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鱓对赵之谦花卉画的影响

2020-04-23 09:37杨瑶
艺术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赵之谦写意

杨瑶

摘 要:本文通过画面与题跋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赵之谦花卉画在画风、题材、技法上受到李鱓的影响,论证了两者间存在取法传承关系,并且分析得出了赵之谦花卉画在大写意画风、民间吉祥题材以及用“水”技法三方面取法李鱓,呈现出雅俗共赏的创作风格,并对海派和近现代花卉画家产生影响。

关键词:李鱓 赵之谦 花卉画 写意

从我国绘画艺术发展史来看,花卉画的发展可溯源到原始时期陶器上的花卉图案与青铜器上的花卉纹饰。至唐代,花卉画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科。期间的花卉画家如萧悦、刁光胤等人与宋代的赵昌、吴炳等人,较为注重画面的写实性与技巧性。作为发展中期的明清时期,由于越来越多的文人画家的参与,使得花卉画创作极具兴盛。如明代的陈淳、徐渭,清代的郑燮、李鱓等人,多重视写意性与情趣性,这与当时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追求是相对应的。至清末,中国绘画的发展已到了一个结点。作为中国绘画两大派系之一的宫廷画院在清末已随着王朝的覆灭而衰落,而在野派画家也面临着商品经济与市民文化的冲击而陷入窘境,整个画坛面对着文化的更迭与艺术的再选择,其中以赵之谦为代表的画家们在这一进程当中面臨着新的视野与选择。

一、李鱓与赵之谦

李鱓,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李鱓工诗文字画,曾随蒋廷锡、高其佩学画。且受石涛潜移默化的影响,擅花草、竹石、松柏。画风粗笔写意,传承徐渭大写意花卉画法,挥洒泼辣,气势充沛,开清代花卉画大写意之风,对晚清和近现代花卉画画家产生很大影响。

清末画家赵之谦便是其中深受影响之人,生于浙江会稽,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赵之谦经常游玩于杭嘉湖一带,此地文人济济,藏家云集,这给其学习古典绘画创造了极好的人文环境。凭借过目不忘的天赋,赵之谦对宋元明清历朝绘画有着深入研究,并从中吸取养分,为其所用。作为“海派”的先驱人物,以书印入画造就“金石画风”,在写意花卉画上颇有成就。那么在绘画上赵之谦究竟师从何人?其绘画师承关系目前尚未有确切考证。虽然有据《枕经堂集》中记载赵之谦书始师德林,但据赵之谦三十七岁致胡培系的信可知,赵与德林在京有过往来,曾一起作画,亲眼看过德林写书法,师其法而未入其门。另着从赵之谦的花卉画题款中可以看出取法的画家有:恽寿平、王武、蒋廷锡、李鱓、徐渭、李方膺、八大山人等等,这其中提及最多的当属李鱓,其次恽寿平、徐渭。尤以花卉画《<悲盦墨宝>花卉十二扇面》的画题中提及李鱓四次,可知他于李鱓取法较多,并多次临摹李鱓的花卉作品,二者间存在取法传承关系。

二、李鱓对赵之谦写意花卉画的影响

谈及李鱓对清代画坛的影响力,便不能忽视近代美术理论家陈师曾先生在《清代花卉之派别》中对李鱓的评价:“我国清代花卉画以恽南田、蒋南沙、李鱓最为杰出,三人中又尤为推崇李鱓的大写意绘画。”

1.大写意画风

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秉性与情趣,从赵之谦的画风与画派参考上来看,无疑是倾向于写意画派,归属于文化系统,具有强烈的笔情墨趣意义。清末时期,赵之谦在花卉画作品中将李鱓的大写意画风和恽南田的设色造型相融合,树立了一种具有典型趣味的花卉画的新风貌。

同治庚午年,赵之谦传世之巨作堂屏《花卉》四条屏,画面金石强悍与写意放逸夹杂成之。且从资料记载赵之谦画迹流传有限,四条屏更属罕有,若堂屏每帧皆四尺全开,百中无一,应为画家受人所托精心定制绘成。此四条屏分别以梅、菊、紫藤、牡丹入画,其中紫藤画法取自李鱓。但经过赵之谦金石气势和笔墨写意趣味的加工已具有独特之处。与李鱓所作的《松石紫藤图》相比,画中紫藤更加笔随意转,流畅写意,见潇洒放逸,颇具大写意风范。《牡丹图》和《富贵眉寿图》中,用笔疏狂简略,苍茫劲健,极有气势,既有书法、篆笔致的作用又有李鱓的泼墨大写意画风的豪放,巧妙地将书画结合在一起。赵之谦另一花卉画作品《芙蓉》所绘花卉,取法青藤、白阳,笔墨豪迈恣放,彩墨交融,依然可见李鱓画风影响。

2.民间吉祥题材

吉祥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易经》卦象有“三阳开泰”,隐喻着一年开头之吉祥的意思。《庄子·人世间》云:“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表达了吉祥的事情不断。一般而言,中国吉祥文化多表现在图案纹饰中,在传统文人绘画中比较少见。雍正年间,扬州画派中的李鱓开始把有关民间吉祥文化的题材引入绘画中,一方面为了“朝来寻纸挥毫卖,利市开先画牡丹”,?譻?訛图个好彩头,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李鱓的“怪”,用于把传统文人画家瞧不上眼的民间文化元素放入绘画中。

清代同治乙丑年,李鱓花卉画作品《<悲盦墨宝>花卉十二扇面》中多次选取具有民间吉祥的花卉题材。其中的两组精品扇面的题跋为:“由人勺药吾守其黑背临懊道人本,乙丑六月,撝叔。”(图1)“扁舟客归去,来毋因陈菊花杯。临李复堂,撝叔记。时同治六月八日也。暑雨初过,几席蒸润。写此差足排闷。”(图2)从题跋和画面可知,赵之谦取法李鱓芍药、菊花、牡丹等寓意富贵安康的民间题材融于画中。这带有吉祥安康的绘画作品不仅受到民间百姓喜欢,上层贵族也是十分青睐。并且赵之谦大部分的花卉画题跋多为吉语贺词,如“百禄是总”、“桂树东荣”、“龙虎之结、珠玉之质”,“眉寿”等。

赵之谦还有很多作品并未在题跋中提到李鱓,但从画面中不难看出取自李鱓花卉画题材。比如李鱓的《平安富贵图》将牡丹插入瓶中隐喻“平安富贵”,同一隐喻的赵之谦在送给长辈的花卉画作品《大富贵亦寿图》中也是如此画法。以及不多见的四条屏《贵和仙寿》,菊花、莲头、牡丹、兰草用来祈寿富贵。与李鱓《富贵多寿图》图中的紫藤、牡丹、菊花、灵芝、兰草等吉祥花卉大抵一致,且画风相近,赏心悦目,完全符合当时艺术市场的审美和需求。赵之谦不仅在文化观念上超越了中期花卉画创作,而且对中期花卉画的美学意识进行了创新,实行了由“雅”返“俗”、雅俗并重的艺术创作活动。由此可见,这种含有吉祥意蕴的俗意花卉题材在清末和近代书画市场十分盛行。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在绘画中也有此痕迹,且引以为傲。

3.“水”技法

在赵之谦取法李鱓写意花卉画的过程中,技法的转变无疑十分重要。即从李鱓的用“水”的水墨画法发展成为赵之谦的用“水”的亮丽色彩画法。

李鱓是一位在画法上明确标立擅长用“水”的画师,大写意水墨花卉画,笔性能狂,墨性善水。既有发觉生活的独到眼光,又有应会水性的激情画法。今南京博物院藏《土墙蝶花图》为其代表作,土墙水墨淋漓,蝶花以花青没骨点簇,稍稍勾画,土墙墨韵流淌,表现出了一种“几日雨淋墙由缺,蝶花和土一齐飞”的生活本题。又有苏州博物馆藏《花卉》册所画墨竹的水气蒸腾,“我亦狂涂竹,翻飞水墨梢”;广东省博物馆藏《风竹图》风竹的水筆酣畅,“笔酣墨饱检书罢,相对此君待如何。记得当年文太守,摇风曳雨出泉阿”。其作品似妙“水”一生。

赵之谦取法李鱓水墨用“水”的技法十分成功,如《花卉》册之一的《牡丹图》上的题跋为“学李复堂”,粉红牡丹花,水色淋漓,直入李鱓用水堂奥。在作品《墨松图》以深厚的书法功底写粗壮老树干,入李鱓水墨,整幅画面色彩雅丽,在浓淡变化中,水与色相交融,笔法放逸。赵之谦《花卉》册之一的《罂粟花图》有着浑朴滋厚的感觉,画面中色彩浓艳、用笔沉着、用水饱和。赵之谦“水墨交融”的作品不胜枚举,如《柏树灵芝图》(现藏故宫博物院),《桃实图》(现藏于广州市美术馆)等。

从以上分析可得,李鱓与赵之谦之间确实存在取法传承关系。且赵之谦在清末画家林立但颇不景气的情况下,以与时俱进的文化意识与艺术省悟,高举雅俗并举大旗,使自己的绘画创作不仅具有文人画的雅趣,也有市民化的俗意,即缓和了清末画道中落的危机,也为海派的崛起作了贡献。

结语

由于受到清末的文化环境与艺术氛围的涵养以及隐蔽于一定艺术形态后的经济形态的影响下,赵之谦的绘画在画风、题材、技法三个方面有着新的创新与突破。其豪放恣意的大写意画风;牡丹、菊花、紫藤等寓意吉祥的题材;水墨交融的技法,打破了传统文人画家对固有题材的创作,具有鲜明的市场向导,强调绘画的世俗性、商品性和赏析性,这是从俗意向与平民观点在创作中的呈现。

李鱓作为“扬州八怪”中以大写意花卉画见长的画家,画风纵横驰骋,超逸不羁。所涉题材新颖出奇,贴近平民生活,通过个人发挥,在作品中寄寓美好品格,形成了特殊的审美气息。这两位画家在对待艺术时,均提倡不死守古法,敢于摆脱传统绘画中的桎梏,将艺术创作与日常生活的趣味融会贯通,令作品具有“烟火气”。拉近了传统文人绘画与民间绘画的距离,对今天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与价值。

注释:

尹文.李鱓《五松图》的传世画本与家国情怀[M].中国书画,2016.

司玉花,刘清扬.晚清赵之谦、吴昌硕边款艺术略论[M].美与时代,2015.

周延,余红微.论扬州八怪的题画[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

尹文.从李鱓花卉册页解读其花卉画的花语内涵[J].扬州大学学报,2012.

王琪森.海派书画——百年辉煌背后的人文精神和经济形态[M].文匯出版社,2007.

金开诚.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M].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

黄俶成.持“法”求变开宗立派——李鱓艺术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孔六庆.中国花鸟画史[M].江西出版社,2017.

田苗.扬州八怪的艺术市场研究[M].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赵之谦写意
赵之谦咸丰时期自用印七方考略
舟泊石门忆事有作·其一
赵之谦篆刻边款艺术价值与文化意蕴探赜
赵之谦印事
赵之谦:用篆刻记录刻骨铭心的爱
论王铎草书艺术中的入古出新
对楚汉艺术中写意元素的探索
中国传统人物画《威武鲁提辖》创作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