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CLT 教学法在韩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0-04-24 10:41赵晨薇祁杰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23期
关键词:韩语语法口语

赵晨薇 祁杰

(岭南大学(韩国),韩国庆尚北道庆山 38541)

0 绪论

中韩两国从古至今都是友好之邦,韩语也渐渐成为中国外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生学习韩语时面临了诸多的问题。我国的韩语教学一般分为:听力、口语、精读、写作、翻译五个部分,调查显示,这五个部分从难到易分别为:口语、听力、写作、翻译和精读。但迄今为止,我国大部分研究着重于讨论语法及写作、阅读等,而对于口语教育为主题的研究则是少之又少[1]。另外,随着从事与韩语翻译、口译相关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加,现今社会更需要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现阶段的当务之急是提升学生的韩语口语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就业。但是,现今我国韩语教学与英语、日语相比仍处于初期阶段,还是以背诵课文,跟读练习等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来进行的[2]。即,现今部分高校对于韩语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对于沟通能力的部分忽视,导致现今国内的韩语学生大多都是“哑巴韩语”。因此,强化我国的韩语口语教学已然是燃眉之急。

1 我国韩语教育现状

(1)部分教材脱离实际。随着国内韩语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教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根据Min Yinglan, Jin Zhe(2018)统计结果来看,2000 年至2015 年共出版了17 种综合教材、1 种发音教材、20 种语法教材、18 种会话教材、16 种听力教材、12 种阅读教材、6 种韩国文学史教材、7 本韩国概况、5 本韩国文学作品、12 种翻译教材、20 种写作教材、9 种经济贸易方面的韩国语教材等[3]。由此可见,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认为教材是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国内部分高校仍然使用的是以词汇、语法为重点的综合教材进行韩语口语的授课。但综合教材中关于口语的内容过少,教材缺乏代表性、脱离实际,导致学生对于口语的学习时间明显不足,从而降低口语学习的质量。(2)过于单一的口语教学训练方法。根据YAN JIE(2019)的研究,韩语教学共有四种:第一,翻译教学法是使用母语对词汇与语法进行说明。这种方法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与模仿范文写作的能力。第二,交互式教学法是教师在韩语课堂中将真实环境里经常使用的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第三,任务型教学法是以沟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等语言活动方式来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韩语口语表达能力。第四,肢体反应教学法是强调语言与动作的统一性,该教授法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主张通过行为、动作来学习语言[4]。这四种教学方法中,我国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为翻译教学法。另外,根据刘旭燕(2016)的研究,国内大学普遍以传统的“复习-词汇-语法-练习-作业”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5]。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快速使学生通过考试,但是并不适用于日常生活及沟通。我国部分韩语教师的授课方法太过单一。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失去对韩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韩语变得更加困难。另外,以翻译教学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出现“哑巴韩语”的情况,以韩语进行日常交流时,会出现理解与沟通上的障碍。 (3)韩语教学中存在问题。我国韩语教育过于强调阅读与写作。听力、口语作为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另外,与韩国相比,文字性教学(阅读、写作)方面略胜一筹,但在交流性教学(口语、听力)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主要原因为:第一,口语课中练习的机会较少。第二,部分高校所选取的教材内容与时代脱节。教材中生硬的表达方式及大部分以书面语为主,练习阶段仍然采用跟读练习、反复练习、翻译等传统教学方式。第三,鉴于韩语有书面语与口语两套体系的特点,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疏忽[6]。由此看出,我国的韩语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法、词汇等方面。相比之下,针对口语教学的研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学生们极有可能出现发音不准确、口语表达能力差等问题,甚至对今后的就业产生影响。长此以往,学生与韩国人实际交流时,可能会因为语气、发音、不自然的表达方式,导致听者的不理解及产生误会。这也是导致学生对于韩语学习丧失信心的根本性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实际沟通能力。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在教材中应适当地加入一些韩国当下的流行语及常用语。并在口语课堂中多使用讨论、演说、情景剧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韩语实践环境出发,才能为我国韩语教学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2 CLT 教学法的韩语口语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CLT(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教学法旨在使学生在舒适、放松的状态下学习第二语言。CLT教学法始于英国,这是以语言构成主义为基础,强调通过活动进行沟通的教学方法。即,CLT 不仅是基于成功学习语言的语言结构与形态的知识,并且基于了解在不同沟通情况下,语言所形成的技巧及目的的整体意义。根据Canale & Swain(1980)的论点,沟通能力包含语法能力、谈话能力、社会语言学及战略等4 个要素。另外,根据Littlewood(1981)的论点,成功的沟通训练需要进行四个阶段性语言学习活动。首先,将语言学习活动分为初步沟通活动及实际沟通活动两种。初步沟通活动由两种方式组成,结构性活动是指语法体系及语言项目相结合的活动方式。人际沟通活动是帮助学生将语言形式、语言结构、沟通技巧、特定意义句子的意思所连接起来。而实际沟通活动是功能沟通活动与社会性互动交流活动所构成。功能沟通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功能性沟通能力,使学生确切了解自己所使用第二语言的功能性。社会性互动交流活动是为了了解并使用所学习语言的社会状况及相关性,例如运用韩语中的敬语体系等。另外,CLT 教学法是符合实际并以语言流畅性为中心的一种语言教学法。一般来说,CLT 教授法主要运用在第二语言的口语、听力等沟通性语言教学的情况较多。并且CLT 教授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各种实际材料为基础,通过各种活动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被激发,从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这恰好可以弥补在口语课堂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练习时间不足等弊端。因此,为了使学生克服这些弊端,以CLT 教学法为基础,通过对话、讨论、情景剧等活动进行教学。从而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由此,简要设计出以下韩语口语基础教案。即,导入阶段为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和说明学习目标及教学活动;讲解阶段为学生讲解难懂的语法及词汇及建立教学活动的小组;练习阶段为人际沟通活动,如小组对话练习等;活动阶段为运用功能沟通活动及社会性互动交流活动,如看图说话、情景剧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CLT 教学法的人际沟通活动、功能沟通活动及社会性互动交流活动。通过对话练习、演讲讨论练习、情景剧等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沟通能力为目的,进行多元化的韩语口语教学训练。并且通过CLT 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减轻学习的负担,为学生提供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这不仅会增加课堂上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可以节省教师的时间,给予学生更多的口语练习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及效率。并为学生带来更加高效的帮助,为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韩语语法口语
跟踪导练(二)4
谁说我们学韩语只是为了追“欧巴”?
酒中的口语诗
多媒体技术在韩语教学中的应用
韩语惯用语的特点及教学方法浅析
浅谈韩国语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