神经的效果,并且针刺可快速的刺激无受累脑细胞,促进代偿功能加快,进而使脑部组织形成侧枝微循环状态,确保病灶组织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供给。同时本次研究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6-Keto-PGF1a、TXB2改善优于对照组,其中6-Keto-PGF1a、TXB2均会直接参与到血管收缩舒张运动中,主要作用在于调节生物活性,TXB2与6-Keto-PGF1a均为降解产物,TXB2是一种血小板聚集物,能够促进血管收缩,而6-Keto-PGF1a是一种对血小板聚集物进行抑制的血管扩张物质[7-8],维护两者间的平衡能够确保血液运行畅通,通过针刺头部运动带可使降低TXB2含量及提升6-Keto-PGF1a含量,以此来使两者间平衡状态恢复,进而促进患者脑部功能加快恢复,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针对中风采用针刺头部运动带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肌张力头部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自动驾驶走向L4 企业头部效应显现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蚝壳巧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