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探析

2020-04-24 14:47王晓宇
记者摇篮 2020年3期
关键词:采访记者新闻

王晓宇

【摘 要】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了获取新闻而对客体进行的观察、思索、询问、倾听与记录的过程。新闻采访工作是新闻报道的第一步,是新闻创作的前提,只有以良好的新闻采访为基础才能够保证新闻的高质量,吸引受众阅读。而在采访过程中,人际互动心理是影响采访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新闻工作的研究,对新闻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互动心理进行探析十分必要。本文以民生新闻为研究对象,对采访过程中记者对受访者应有的认知与提问技巧进行详细探讨,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民生   新闻   采访   记者   人际互动

民生新闻是以民生问题为报道对象,通过对民生问题涉及的有关部门的采访,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或者是解读最新民生政策,报道政府部门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举措,以主流媒体的发声诠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丰富内涵,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新闻采访中,受访者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些因素包括受教育的程度、性别、记者的采访技巧等。

一、民生新闻采访工作中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应有认知

1.记者对采访动机的准确把握

记者在进行采访之前,应当明确本次采访的动机所在,并对采访流程有一个清晰的把握,紧紧围绕采访核心内容展开采访工作。一般情况下,民生新闻采访的动机主要有:

第一,通过采访,受访者把真实的社会信息与民生现状传达给记者,然后记者和编辑人员对新闻素材进行相应的制作处理,传达给广大受众。

第二,被采访者有引起社会关注的强烈愿望,期待被更多的人理解和认识,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

第三,实地探访国家相关政策实施后的落实效果,对惠民政策落地情况进行报道,一方面可以让人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有关政策,另一方面让社会和政府部门了解到老百姓的真实想法和意见。

2.确保采访对象顺利接受采访

受访者能够顺利接受采访是进行采访工作的基础,在进行采访工作前,除了应当做好周密的采访计划、明确采访目的,也应当细致了解采访对象的性格和近期状况并结合经验判断被采访者是否适合接受采访。

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其一,被采访者应当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基本的行为认知能力,能够对事件的经过进行细致和准确的描述,避免采访内容大幅度失真,失去新闻报道的意义。

其二,被采访者能够对新闻有一个清晰的看法,例如政府部门实施某项惠民政策,采访对象不仅能展示优惠政策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改变,还可以对政策的实施情况表达自身看法,并适当地给政府部门提出一些建议,使民生新闻报道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对采访者心态的把握

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对被采访者的心态有一个良好把握,这样才能保证采访工作顺利进行。

其一,采访工作刚开始的时候,记者应当对被采访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判断,一般情况下,被采访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可以分为四种:理想合作型、非理想合作型、虚假合作型和非合作型采访对象,对不同心理状态的采访对象应实施不同的采访策略。

其二,在采访过程中始终细致观察被采访者心理状态和情绪上的变化,理想型合作对象因为采访失误等原因转变为非理想型采访对象也是有可能发生的,这时候记者就需要适当改变采访策略和提问技巧,必要情况下可以终止采访工作。

二、民生新闻记者应当具备的新闻采访技巧

1.大胆发问,获取有效信息

针对不同的被采访者可以采用不同的采访策略,对于回避型被采访者和不合作型被采访者可以采用大胆发问的方式,尽可能地获取有效信息,从而达成采访目标。例如,有些记者会采用挑衅式的提问方式,引起被采访者激烈的回应,从中挖掘一些有效的信息。这种挑衅式提问在不能进行平和采访的特殊情况下方可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大胆发问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耐心启发,寻找新的突破口

耐心可以说是记者必备的素质之一,一个好的记者必定有足够的耐心,当记者提出一些批判性问题时,大多数被采访者都不会进行积极配合,这就需要记者使用一些技巧,巧妙达成目的。例如,记者可以进行启发式的提问,抛出一些与事件相关的问题或者资料间接引导被采访者说出记者想要的答案。

3.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具有学习能力、学习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对新闻记者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坚守职业道德并具备娴熟的采访技巧才能够让被采访者感受到人文关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采访效果。“活到老学到老”是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的思想觉悟。新闻工作者站在时代的最前端,更应当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完善采访技巧,积累人脉,不断提高自身采访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生新闻对于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感、保障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加强对民生新闻采访技巧的研究。民生新闻记者应当重视自己与被采访者之间的互动,不断完善采访技巧,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职业素養和职业精神,在采访之前做好周密的计划,认真做好每一次采访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信息的采集过程中,记者与受访者之间良好的互动交流是新闻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应当根据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不足之处,积极推动人际互动心理的应用,防止民生新闻向着同质化、低俗化的方向发展。在采访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心理知识了解受访者心理,才会找到受访者愿意接受采访的办法,促进采访的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本溪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李楸,陈天宝.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互动心理[J].新媒体研究,2016,2(6):102,115;

[2]丛力.民生新闻采访应如何把握客观性[J].传播与版权,2015,(1):7-8.

猜你喜欢
采访记者新闻
浅谈记者在体育新闻人物采访中如何打破“中国式思维套路”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美媒估计《采访》亏了3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