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部地区草原及其它地貌调查报告

2020-04-26 10:01罗芷艺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2期
关键词:风化花岗岩风力

罗芷艺

一、前言

内蒙古高原草原地区,由于各种影响因素,尤其是水分,导致草原种类多样,除了主要的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外,还存在分布较少的草甸草原和森林草原。除草原外,内蒙古地区还存在峡谷、火山、石林等其他地形地貌,为了更加直观地感受内蒙古具有单一性和多样性的地形和地貌景观,我们以内蒙古东部地区为对象,在这个暑假进行了研学活动。本次研学活动是以几类典型草原为重点考察对象,以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地理要素为条件,以培养地理思维、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考察方法为主要目的所进行的。

考察路线横跨北京、河北和内蒙古,从北京出发,穿过燕山山脉,到达丰宁坝上草原,考察草甸草原植被和土壤;向北到达浑善达克沙地,考察沙地土壤和典型植被;沿着大兴安岭南麓向东,到达乌兰布统草原,考察森林草原;一路向西,经过西拉木伦大峡谷,研究峡谷及其阶地的形成;而后考察青山岩臼,探讨青山岩臼发育过程,接着到达平顶火山,探究其形成的原因,途中也会观察到典型草原的景观并对典型草原的土壤和植被进行采样考察;然后前往宝德尔楚石林,探究其形成演变过程,最后去到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观察恐龙化石和交流探讨恐龙灭绝原因。

二、调查方法

1.植物样方法

样方法是适用于草本植物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取样方法。在所要调查的整体区域内随机选一个有代表性的小区域(一般为正方形)作为样方,草本植物一般选取1—4平方米就足够了,后对该样方进行各种草种的统计和记录,如覆盖度、密度和高度等方面,得到该样方的情况后,大致便可推算得到该整体区域内的总体情况。

2.土壤采样法

土壤采样是指采集土壤样品的方法,首先要对土层进行采剖,然后及时观察记录剖面的特征,如各土层的颜色深浅和各土层的厚度等,然后才进行土壤采样,注意土壤采样前要对剖面进行清理,剔除表面土壤,并且應该按层次在典型区域逐层取样。

3.对比法

由于本次研学活动的主要对象为不同类型的草原,所以了解各个草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尤为重要,对各个不同草原类型进行考察获得数据后会使用对比法。

三、部分调查数据及描述分析

1.丰宁坝上草原(41°38'N ,115°57'E)

丰宁坝上草原又称京北第一草原,位于河北省境内。“坝上”特指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区陡然升起的地带,是内蒙古高原、燕山山脉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带,为滦河和潮河的发源地。草原主要类型为草甸草原,主要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0℃,年降水量350—450毫米,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漫长且寒冷干燥;土壤主要为含有机物较多的黑钙土,利于牧草生长。

(1)植物样方调查结果

(2)土壤特征调查结果

①土壤主要特点:整体呈深黑色,湿度大,颗粒比较粗,为草甸草原典型土壤——黑钙土。②土壤颜色成因:海拔高,根据大气热效应规律得出该地气温低,植物死亡后受到微生物分解的速度慢,土壤内积累的有机物(含有C元素)较多,而草甸草原多形成于草原低洼地,积水比较多,淋溶作用显著,有机物下渗至地层,导致该地区土壤颜色为黑色。

2.浑善达克沙地草原(42°36'N ,116°59'E)

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也是内蒙古中部和东部的四大沙地之一,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南段。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气候温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北京沙尘的主要源头之一。

(1)植物样方调查结果

(2)土壤特征调查结果

①土壤主要特点:颗粒为粉砂状,颜色分层明显,主要分三层,三层颗粒都很细小,且三层颗粒大小无特别大区别。第一层为黄白色,第二层呈红黑色,且湿度较重,土质较黏,第三层颗粒也为黄白色。②土壤分层原因:第一层颜色较浅,含有草根,含有机物较少;第二层颜色较深,是因为草根死后分解而成的有机物随降水下渗,有机物增加,导致第二层颜色深,而降水下渗到一定深度便不再下渗,因此,形成颜色较浅的第三层。

3.乌兰布统森林草原(42°33'N ,117°9'E)

乌兰布统景区位于内蒙古西南部,曾是清朝皇家木兰围场区。景区地处塞罕坝北麓,东部和中部山脉绵延起伏,西北部多沙丘,平均海拔>1500米。景区内有草原、湖泊、沙地、林地等地貌景观,并且保存有蒙古民族风情、古战场遗址遗迹、特色饮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1)植物样方调查

总结:不同类型草原对比及分析。丰宁坝上草原是典型的草甸草原,将它与浑善达克沙地草原和乌兰布统森林草原一起比较,纬度仅相差几度,则一定有其他因素在影响着不同草原的形成,如光照,温度,水分以及土壤成分等,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便是水分。而水分不仅仅只考虑降水,还要考虑这些地方的蒸发量、日照时长、积水程度甚至地形等要素。

从图6看出降水量与与草种数量密切相关,随着降水的增多,草原草种数量也越多,两者成正相关。

4.西拉木伦大峡谷(43°8'N,117°33'E)

西拉木伦大峡谷又称西拉木伦深断裂,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南缘,是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重要分界线。

(1)河流发育过程

由于地球内力,有了断层,断层上的石头最脆弱,收到外部雨水侵蚀,开始形成河流;河流发育早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下蚀为主,河流垂直切入基层,形成早期V型谷河道;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流速变慢,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谷两岸受侵蚀加强,河谷变宽;到了河流发育成熟期,河谷会继续拓宽,呈宽而浅的槽形,下蚀基本停止,转为沉积作用。

(2)河流阶地形成

河流发源中期,河流下蚀作用大大减小,河谷变宽,以侧蚀为主,会形成河漫滩,但由于地壳抬升,原本减弱的下蚀加剧,将河床位置降低至河漫滩以下,使得原本的河漫滩成为阶地,也就是说,河流阶地其实就是早期的河漫滩,而有几层阶地就有发生了几次这种现象。河流阶地是构造抬升和河流下切的共同作用。

在西拉木伦大峡谷旁观察到四层河流阶地,形成时期也各不同,位置越高形成时间越早。

5.平顶火山(43.6°N,116.1°E)和乌兰哈达火山(42.6°N,113.2°E)

(1)平顶火山的形成过程

早期,平顶火山所在地是一片宽阔的湖泊,周边有火山,火山喷发后,岩浆流入湖泊,由于液状,岩浆会铺平湖底,然后岩浆凝固成岩;后地壳抬升,虽然是整体抬升,但是湖周边的土壤较软,易受雨水等侵蚀,而湖内岩体(大多为玄武岩)较硬,不易被侵蚀,所以导致岩体部分较之湖外平地稍高,即岩体裸露地表,后由于流水切割,及其它风化作用,大型岩体变成多个小型岩体,平顶火山群便形成了。由于风蚀作用,部分平顶火山平地的两侧会被侵蚀,会慢慢变尖。

(2)火山坑的形成

火山喷发,岩浆外涌,从火山通道涌出后会快速向四周漫开,当热量殆尽后,岩浆不再外涌,由于重力作用和冷凝收缩,岩浆向下沉,冷凝,就形成了普通的火山坑,一个凹陷的圆形区域。

6.宝德尔楚鲁石林(44°49'N,112°42'E)

(1)宝德尔楚鲁石林的形成

早期地层中岩浆喷发,岩浆冷却结晶后,在地层形成花岗岩,经过表层剥蚀和地壳抬升,花岗岩裸露地表,石林所在地昼夜温差大,热胀冷缩作用明显,易受侵蚀,加之水、气体和微生物等沿裂缝切割岩体,岩石逐渐破碎,岩石破碎至一定程度,沿陡坡滚落,形成石蛋,石林形成。

(2)花岗岩水平节理形成过程

花岗岩裸露地表之前,是被地表冰川所压,后冰川融化,由于花岗岩是脆性,只会发生塑性形变,但由于每层回弹度不一样,所以花岗岩会出现一层一层的节理结构,地壳抬升后,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导致岩石一边陡,一边缓,通常迎风坡较缓,并且花岗岩的节理会越来越明显,及裂缝更深。

7.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而风力作用是指一切由风造成地表地貌改变的过程,包括风力侵蚀和风力堆积和风力搬运。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构成地貌的外力作用,在本次研学中,出现了很多由这两种作用形成的或者这两种外力作用參与形成的景观,十分具有研究意义。

(1)青山岩臼的形成过程

岩浆先在地层中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加之表层侵蚀,导致花岗岩裸露地表,该地昼夜温差大,热胀冷缩,加剧了花岗岩(尤其是其内含有的长石、云母)的风化破碎,形成早期的小洼地,因此,风化作用对岩臼形成至关重要;而后降水和风力侵蚀,使得洼地越来越大,可以积浅水,水在风的带动下在洼地内打旋,将洼地底层侵蚀得越来越深,并且类似球形,岩臼便形成了。由于该地降水较少,冬季漫长,岩臼形成的主要动力还是风力侵蚀,风在坑内不断打旋,长期下去,岩臼地质最脆弱的地方会出现破口,甚至会崩塌破碎。

(2)花岗岩球状风化

在青山园区,不仅可以观察到岩臼,还可以明显感受到这边花岗岩与其它地方花岗岩的不同,这里的花岗岩平滑光整,大多没有很明显的层理结构,很多花岗岩趋于球形,其实这是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现象,也称“石蛋”景观。

①球状风化。由于地壳抬升,岩石裸露地表,但刚出露地表时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会受到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到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收一个方向的风化)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于球状,这叫做球状风化。②为什么花岗岩会发生球状风化。花岗岩是由长石、云母和石英三种基本物质构成,花岗岩的各部分所含这三种物质的比例基本相同,即花岗岩比较均值每个方向上的硬度相同,易发生球状风化。③崩岗地貌。崩岗,是指山坡土体或岩体风化壳在重力与水力综合作用下分离、崩塌和堆积的侵蚀现象。在青山园区内坐缆车上山时,发现有很多球状风化了的花岗岩散落在山坡上,这些花岗岩其实来自山顶,在山顶上球状风化后,在风力强劲时滚落山底,形成典型的崩岗地貌。

(3)风力堆积与风力搬运

在本次研学中,也有很多风力搬运、风力堆积的景观。在浑善达克沙地上会观察到十分明显的沙波纹,在部分地方也可以观察到新月形沙丘。

在荒漠草原上可以观察到一种现象,有植物的地方会高一点,这是因为有植物的地方土壤会被植物根系固定住,而没有植物的地方土质疏松,强劲的风会将土壤和泥沙搬运走,于是会有这种景观。

总结:内蒙古地区地形平坦,对风力阻挡作用小,风力强劲,尤其是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冬季风,长驱直入,风力作用对地表塑造影响很大。而内蒙古处于高原,大气厚度低,大气逆辐射作用小,昼夜温差大,会加剧风化作用。因此,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对于某个地方而言,地形地貌景观总体影响原因是由该地主要外力影响甚至决定,而气候也会影响地形地貌。

四、草原生态保护

近年来,内蒙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不断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力度。在研学活动中,也对有关部门保护草原的措施进行了研究,下面是乌兰木统苏木的一桩公告,对破坏草原的相关违法行为及惩罚措施加以说明。

以上便是苏木政府保护草原的一些措施,从中得到启发,我觉得主要可以从四点方面总结治理问题:1.对于荒漠化日益加剧的很多蒙古草原,首要措施便是减小荒漠化的速度,恢复生态;2.恢复生态后,就要维持生态,减少长期建筑设施、严禁野餐活动等便是措施;3.旅游事业的正确发展对于保护草原生态尤为重要,杜绝为盈利而导致草原被破坏的旅游业行为;4.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加强有关法律制定,严厉打击、严格执法。

五、本次研学收获及感想

本次研学活动是我第一次参加地理探究活动,第一次离开父母远途旅行,也是第一次与一群不熟悉但是同样热爱地理的人出行,同行的老师很优秀,很体贴,也很有活力,不仅给我知识上的充裕,也让我对生活更加充满热情。这次研学旅行,我主要学习到了以下四个方面:

1.从电脑图片走出来,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会自己观察地理事物。从别人的图片中固然感觉到大自然很美,但是缺少体验感,如果自己去直观感受这个风景,那个感觉便会更充实。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直观感受草原的主要类型和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学到很多区别于书本或者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比如说一些地山丘为什么阴坡树比阳坡少,这与课本上说的降水没有太大的关系,还有就是火山坑的形成,崩岗地貌都是书本上未涉及到的。

3.环境保护意识也更加深入我内心。在浑善达克沙地徒步时,便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草原生态的破坏,沙地每年会以极其快的速度扩张,因此,恢复生态保护生态十分迫切。

4.最重要的是,在这次行程中,我培养了一个地理学者应该拥有的地理学科素养。首先是学科思维,比如一种地理现象是逐渐形成的,几十万甚至几千万年,因此,看待地理事物不能太局限,学会构思演变过程;然后掌握了取样、观察剖面等基本地理考察方法;最后就是地理情怀,我们研学队伍在中蒙边境附近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看着祖国大好江山,自豪感油然而生。

本次研学活动受益良多,日后一定会加强地理思维培养和地理学习,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次参加研学活动。

(指导教师: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地理教师  陈锟;好奇心(深圳)旅行教育服务有限公司  赵占仑)

猜你喜欢
风化花岗岩风力
强风化花岗岩地层中双护盾TBM掘进参数和控制要点分析
采用Midas GTS NX软件进行中风化岩层垂直边坡开挖支护稳定性分析
为什么风筝有线能飞,断了线就飞不了了?
草店-小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王者之翼
帆不是越大越好
最大的积木风力涡轮机14.62万块积木建造
土壤来之不易
花岗岩风化带的划分及工程评价
佳木斯地块东部二叠纪锦山花岗杂岩体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