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及患者功能恢复速率分析

2020-04-27 10:32吴利军徐书根朱亚广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0期
关键词:螺钉股骨骨折

吴利军,徐书根,朱亚广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鹅湖分院,江苏 无锡 214116)

近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速,老年人口比重增多,老年骨折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是导致老年患者残疾的主要因素,受到临床学者高度关注。股骨粗隆间骨折作为临床常见骨损类型,以老年患者为高发人群,因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大,骨钙持续性流失,骨质疏松情况频发,严重影响患者机体健康,于日常活动中易继发股骨粗隆间骨折,影响下肢活动功能[1]。因股骨粗隆间骨折生理解剖学特殊性,内含有丰富的血管,于损伤后,易出现髋内翻等情况,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期间极易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康复进程,危害老年患者生命安全[2-3]。随着骨外科技术的完善,临床学者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提出PFNA内固定术,借助有效的内固定手段,有效规避髋内翻等情况对骨折预后的影响,可有效缩短预后康复周期,加速功能恢复速率,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现研究笔者特针对PFNA内固定术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应有效性进行探究,以传统PNF内固定术为参照开展平行比对,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4月-2020年6月收治行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探查对象,共计60例,依据手术开展序号分组,参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1-85岁,均值(68.24±1.28)岁,骨折至手术时间2-20小时,均值(10.34±1.06)小时;观察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60-83岁,均值(68.27±1.25)岁,骨折至手术时间2-19小时,均值(10.41±1.05)小时;统计分析2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入组资料,差异符合后文比对指征(P>0.05)。

纳入标准:(1)60例患者均满足《骨科疾病诊断指南》中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评估依据,经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4];(2)均遵医嘱接受手术治疗,签署手术知情书及研究授权书。

排除标准:(1)复发性骨折 、凝血功能障碍、传染性疾病、免疫功能障碍、先天性畸形、恶性肿瘤、急慢性炎症、认知障碍患者;(2)拒绝参与研究或中断研究患者。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由相同骨外科医务人员实施手术治疗,参照组患者给予传统PFN内固定术,指导患者手术体位,给予患者硬膜外联合麻醉,患肢行牵引床复位牵引透视后,骨折复位满意,取患者股骨粗隆大转子上方5厘米左右做穿刺点,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充分暴露大转子及股骨粗隆后,借助床旁C臂机探查骨折端复位情况,给予股骨近端充分扩髓后,获得最佳手术平面,施术者借助手部力量将PFN主钉置入固定位置后,借助床旁C臂机透视置入角度及置入深度,于合适位置置入髋螺钉及股骨颈螺钉,充分拧紧上述螺钉后,借助生理盐水进行创面清洗,观察有无活动出血后,结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术,手术体位及麻醉方式同参照组,取患者股骨粗隆大转子上方5厘米处做穿刺点,逐层,分开患者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后,充分暴露大转子及股骨粗隆后,髓腔开口器开口入髓腔,插入2.50mm导针进入髓腔后,髓腔锉开口,旋转插入髓腔相应直径PNFA主钉,注意前倾角,进而C臂机透视下打入螺旋刀片、远端钻孔拧入螺钉予静态稳定,生理盐水进行创面冲洗,观察有无活动出血后,缝合创口;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相同康复护理对策。

1.3 评价标准

(1)记录比对不同手术治疗下手术时间、出血总量、术后住院时间;

(2)开展医学随访,记录患者完全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于术后2个月借助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总分为100分,小于70分为差,70-79分为功能尚可,80-89分为功能良好,90-100分为功能优秀。

(3)记录患者术后血管损伤、髋内翻、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假设校验,计数资料分布用(%)表达,卡方假设校验,计量资料分布用(±s)表达,t样本假设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 果

2.1 2 组手术治疗指标统计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总量、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2组手术治疗指标统计[ ±s]

表12组手术治疗指标统计[ ±s]

组别 n 手术时间 出血总量 术后住院时间参照组 30 139.62±10.5291.05±7.495.45±0.86观察组 30 128.74±9.9363.01±7.163.17±0.69 t值 4.119 14.822 11.326 P值 0.000 0.000 0.000

2.2 2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统计

观察组患者完全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参照组,观察组术后2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参照组,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2组手术治疗指标统计[ ±s,月]

表22组手术治疗指标统计[ ±s,月]

组别 n 完全负重时间 骨折愈合时间 Harris评分参照组 30 3.71±0.62 5.02±1.34 70.16±5.62观察组 30 2.27±0.59 3.37±1.13 89.63±7.24 t值 9.216 5.156 11.635 P值 0.000 0.000 0.000

2.3 2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统计

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67%(8/3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2/30),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统计[n/%]

3 讨 论

老年人因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情况,为骨折高风险人群,于下肢活动时极易出现髋部骨折,以股骨粗隆间骨折为高发部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现代医学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因手术微创,可获得最佳复位角度,促使骨折端愈合,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康复周期,广泛适用于老年手术患者[5]。近年随着外科手术技术不断完善,可于骨折手术应用内固定方式不断增多,PFNA主钉于临床得以推广实施,因内为空心型,可显著减少降低手术创伤,降低骨髓钉置入影响骨髓腔内血运情况,相较比比传统PFN内固定术,临床操作简单,无需进行扩髓,手术侵入性操作损伤较低,临床操作较为简单,可借助螺旋刀片锁定技术,以确保最佳置入深度及固定稳定性,确保螺旋刀片与骨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避免松动情况发生,临床应用周期较长、稳定性佳,可有效对抗髋内翻等情况,提高骨折端愈后稳定性,利于骨折端愈合;同时因PFNA仅置入一个锁定螺钉,手术时间较短,可有效降低骨干骨折情况,缩短负重时间,广泛适用于机体免疫力低下老年患者,手术开展安全性更高[6]。经本研究比对数据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总量、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P<0.05),PFNA内固定术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于PFN内固定术;经比对术后功能恢复速率,观察组患者完全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参照组,观察组术后2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恢复周期缩短,功能恢复快;经手术并发症分析,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67%(8/3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2/30),PFNA内固定术兼具高效及安全等优势。

综上,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PFN内固定术,手术完成度高,机体功能恢复快,整体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螺钉股骨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