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专科院校转型中专业调整的现状分析

2020-04-23 09:37李悦安金辉付蓉凤
卷宗 2020年6期
关键词:专科办学校企

李悦?安金辉?付蓉凤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产业化的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高校数量不断提高,规模越来越大,办学模式多元化,院校整合和升级得到了空前发展。然而近年来,由于大学排名、高校评估所采用标准的同一性以及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盲目发展的愿望,致使地方新建本专科院校也在“做强、做大、追赶一流”的浪潮拍打下,迷失了自身的办学方向,盲目追求大型化、综合性、高水平,出现了盲目改名风、升格风等不健康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方专科院校;专业调整

1 专科院校现状和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1.1 招生难

专科院校办学内源不足,办学条件差,竞争能力不强,教育资源短缺,社会对专科院校的认可程度还比较低,社会、家庭、学生对专科院校认识不够清晰,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误区。

1.2 就业难

由于社会对专科院校的认识较模糊,一些用人单位追求高学历,非本科以上学历不要,造成专科学生就业难的事实。专科院校生源质量相对降低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越来越高的矛盾突出,毕业生的压力凸现,形成“进口不旺,出口不畅”的非良性循环。如何摆脱当前严峻形势已是迫在眉睫。

1.3 学科与专业建设需要突破的主要问题

目前,新建本专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上需要突破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应用性”。即应以培养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首要任务。培养应用型人才要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满足地方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的用人要求,满足企业技术更新和管理创新对人才的需要。第二,“地方性”。地方新建本专科院校要在“地方”上做足文章。要在认真研究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的基础上认清自己的任务与职责。只有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因历史、地区、传统所决定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合理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第三,“特色性”。就是要在弄清地方特色的前提下,根据所在地域环境、资源禀赋、社会需要及学校自身办学历史、学科优势等,对自己做出准确、科学、合理的定位,彰显办学特色。

1.4 学科与专业建设遇到的主要制约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深入,新建本专科院校在学科与专业建设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惑。目前,最大的困惑是办学定位问题。由于办学定位不明确,学科与专业建设遭遇如下难题:第一,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清晰的办学理念,致使办学定位模糊不清,在人力、财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学科与专业建设的茫然多头并进显得捉襟见肘,阻碍了学校的持续发展。第二,在学科与专业建设上,缺乏对地方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的深入研究,常常是有意无意地与综合性大学比试在学科门类上的覆盖率,出现策略性失误,阻碍学校的发展。

2 针对“互联网+”模式下的院校合作与地方特色专业调整建议

2.1 树立“三个立足于”的建设理念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树立如下学科与专业建设理念:其一,立足于未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考虑到地方社会的长远需求,需要有长远的目标,不能搞短期效应,不能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而损害未来发展的空间。其二,立足于地方。满足本地区确定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的发展需要,确定在某些方向重点突破,建设和发展特色学科和专业。教学科研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在“地方”上多做文章,学校的专业建设、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都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特点,各项发展目标都要适应地方经济、科技发展方向和人才的需求状况。其三,立足于特色。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是以地方特色为基础的,要强化地方特色意识,结合本校的客观实际,立足于开发利用地方的资源优势,办出学校特色。

2.2 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地方新建本专科院校要合理配置现有学科与专业建设资源,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当前重点做好如下工作:其一,要充分发掘现有学科与专业优势,积极改善科研条件、加大学科建设力度,为传统优势学科与专业的改造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强学科与专业建设的综合实力。其二,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学科领域,选准研究方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学术组织,促进特色学科的发展,增强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其三,着眼于未来和长远发展,力争依托专业建设,培养出具有较强理论修养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增强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力。

2.3 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沿着“融合—改革—创新”的渐进式改革路径,开创智能化、深层次、开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建设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化、可视化、科学化的智慧校园,创新校企共建实景课堂、在线远程课程、虚拟工厂等人才培养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校企合作领域,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资源,将企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相对接;另一方面,构建全覆盖的在线学习平台,企业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师生开放,学校将教学资源向企业开放,真正实现校企合作优质课程网络化、岗位实训远程化,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向企业专家远程学习,节约成本,实现校企合作高效化。

2.4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在“互联网+”背景下,河南机电不断增加投入,积极推进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化校园建设,完善Wi-Fi的全覆盖、异地实时双向互动视频平台及其他智能终端设备,加强校企合作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丰富和完善信息资源库。通過双向互动视频平台,将监控、多媒体、录播、企业生产等系统高度集成,Wi-Fi全覆盖,实现音频、视频的顺畅传输,教学与生产实时互动,校企资源共享。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学生在教室观看生产过程,增加感性认识。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1)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企业所需人才的教育层次、分布区域,准确把握企业用人需求;2)对高素质技能人才标准提炼、分析,搭建人才资源库;3)依据基于企业需求的人力资源库,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架构,开发优质教材,将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岗位要求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无缝对接。

3 结束语

地方专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呼声日渐高涨,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质。为发挥已有教师的潜能,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

参考文献

[1]刘尧.地方高校发展避免误区[N].光明日报,2017-04-25(11).

[2]曾冬梅,陈江波.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竞争与协作关系[J].教育与现代化,2017(3):66-71.

[3]曲伟,许红晴.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多维教学评价系统构建研究[J].高教论坛,2018(11):76.

[4]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教育研究,2018(8):67-74.

[5]吴晨映.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普通高校校企深度合作发展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61-64.

[6]刘资媛.“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及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7(21):365-367.

[7]肖林根,李科生.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创新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6):74-78.

猜你喜欢
专科办学校企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