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手术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分析

2020-04-27 10:32邢朝晖徐淑芠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0期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炎鼻腔

徐 志,邢朝晖,徐淑芠

(徐州市肿瘤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5)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多发病,近年来,随着污染的增加、生活与工作压力的上升,增加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病率。其中慢性鼻窦炎是一种化脓性炎症,会出现头部沉重、疼痛等症状,鼻息肉会影响听觉与视觉障碍,当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合并出现时,会相互影响与制约,加重病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1]。目前,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常用手术治疗,与传统手术相比,经鼻内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疗效显著[2]。本文取80例患者探究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经鼻内镜手术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3月-2020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选择80 例开展本次研究,回顾资料,以不同疗法作为分组原则,将8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22例、18例,年龄23-80岁,平均(51.53±6.88)岁,病程0.8-4.5年,平均(2.50±1.30)年,疾病分期:Ⅰ、Ⅱ、Ⅲ期分别10例、22例、8例;观察组男性、女性分别23例、17例,年龄24-81岁,平均(52.15±6.96)岁,病程0.7-5.0年,平均(2.67±1.34)年,疾病分期:Ⅰ、Ⅱ、Ⅲ期分别11例、20例、9例。上述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P>0.05。

诊断标准:符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相关诊断标准,且经鼻内镜检查确诊者;参与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有过敏性鼻炎史者;合并脏器功能障碍者;有过鼻腔手术史者;沟通障碍者;有手术禁忌证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鼻内喷洒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用药一周。传统手术用于对照组中,即于鼻腔表面实施浸润性的麻醉,切除鼻甲后部、蝶窦,开放额窦口、前筛窦、筛窦等,扩张上颌窦的自然口,最终将病变组织清除。观察组采用鼻内镜手术,即术前评估病情,麻醉方式同对照组一致,并在鼻内镜的辅助下,将鼻内息肉切除,参照相关术式,在钩突下将钩突切除,打开筛泡,开放上颌额、额窦、蝶窦,并将鼻腔内的病变组织与残留的鼻息肉清除,术区用止血纱布做覆盖,并用海绵填塞。术后鼻腔内填塞棉片,根据情况持续1-2天,取出鼻腔内的填塞物后,鼻腔内滴入呋麻滴鼻液,连续用药两周,口服抗生素1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症状积分、疼痛评分、并发症。

症状:头痛、鼻塞、嗅觉障碍、鼻分泌物。用工具量表评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

用VAS工具,评价疼痛评分,分数越低,越好[3]。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2 结 果

2.1 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

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少,P<0.05,见表1。

表1 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s)

表1 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观察组 40 28.45±5.15 34.45±3.66对照组 40 83.45±4.97 57.82±2.20 t-- 48.602 34.612 P-- <0.05 <0.05

2.2 症状积分、疼痛评分比较

症状积分、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P<0.05,见表2。

表2 症状积分、疼痛评分比较( ±s)

表2 症状积分、疼痛评分比较( ±s)

组别 头痛(分)鼻塞(分)嗅觉障碍(分)鼻分泌物(分) 疼痛评分观察组 1.24±0.552.20±0.652.30±1.052.00±0.953.57±0.55对照组 2.00±1.133.25±1.303.69±1.153.01±1.054.57±1.06 t 3.824 4.569 5.645 4.511 5.296 P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鼻腔粘连1例;对照组:鼻腔粘连2例、嗅觉损伤2例、眼睑水肿2例、鼻肉复发2例、鼻窦炎复发2例,发生率相比,P<0.05。

3 讨 论

鼻息肉较为常见,好发于成年人,且多数会合并慢性鼻窦炎。当患者出现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后,会出现持续性的鼻涕增多、头痛、鼻塞、嗅觉功能障碍等症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与息肉体积的增加,加重病情的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痛苦,因此,及时实施相关治疗非常重要[4]。

鼻腔空间较小,生理解剖功能复杂,传统手术会损伤鼻腔内的其它组织,增加并发症[5]。同时,传统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较多,会增加鼻息肉的切除范围,影响鼻窦的生理功能,影响息肉切除效果。鼻内镜手术属于新型的治疗方案,用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中,可以将鼻腔内的息肉与病变组织切除,快速治愈病情,促使鼻腔功能的恢复,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感,减少并发症。此外,鼻内镜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受到患者与医生的广泛认可。另外, 鼻内镜手术在切除鼻息肉病变的同时能保持开阔的手术视野,减少鼻腔外侧的粘连,并在术中,对鼻腔进行冲洗与清理,适当应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感染几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6]。

综上所述,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经鼻内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且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鼻息肉鼻窦炎鼻腔
鼻腔需要冲洗吗?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赞臣的鼻窦炎神方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药物保守治疗一例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清洗鼻腔治感冒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94例临床效果观察
升麻解毒汤治疗慢性鼻窦炎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