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电视理论节目的文案创作谈

2020-04-24 14:47徐小平
记者摇篮 2020年3期
关键词:电视创作

徐小平

【摘 要】本文以浙江卫视大型电视理论节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富起来》为研究样本,从文案框架、案例选择等角度展开分析,试论大型电视理论节目的文案创作要点。

【关键词】电视   理论节目   文案   创作   富起来

大型电视理论节目是近年来全新的电视访谈类节目形态,主要是以鲜活的电视表现手法来宣讲党的理论知识和重大政策。

作为在这方面较早开始实践的省级卫视,浙江卫视已经先后推出20多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系列大型电视理论节目,每一期节目都专门组建了阵容强大的团队进行文案创作。笔者作为新闻中心的编导团队成员,参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富起来》这期节目的文案创作,对创作要点有如下认识:

一、宏观确立架构

确立文案的整体架构是进行文案创作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创作流程的重点所在。因为大型电视理论节目往往都是围绕重大主题和重大政策进行创作的,所以在确立架构时就要有大格局、大视野,要从宏观的层面确立文案的主体架构。

在實践中,浙江卫视新闻中心对每一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文案创作都高度重视,由中心领导牵头组成创作团队进行集中讨论,将浙江元素放到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确立文案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的选题邀请浙江省咨询委员会、浙江大学等智库和高校的专家学者进行座谈,由他们从理论高度出发,对文案的框架进行“把脉”。

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富起来》这期节目为例,要通过30分钟的节目体现浙江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我们在确立文案框架时,明确以浙江在改革大潮中的“第一”作为文案的主体,包括全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全国第一个股份合作制企业、全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等,并请浙商研究院的专家和温州本土的经济学家为文案框架进行二次提炼,最后将主体框架确定为体现“改革开放先行地”这样的高度,这样一来,原先确立的浙江在改革大潮中的“第一”这个主体只是文案的一个部分,同时融入移动支付等更多新元素,让整个文案框架更加具有宏观的视野和格局。

二、精准选取案例

在文案框架确立之后,如何选取案例是关键。如果说文案框架是“骨架”,案例就是整个文案的“血肉”,使整个文案“有血有肉”,就必须做到精准选取案例,这对本来就有浓浓“理论味”的大型电视理论节目来说尤为重要。

在实践中,编导接到大型电视理论节目的文案创作任务之后,会先从中心的稿件库里搜索相关主题的稿件,根据时间顺序进行梳理,筛选出有代表性的案例和人物,再根据需要向地方电视台的同仁征集这些案例和人物的近况,根据实际情况精准选取案例,在文案中最终呈现。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富起来》这期节目,为了能够让最好的案例在节目中呈现,笔者和编导团队的成员先后用半个月的时间深入义乌、温州、台州、诸暨等浙江省内改革开放发展比较快的地方,走访了王碎奶、冯爱倩、赵林中等一批改革开放初期就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将他们过去和现在的故事进行挖掘和串联,深度融入到节目中。同时,我们还深入到黄岩、路桥、瑞安、诸暨店口等一批浙江块状经济发达的地方,寻找体现区域产业集群推进改革开放的案例。也正是因为深入到一线,我们最后选取了“浙江资本市场第一镇”诸暨店口的企业上市潮、瑞安汽摩配企业抱团走出国门打跨国专利官司等一批鲜活又有开放特色的案例,增强了文案的厚重感和鲜活度。

三、植入鲜活元素

电视媒体是靠视听效果实现最优传播力的媒体,因此大型电视理论节目在文案创作阶段也必须充分考虑如何将最好的视听效果在文案中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文案中多植入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鲜活元素,确保节目录制和传播的最优效果呈现。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对文案开头、转场、结尾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围绕本期节目“富起来”的选题,从历史档案、影视资料中汲取创作灵感,摸排出了一批可以植入文案中的鲜活元素,好中选优,敲定了8个鲜活元素体现在文案中。

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富起来》这期节目的开场,因为节目举办地是诸暨店口镇,我们提前从诸暨市档案馆的资料库中调取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一份《诸暨日报》,由主持人现场朗读店口农民通过发展加工业致富的新闻进行开场,一下子就引起了受众的关注。而在节目推进过程中,文案中设计的义乌“敲糖帮”帮主现场还原“鸡毛换糖”场面、宁波粮票收藏爱好者展示各个时期粮票等鲜活的元素,都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四、持续完善打磨

好的节目文案是“磨”出来的,尽管在文案创作初期以实地调研和采访为基础,但是在文案创作过程中,很多内容其实属于“闭门造车”,需要在节目录制前不断完善打磨,确保传播效果和传播力的最好呈现。

在实践过程中,每一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节目在文案创作过程中,编导团队都是每个晚上定期碰头讨论文案,前后要经过上百次的修改,在修改过程中还需要不断与节目中要出现的嘉宾进行电话联系,不断完善内容。在节目正式录制前,还要与嘉宾共同熟悉文案。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富起来》这期节目正式开录前,我们就已经对节目文案进行了120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在外地嘉宾陆续抵达节目录制地后,又抓紧进行节目文稿的全员核对和彩排,最终修改了23处不足,让节目文案呈现最好状态。

综上所述,对一场大型电视理论节目来说,创作出好的节目文案是成功的开始,我们要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框架的架构、注重案例的选择、注重鲜活元素的植入,通过持续的打磨完善,呈现最好的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卫视新闻中心)

【参考文献】

[1]魏楠楠.电视理论学习节目的三大创新[J].青年记者, 2019,(17).64-65.

[2]陈立.电视理论节目如何做到“接地气”[J].视听纵横, 2019,(02).59-61.

猜你喜欢
电视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