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医结缘

2020-04-24 09:24佚名
科学导报 2020年19期
关键词:永春余震软骨

“仁心仁术,医之灵魂”是骨科名医卢世璧院士一生最朴素的信仰。学医,源自他从小耳濡目染父亲治病救人的情景。

他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父亲卢永春是我国治疗肺结核病的先驱。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让穷苦人能够看得起病,他在北京郊区开了一家卢永春平民医院,义务救治过许多贫困病人。很多年后,卢世璧回忆道:“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很多个年三十的晚上父亲都不在家,常常一个电话接受出诊,或者在病房里头不回来,当时是这样,当时很希望他回来,但是常常不在。另外一个就是解放前对一些贫苦穷人的治疗,那时候完全是要靠医生自己的免费,或者是帮助。”他的几个兄嫂也都是学医的。卢世璧从小受父亲、兄长的影响,医家的熏陶,他把敬业爱人、和谐谦恭、淡泊宁静作为人生格言,并操守一生。这也成就了他的医德人品。

天使之心

卢世璧刚参加工作时,收治了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孩子年纪小,腿部外伤,反复发烧,卢世璧对他格外关照。虽然打了破伤风疫苗,但7天后,孩子还是感染破伤风去世了。面对男孩家属,卢世璧有点不知所措。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位来自农村的母亲没有责怪,只是说:“小孩死了,可你们这么关心他,我记在心里。”“这给了我很大的教育,都说医者仁心,这个‘仁啊,其实还是两个人——醫生和病人。医患之间共同承担着风险,应该相互信任。”每每忆起,卢老眼中就满含泪水。他把病人当成亲人,不仅关切病人的情况发展,甚至连如何使用拐杖都亲自示范。在日常检查中,他每次都把手搓热,再摸病人。

2008年,汶川大地震,78岁的老人家报名到一线救治。老人家说出自己坚持去前线的理由:“1966年邢台大地震,1975年营口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我都在一线,谁有我的经验丰富,我不去,谁去?”一次较大的余震发生时,他正在一位9岁的小女孩病床前检查,刚从灾难中幸存的孩子吓得浑身发抖。“别怕,爷爷在这里!”卢世璧一把拉住孩子的手,俯下身子,替她擦拭右脚踝伤口的血水。余震过去,女孩的母亲面对卢世璧泣不成声。当担心姥爷身体的外孙女赵超逸发短信问候卢世璧时,他回了这样一条信息:“全身大汗,短袖衣衫;骨伤三百,手术等待;前方医队,被阻途间;路途艰险,一心向前;志愿者多,全来捐献,众志成城,定可胜天!”佚名

仁者行医

坐诊几十年,卢老经常从早上一直到下午一两点,经常连午饭都顾不上吃,粗略算来,经他问诊的病人已逾十万。即使年龄大了力不从心,他也依然坚持每天去研究所工作,他说,一个人怎么看患者也是有数的,但科研成果可以惠及成千上万的患者。20世纪90年代,年逾花甲的卢世璧攻克世界性难题,成功培养出软骨组织块。2008年,软骨再生技术走上临床,年轻患者早期关节炎得以及时治疗,避免了骨关节置换的痛苦。就在2016年,86岁的卢世璧又开展了软骨和软骨下骨同时损伤的治疗研究,目前,这项研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卢老说:“我的第一个软骨研究生现在都已经退休了。所以研究就是这样,一下就是十几年。”

学生退休了,老师还在坚守,因为患者需要他、祖国需要他。他把毕生研究都无偿给了国家,给了患者,而这个有过无数发明创造的骨科泰斗,却没有一项专利。

猜你喜欢
永春余震软骨
学校永春文化特色创建的策略
5种野菜的烹调方法
立夏
保护关节软骨 多做中强度运动
养护好“软骨”老来健
牛村“驻马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