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西班牙的“疫情进行时”

2020-04-24 14:47邱瑞
世界博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攻击性华人西班牙

邱瑞

每到晚上8点,窗外都伴着音乐响起一阵长长的掌声,这是西班牙人民在自发为奋斗在抗疫一线的所有工作人员加油的掌声。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也从没想过我会与2020年的春天无缘。从2020年的春节国内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到现在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国也深陷疫情困境,作为一个身在西班牙的中国人,这段时间的经历可谓“丰富多彩”。在这样全球性的灾难下,所见所闻所感皆是平静日子里的数倍,对“人是社会性动物”的体会也是极为深刻。

当国内疫情暴发的消息铺天盖地传来的时候,我赶紧给家里人网购了些口罩,心里虽然担心父母,但是好在他们只需照顾好自己,不用担心我。渐渐地,一些身在海外的华人被歧视,甚至遭到暴力的新闻频频出现,我也时常收到一些来自国内亲朋的关心,他们很担心我会受到歧视。但是我在这里感受到的远比新闻上来得丰富和真实。我去商场,有的人看到我立刻俯下身子,捂住口鼻,口中还说着“病毒、病毒”。打车的时候遇到一个司机,他甚至因为我是中国人而拒绝我用手递过来的现金并要求我用卡来支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一天,从某小学上完汉语课回到办公室的同事眼眶红红的,其他几个同事也都垂头丧气,原来这些同事在小学给学生上汉语的时候,受到了学生不同程度的歧视。老师刚进教室,有的学生就拿出口罩戴在头上,甚至向老师挥舞,有的在教室里对着老师假装咳嗽,而有的学生甚至直接称老师为“病毒”。每天朝夕相处、一起有过欢声笑语的学生,竟然对老师做出这样的举动,实在令人心寒。读到这儿,您是不是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欧洲人就是喜欢歧视别的种族,欧洲人没有道德心,欧洲人……先别急,请继续读下去。

我和其他的同事不一样,虽然我们都是汉语教师,但是我们的教学对象却不同。我的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大部分在社会各个阶层工作,也有一部分大学生。我的学生下课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现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本以为他要问我一些关于汉语学习的问题,可是他却说:“你的家人安全吗?他们现在怎么样?”我没想到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是重要的问题,也没想到不止一个学生发来消息关心我在中国的家人。学生跟我说:西班牙的新闻每天都在说病毒的事情,我也想让他们看看真实的中国人在对抗疫情的事情上做了多大的努力。当我给学生播放了一些中国人抗疫视频的时候,他们都为之动容,偷偷抹着眼泪。

不仅是这些朝夕相处的学生向我展现了他们的善意,身边的邻居也都像平常一样,在电梯里热情地和我聊天,尽管我有时候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他们也知道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是每次见面他们依旧拉着我的手说东说西,祝我有个美好的一天。我遇到的大部分人都像往常一样,像大部分西班牙人一样,热情善良。而且当我和我的学生说了有些华人在这个西班牙小城市受到一些当地人的歧视时,他们觉得愤怒且难以置信,有学生还觉得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不应该沉默,不应该默默地忍受这样的歧视和伤害。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那些歧视华人甚至在言语乃至肢体上伤害华人的人,他们能代表西班牙人吗?能代表欧洲人吗?我们明明知道,这是个体的行为,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友善的还是邪恶的,这些行为的发出者都是个人。可是在下结论或者说观点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把这个个人归类到某个群体。

西班牙马德里的一家医院外,隔离在家的人们为当地的医护人员写出了巨幅“感谢”字样,并高唱国歌共同抗疫。

这实际上是我们大脑认知世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我们习惯于把事情归类处理,我们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就是这样,我们看到红苹果、黄苹果、绿苹果、大苹果、小苹果,虽然每个苹果的样子不同,但是我们却在长时间的学习中找到了规律,知道了这个东西无论颜色、大小都叫苹果。这实际上是大脑聪明的地方,正因为我们善于总结归类,才会减少大脑的工作任务,我们可以轻松高效地处理很多事情。所以在这样的问题上我们也习惯于把个体归类到某个整体去下结论。不管是刻板印象还是歧视,都是混淆了个体与整体。“中国暴发了疫情,华人都来自中国,华人都有病毒。”“在欧洲有人歧视华人,欧洲人都野蛮无理,喜欢种族主义。”这样的逻辑实在经不起推敲。即使我们知道这样的归类是人类普遍的认知方式,但是也不能为那些因为偏见而做出攻击性行为的人们开脱。攻击性行为和偏见一样也是社会心理学家非常关注的课题。为什么人類会对同类发出攻击呢,在动物界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同类之间的攻击行为,但是大多是为了生存和繁殖。而人类的一些攻击性行为理由却非常的复杂。

偏见存在于思想层面,不一定会对别人造成伤害。而歧视却是表现出来的,歧视强化之后就会产生攻击性行为,这是一种有意识的、会使他人产生痛苦的行为,它可能体现在行动上、也可能体现在语言上。为什么有的人会对华人产生歧视甚至伤害,而有的人却表现出关心呢?

在政府下达“ 封城”令后,幽默的西班牙人穿起了可爱的恐龙服上街倒垃圾,当然最后还是被警察叔叔“逮着了”。(视频截图)

这里的原因很复杂,但是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果共情能力增强,那么发出伤害行为的概率就会降低。社会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开发了一套“共情训练”的方法,让一些小孩子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尝试理解别人的感情。最后发现经过训练的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还有一个实验发现,如果在做“电击实验”(著名的社会心理学试验,主要是讲在一些特定的情形下,对陌生人给予不同等级电压的试验)前,一部分受害者有机会先向对方进行一些个人情况的介绍,他们受到的电击远远小于那些没有机会做自我介绍的受害者。那些因为歧视而发出攻击性行为的人一般都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从来没有过什么交集,未来应该也不会再见面,这个时候人们的共情能力就会降低。小学生们他们没有接受过共情的教育,也没有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他们很难控制自己,也不容易理解别人。而我的学生们,在长期相处中培养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在心中真诚地接纳我。邻居虽然交集不多,但也经常见面打招呼。当然我不能把这些善意都归结于他们与我相熟,但在我眼里他们都是热情、可爱、善良的人,我相信他们一样不会对那些陌生的华人做出歧视甚至伤害的行为。

国内暴发疫情初期,我经常和家里人开着视频逛街,想着他们的身体虽然被困在家里,但是我要带着他们一起感受外面的世界。一个多月后,西班牙也上演了同樣的剧情,现在换成了我每天呆在家里。每天手机上都是各种关于疫情的信息, 比如“不会抄作业”的论调。国内疫情暴发后,新冠病毒成了我和学生们经常讨论的话题。他们好像预言家一样说这个病毒在中国才会得到这么好的控制,如果在欧洲肯定会非常严重。班级里80%以上的学生都表示,即使政府通知不允许出门,他们还是会出去。还有人说这个病毒只是一种感冒,而且去世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他们身体健康,一定不会有问题。他们是没有想到,医疗资源不够的时候大多数人只能等死。

有些国家做出停课、封城的各项举措后,民众甚至上街抗议,认为自己的人身自由被剥夺。而中国人都非常重视这个病毒的严重危害性,并且绝大部分的人都愿意配合各项举措。一些“崇尚民主和自由”的国家也有人指出中国那些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人权被剥夺”,他们是“被压榨的劳动力”,可是实际上,他们都是凭着一腔拯救患者的热血主动去奉献自己力量的英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为什么西班牙没法“抄作业”?为什么欧洲没法“抄作业”?因为国情不同,文化不同。

欧洲疫情来势汹汹而且欧洲国家抗疫举措迟缓、物资匮乏,而中国国内的抗疫行动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不可避免地,身在海外的华人开始想要回到安全可靠的祖国,很多人踏上了回国之路。用“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话来说,虽然有些不好听,但是无论哪个群体,总有那么几个“特立独行”“引人注目”的人。他们想要回国享受国内的好处,却还保留着自己那颗所谓“自由”“人权”的内心。有人提出一些无理要求,不服从管理。当然了,这种事发生后,媒体定会冲在最前面把它曝光,标题总要带着“海外华人”“某籍华人”这样的字眼。这类新闻事件频出,国内的人们对海外华人的偏见也随之产生和强化。

在美国,种族歧视问题一直是人们之间冲突和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早些时候美国报纸在报道犯罪案件时,如果犯人是白人,他的种族情况就不会被提及;而如果犯人是黑人,那他的种族就会被大肆渲染。媒体影响着人们的偏见,人们的偏见也促使着媒体投其所好地去报道一些新闻。如果只是单纯地报道一个犯罪案件,人们的讨论也仅局限于这个案件本身,不会引起过多的关注。犯罪案件几乎每天都会上演,除非案件发生的地点离自己很近或者波及到了身边的人,否则人们会觉得这样的事件离自己很远,读一读也就过去了。而如果把种族问题放到这个案件里来的话,话题的热度自然就高了起来。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每个人身边都有来自不同种族的人,这个时候,读新闻的每一个人都不再仅代表个人,他们会自动把自己带入种族的族群中,案件就会离自己更近。

很多华人在海外被歧视为“病毒”,在国内又要背上“家乡建设你不行,千里投毒第一名”这样的骂名。说起家乡建设,浙商作为海外经商的大团体,他们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搭建了一座对外开放的桥梁。央广网报道,全球1200万的浙商每年上缴利税超过千亿元。“千里投毒”真是无从说起!如果你的父母子女在海外疫情重灾区,你是否也会说出一句“你可别回来投毒”?国内疫情严重的时候,我所在的城市所有从国内回来的华人都自行在家隔离15天,有的商家承诺给他们提供食物,有的提供住处,有的提供日用品和消毒用品,尽量不给华人群体抹黑,不给身边的人添麻烦。我身边那些有能力的华人都到处扫口罩捐给国内,甚至“人肉快递”把物资背回国。说他们“千里投毒”之前,先想想他们千里雪中送炭吧。

好在新冠病毒不像电影里的僵尸病毒,它不会砸你的门敲你的窗想尽办法地要来感染你。安静居家隔离,四面的墙壁是最好的屏障。每天晚上8点,我依旧会打开窗户,听着西班牙人谱写的抗疫歌曲,看着街对面的人站在窗前奋力地鼓掌,感受着西班牙人民战胜疫情的决心,祈求着:既然我与这个春天无缘,但愿夏天来临的时候我可以去拥抱这个世界。

(责编:南名俊岳)

猜你喜欢
攻击性华人西班牙
何为“华人”?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西班牙(三)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满眼“怒”红西班牙奔牛节开跑
非攻击性话语引发的冲突回应探析
西班牙国庆大阅兵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