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编辑创新

2020-04-24 14:47高婕妤
记者摇篮 2020年3期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新媒体时代

高婕妤

【摘 要】电视媒体遭遇新媒体的强烈冲击,加之电视民生新闻同质化、低俗化倾向十分严重,影响力逐渐下滑,无论在节目内容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亟待创新和改进。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电视民生新闻   编辑创新

所谓民生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关注社会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新闻。业界普遍认为:2002年1月1日,江苏广播电视台开播的《南京零距离》节目,正式拉开了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序幕,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阵收视狂潮。究其原因,是因为电视民生新闻坚持贯彻“百姓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导向”的原则,所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与社会普通老百姓生活、工作各方面息息相关的新闻,包含养老、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等多方面内容,与广大受众之间具有天然的“贴近性”,也成为相关政府部门了解社会民生、民情和民意的渠道,越来越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

然而,随着各大电视台之间媒介竞争的升级及电视民生新闻的快速无序扩张,电视民生新闻呈现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内容同质化,含有血腥、暴力等负面信息,直接影响了电视民生新闻的收视率。尤其在新媒体时代,随着新媒体的异军突起,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不断被弱化,原本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被大家诟病,社会大众对电视民生新闻可谓“又爱又恨”,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已进入“瓶颈期”。因此,各大电视台需要抢抓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机遇,融合新媒体的巨大优势,勇于对电视民生新闻进行全面创新,尤其是对编辑技巧与节目内容、形式的创新,不断提升节目质量。只有加强创新,切实突出电视民生新闻的绝对优势,才能更好地满足电视观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进而让电视民生新闻重新焕发生机。

一、新时期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

1.编辑方式方法缺乏新意。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风靡全国,各大电视台纷纷播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数量短时间内激增,导致电视民生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电视民生新闻都是以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内容为主,这样很容易造成节目内容的同质化,再加上很多地方电视台缺乏雄厚的实力,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缺乏资金和技术上的投入,导致播出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质量低劣,更有甚者,完全照抄照搬某些知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编辑形式和内容,编辑方式没有新意,给观众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影响了观众的收视体验,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

2.编辑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很多电视台的编辑人员队伍整体水平低下,缺乏定期的培训与学习,再加上很多电视台内部没有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电视民生新闻的编辑人员对编辑创新没有引起充分重视,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按部就班,墨守成规,造成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表现形式上毫无亮点,就像在“记流水账”,无法吸引观众的眼球,更不能激起观众的收视共鸣,进而造成观众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忠诚度的下降,也直接严重影响了电视民生新闻的收视率。

3.编辑与新媒体的联系有待加强。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与广泛普及,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播出渠道除了电视媒体外,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機、网络等各种新媒体渠道进行播放。因此,电视民生新闻的编辑需要了解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编辑进行相应调整,而实际上,很多编辑没有考虑到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与新媒体间的关联性,从而影响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新媒体渠道的传播效果。

二、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创新的策略

1.遵循编排基本原则,大力提升编排艺术。编排原则是编排技巧的核心与灵魂,也是报道思想的集中体现。而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只是电视媒体播出节目的类型之一,因此,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编辑的创新上也要遵循所有电视节目编排的基本原则,比如新闻真实性原则、声画协调原则,在此基础上再追求编排艺术的创新。只有如此才能让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既保证了内容的丰富和节奏的紧凑,让排序更加鲜明醒目,编排艺术性更加凸显,最大程度上提升屏幕效果,又对观众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提高观众的收视兴趣。

2.发挥新闻的组合优势。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可以包含与民生相关的多方面内容,因此,编辑需要对新闻内容进行科学灵活的组合,注重整体与部分间的联系,按观众的思维逻辑特点和信息需求,巧拟新闻标题,认真写作言简意赅的新闻内容提要,运用声音或节奏的变化将不同内容的新闻串联起来,形成合力,力争发挥出“1+1>2”的传播效果,从而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

3.合理安排广告播出时段。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播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播放一定数量的广告,虽然插播广告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节目的整体收视率,但是编辑只要处理好广告的播出时间,也能避免或减缓广告带来的负面效应,所以,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编辑要创新广告的插播方式。通常而言,首先做好广告播放前的节目内容预告,如“广告之后更加精彩”,从而稳固观众的收视兴趣,避免观众因广告而随意换台;其次,分散广告播出时段和压缩播出时间,减少广告对节目的冲击力。

4.巧妙运用配乐、动画、字幕、同期声等手段。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更加讲究新闻的趣味性、生动性,这就要求编辑一定要将动画、字幕、音效以及特技运用到一起,增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视觉冲击力,便于将精彩的节目内容更加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突出节目的主题,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收视感觉,激发观众的兴趣与共鸣,从而不断增强节目与观众间的“黏性”。

三、结语

总之,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随着媒介融合浪潮的进一步深入,新媒体与电视媒体竞争的日益白热化,电视媒体为了提升媒介竞争力需要尽可能地增强电视民生新闻的质量和播出效果。因此,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编辑创新势在必行,尤其地方电视台,更应该注重电视民生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只有如此,电视民生新闻才能获得观众的青睐,从而确保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最终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宣城市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周雪芬.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创新之我见[J].今传媒,2012.3;

[2]张巍.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位与编辑策略[J].大观,2014(11):89;

[3]张薇.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编辑的创新与发展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11月第7卷第21期:201.

猜你喜欢
电视民生新闻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少数民族地区电视民生类新闻采访策略分析
媒介融合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问题与发展前景
从“杂货铺”到“精品店”: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位探析
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