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婴幼儿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

2020-04-23 06:43韩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5期
关键词:监护人婴幼儿标本

韩静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 徐州)

0 引言

血标本是指采集患者一小部分血液[1]。血液检查是诊断婴幼儿病症的重要内容,所以标本检验的正确性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巨大的影响[2]。而标本检验的正确性与血液标本采集的过程和结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进行血液标本采集的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血液采集技术[3]。通过多年临床研究,个性化护理既适用于任何一位患者,又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方案的可行性,避免出现医患不和睦的现象[4]。采血护理人员为了找寻最优采血方法,将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血液标本采集中。本文对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婴幼儿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17 年4 月至2018 年4 月我院的其中70 例婴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将70 例婴幼儿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个性组。对照组35 例,男17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1.23±0.85)岁;个性组35 例,男15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1.85±1.11)岁。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所有婴幼儿监护人均了解此研究目的并自愿参与。

1.2 方法

在对婴幼儿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期间,对照组只进行常规采血方法,护理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下的采血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2.1 常规采血

当对照组婴幼儿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护理人员对对照组进行常规采血方法:股静脉采血方式,采血步骤严格按照静脉采血操作程序,避免采血过程中因为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当导致本研究结果不严谨的现象出现。护理人员观察并记录婴幼儿采血过程和结果等。

1.2.2 个性组采血方法

(1)确认婴幼儿身份,根据《身份确认制度》,对婴幼儿的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进行确认;对采血试管进行准备与标记。询问监护人婴幼儿是否空腹,在对婴幼儿进行采血前需要注意:标本质量合格率、首次采血成功率、采血失败等。护理人员对婴幼儿使用颈静脉采血方式进行血液样本采集。

(2)操作过程。采血护理人员确认婴幼儿身份、核对试管条形码信息、净手消毒。寻求婴幼儿监护人帮助,使婴幼儿姿势正确,将采血部位充分暴露出来,选择血管,目标清晰,食指触摸静脉,判断静脉血管的粗细及走向。选择定位血管后,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消毒面积>5 cm2,以15°穿刺血管,手法稳准,使针头进入皮肤同时进入血管,避免出现皮肤组织切割和撕拉现象。回血时将双向采血针另一头以45°插入标本试管,使血液沿着管壁流入,速度适中,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和精确。血液采集4~6 mL,血量足够后解开止血带,用棉签轻压针口拔针,按压5 min 左右,待不流血后松开。血液标本采集后需妥当安放至专用血液标本放置盒内并及时运送到标本检验部门。

(3)护理人员标准。采血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专业采血知识与技术,具有全面、精确的理性思维,在选择采血部位时准确并毫不犹豫,遇到采集问题不慌乱,负责、细心且有耐心。在采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静脉采血技术操作程序,抚慰婴幼儿,与婴幼儿监护人进行沟通,告知其采血过程中注意事项,使护理人员得到监护人的信任,并使其积极有效地配合护理人员的采血工作。

1.3 观察指标

根据护理人员记录,计算两组采血首次成功率。在所有采血完毕后,让婴幼儿监护人填写医院自拟的采血满意度问卷,满分为100 分。满意:91~100 分;基本满意:81~90 分;不满意:≤80 分。本研究中总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中将70 例婴幼儿随机分配,个性组35 例,对照组35 例。个性组的采血首次成功率远大于对照组(P<0.05)。根据观察指标对对照组和个性组中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进行数据记录,分别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在对两组实验应用效果分析后显示,个性组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个性组和对照组疗效对比[n(%)]

3 讨论

个性化血样本采集更加有效与人性化,将护理技术与采血对象自身的病症和特点相结合,是一种新型的采血模式[5]。婴幼儿的采血风险性较大,对护理人员的压力较大[6]。婴幼儿血管很细,使用常规采血方式容易出现跑针、溶血、凝血等现象[7]。医护人员在常规采血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寻找更优方法,以提高采血效率,减轻婴幼儿所受的疼痛,确保血标本的质量[8]。颈静脉采血操作简单,位置明显。当婴幼儿在哭闹被制止时,针刺部位十分凸显、暴露,看准时机进行采血。采血完毕时立即将婴幼儿抱起,恢复婴幼儿血液循环,防止出现出血、血肿现象,有助于观察婴幼儿病情,同时减少婴幼儿的哭闹。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婴幼儿血标本采集中更具有优势,在常规采血的基础上增加了个性化护理,可以提高首次成功率,操作简单易掌握,降低并发症发病率,更被监护人接受,有了监护人的配合与护理人员技术的保障,使整个采血过程更加安全、有效,同时提高血液标本的质量与精准性。

本研究中,通过观察记录与数据分析,个性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个性组首次成功率高达94.3%,并且此研究中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血液标本采集中可以提高采血首次成功率,以确保血标本的质量,会明显提高婴幼儿监护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使采血过程更加高效、安全。

猜你喜欢
监护人婴幼儿标本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