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性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筛查中的应用

2020-04-25 08:51黄婷婷卢婉刘艳秋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核型染色体测序

黄婷婷,卢婉,刘艳秋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6)

临床常见性染色体非整倍体(sex chromosomal aneuploidies,SCA)主要包括 45,X(Turner综合征)、47,XXY(克氏综合征)、47,XXX(超雌综合征)及 47,XYY(超雄综合征)等[1]。SCA患者临床表型多样,有些患者可终生没有异常表型,而有些可表现为身高发育异常、器官结构异常、智力低下或精神及神经功能障碍、第二性征发育不良致不孕不育等。传统的血清学筛查方法不能筛查SCA,而产前诊断技术(羊膜腔穿刺、绒毛活检以及脐静脉穿刺)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有感染、出血、流产、胎儿损伤等风险。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通过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对胎儿 SCA 的产前筛查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中心行NIPT的20334例孕妇中筛查的SCA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阳性预测值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探讨NIPT技术对检测胎儿SCA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行NIPT的20334例孕妇,排除标准参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孕妇外周血游离胎儿DNA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规范》。NIPT筛查SCA阳性的76例孕妇检测结果提示为性染色体数目增多或减少。分析NIPT筛查SCA阳性孕妇检测指征并进行详细的遗传咨询,在知情同意下行介入性产前诊断(抽取羊水或脐血),行G显带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NIPT⑴标本采集 采集孕妇外周血5ml,于4℃条件下,1600g,离心10min,吸取上清置入离心管,再16000g,离心10min,二次分离以清除血浆内的残余细胞。⑵)胎儿游离DNA提取:严格按照核酸提取试剂盒的说明书(磁珠法)提取游离DNA,再经过末端修复、接头连接、PCR构建DNA文库,并用Qubit对文库进行定量。⑶DNA测序:选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试剂盒(T21,T18,T13)以高通量测序仪BGISEQ-500检测孕妇外周血游离DNA。将每条DNA片段测序所得的序列与人类基因组进行比对,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计算胎儿患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风险值。

1.2.2 羊膜腔或脐血穿刺 对NIPT筛查SCA阳性孕妇进行详细的遗传咨询,在充分知情同意下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对孕16~24周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20ml,孕24周以上孕妇行脐静脉穿刺抽取脐血2.5ml,备用。电话随访未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孕妇,随访内容包括妊娠结局,及胎儿出生时情况。

1.2.3 G显带核型分析 将获取的羊水或脐血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细胞接种、培养、收获、制片和G显带,利用Leica全自动染色体分析系统进行中期细胞的扫描和图像采集,由2位有资质的人员阅片,分析5个核型,计数20个核型,遇到嵌合型染色体时增加计数至50个或以上,最后出具诊断报告。

1.2.4 荧光原位杂交 将获取的羊水或脐血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细胞处理、玻片处理、杂交、洗片、复染,杂交玻片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出具报告。

1.3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表格收集数据。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率或构成比表示。

2 结果

2.1 筛查SCA阳性病例的NIPT指征 共20344例孕妇行NIPT,筛查SCA阳性孕妇76例,其中孕妇的最大年龄是47岁,最小年龄是17岁,平均年龄(32.5±5.0)岁。主要指征唐筛21三体高风险31例(40.8%),唐筛 18三体高风险 3例(3.9%),孕中期AFP 值偏低 1例(1.3%),高龄 29例 (38.2%),无明显指征12例(15.8%)。见表1。

表1 20344例孕妇行NIPT的指征

2.2 NIPT筛查SCA阳性与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比较 筛查SCA阳性孕妇76例,其中NI PT提示性染色体减少39例,28例孕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8例核型分析异常;性染色体数目增多37例,24例孕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17例核型分析异常。见表2。

表2 NIPT筛查SCA的阳性预测值

2.2.1 NIPT提示性染色体数目减少结果分析NIPT提示性染色体减少39例,经遗传咨询,27例孕妇行羊膜腔穿刺,1例孕妇因孕周较大行脐静脉穿刺。20例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正常,3例为 XO,1例 47,XXX[32]/45,X[17],1例 45,X[19]/46,X,i(X)(q10)[35],1 例 45,X[7]/46,X,Yqh-[43],1例45,X[22]/46,XY[28],1例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正常,但核型分析结果为46,X,del(X)(p21),t(9;17)(q12;q21)pat,电话随访均引产。另1例孕妇未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直接引产,7例孕妇拒绝进一步诊断,3例孕妇失联。见表3。

表3 NIPT提示性染色体数目减少结果分析

表4 NIPT提示性染色体数目增多结果分析

2.2.2 NIPT提示性染色体数目增多结果分析NIPT提示性染色体数目增多37例,经详细的遗传咨询,22例孕妇行羊膜腔穿刺,2例孕妇因孕周较大行脐静脉穿刺。7例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正常,另7例47,XXY,7例47XXX,2例47,XYY,1例47,XXX[8]/46,XX[41]。结果正常及2例羊水提示胎儿47,XXX及47XYY孕妇选择继续妊娠,电话随访胎儿出生时正常,余孕妇选择终止妊娠。见表4。

3 讨论

出生缺陷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且影响新生儿的生活质量。染色体异常是最严重的出生缺陷之一,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染色体异常往往引起严重胎儿损伤。SCA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能会造成胎儿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智力发育障碍、生长发育异常、心肾障碍等情况[2],早期干预如物理治疗、对症治疗和个性化教育等可明显改善SCA患儿的预后。但性染色体异常致死致残率较低,通过B超检查基本难以发现,有创产前诊断是临床应用的有效方法,不过孕妇的接受度不高,故胎儿SCA的早期筛查显得尤其重要。

近年来,NIPT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常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产前筛查[3,4]。大量文献[5,6]肯定NIPT在孕妇产前筛查中的作用,但在筛查13、18、21号染色体以外的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性改变时,该技术的灵敏度及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7]。如NIPT对胎儿SCA的产前筛查时,检出率有较大差异[8]。Bin Yu等[9]通过大规模平行基因组测序筛查胎儿SCA的总PPV为54.54%。Zhang等[10]研究中,10275例孕妇行NIPT,SCA筛查阳性率为0.55%,总PPV为54.54%,其中45,X的PPV仅为29.41%,47,XXY的PPV为77.78%,47,XXX及47,XYY的PPV均为100%。本研究使用高通量大规模平行基因组测序技术筛查胎儿SCA的总PPV为48.1%,其中性染色体减少的PPV为28.6%,性染色体增多的PPV为70.8%,与贾颐舫等报道一致[11]。不同研究中NI PT筛查SCA的PPV不同,主要是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量及测序深度不同等所致。

细胞游离DNA来源于母体及胎盘组织,因此母体嵌合现象、未确诊的母体SCA、母体拷贝数失衡、胎儿染色体嵌合体等可影响NIPT筛查胎儿SCA的准确性[12,13]。胎儿游离DNA主要来源于胎盘滋养层细胞,其核型常为嵌合,嵌合的程度及母亲体重均会影响NIPT检测的性能。本研究中NIPT筛查性染色体数目减少的阳性预测值偏低的主要原因是:⑴X染色体上有1098个基因,Y染色体上有78个基因,其中58个基因是这两条染色体上的同源基因,这些同源基因中的29个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末端。⑵目前的测序长度只有36个底座,故容易导致X染色体和Y染色体测序定位错位。⑶胎盘组织中来源于父亲的X染色体更易发生随机失活导致NIPT筛查性染色体数目减少的阳性预测值偏低[14]。

在本研究中,有24例NIPT筛查的高危SCA患者拒绝接受进一步的核型分析。临床上,遗传医师应客观地向孕妇及家属解释NIPT筛查SCA的准确率及局限性,不应盲目夸大NIPT的作用,且对胎儿可能出现的性染色体异常的预后进行遗传学咨询。另25例已确诊的胎儿SCA孕妇中23例选择引产。SCA不属于严重的致死、致残或致愚疾病,其妊娠选择往往受到医生遗传咨询方法、家庭的社会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孕妇对疾病的认识和接受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5]。当产前筛查或诊断为胎儿SCA时,不仅对临床医生遗传咨询提出了挑战,更使孕妇妊娠选择处于两难境地。

综上所述,NIPT可用于性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筛查,但阳性预测值不高,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法,以提高检测准确率。

猜你喜欢
核型染色体测序
两种高通量测序平台应用于不同SARS-CoV-2变异株的对比研究
产前诊断指征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筛查中的作用评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特征与临床的关系
生物测序走在前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基因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真假三体的遗传题题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