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活动与康复计划在ICU机械通气中应用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效果研究

2020-04-27 10:32贾文英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0期
关键词:压疮体位通气

贾文英

(涟水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 涟水 223400)

临床在治疗危重及呼吸衰竭患者时,通常以机械通气进行呼吸辅助治疗,以此来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但是由于患者病情较为危重,需长期卧床进行休息,进而易导致其出现ICU谵妄、压疮、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康复速度与生活质量。故而,及时予以有效护理干预,对预防患者发生并发症,改善预后起着重要意义[1-2]。鉴于此,本研究以我院5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为例,探讨对其以早期活动与康复计划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病例选取50例在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措施,将其均分为2组。常规组男女占比15:10,患者均龄值是(50.2±6.0)岁,平均入院时间为(4.58±1.52)d;实验组男女比例为17:8,患者平均年龄是(50.5±5.8)岁,入院时间平均达(4.60±1.45)d。以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与对比,P>0.05,满足研究要求。

1.2 方法

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按照医嘱为患者使用药物,积极对其原发病展开治疗;结合患者病情,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与模式;每日开展气管护理操作,严格按照无菌要求展开各项操作。

实验组措施如下(1)早期活动干预:按照患者病情情况,制定相应活动计划。①肘关节掌屈指屈式:调整患者为功能体位,由医者用手将其患肢手、腕握住,缓慢让患者进行掌屈运动,指伸;然后缓慢进行伸展运动,指屈,上述动作重复10次-15次;②肩关节外展内旋上举式:调整患者体位为仰卧功能体位,由医护者将患肢腕部掌侧握住,促使患者掌心呈向上状态,伸直肘部,缓慢用力使得患肩一次进行外展、内旋、上举动作,每个动作停留3s-5s,此动作重复10次-15次;③手指关节屈曲伸直式:将患者体位调整为仰卧功能位,由医护者将其手指背握住,掌心对着第2-第5患指端,之后缓慢让指进行屈伸运动;揉指后,缓慢进行伸直运动,此运动重复10次-15次;④双手上举训练,让患者将双手叉握后,将手举过头部,主要起到诱发上肢运动功能、缓解上肢水肿与肩痛以及恢复各个关节解剖关系等;⑤髋关节屈曲伸直式:体位为仰卧功能位,将患者健足背放在患足的后根部位置,促使其患膝伸直,将患者双足握住然后缓慢上抬,进行屈曲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⑥髋关节伸展的控制训练(搭桥运动):调整患者体位为仰卧位,将双膝弯曲,双脚撑在床面上,叮嘱患者将臀部抬起,并保持与骨盆在同一水平位;⑦踝泵运动:患者平躺或坐于床上,伸展下肢并放松大腿后,将踝关节作为中心,让脚趾进行360°环绕,最大程度上保持该动作幅度。待完成1组动作后,稍休息进行下1组动作,反复对踝关节进行屈伸,每日可练习5次-8次。(2)康复训练干预:腹式呼吸: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或者立位,将两手分别放置在前胸部与上腹部,当用鼻子缓慢吸气的时候,最大程度上降低膈肌,促使腹肌处于松弛状态,用手按压腹部突出位置,可感受到其向上抬起;在呼气时,经口将气体呼出,收缩腹肌,促使膈肌随着腹腔内压力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以此来推动肺部排出气体,以受可感受到腹部处于下凹状态;(3)压疮预防:减少组织长期受压,对于易受压部位可放置上海绵垫,在协助患者翻身时,不可进行拖拉;降低局部组织受到理化刺激,密切观察患者肢端皮肤与局部皮肤颜色的变化情况,对于分泌物、出汗加多或大小便失禁患者,需及时进行清洗并擦干,确保患者皮肤处于干燥、清洁状态。

1.3 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1)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相关性肺炎、压疮等;(2)生活质量评分以GQOL-74量表评价,共包含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心理功能四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1.4 数据处理

研究数据以SPSS21.0软件展开分析,并发症以%表示,以x2校验;生活质量以(±s)表示,数据校验以(t)值,统计学判断以P<0.05表明存在较大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并发症情况

常规组发生压疮4例,相关性肺炎3例,总发生率28.0%;实验组发生压疮1例,总发生率4.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护理后实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下表。

分析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s,分)

分析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生活状态 社会功能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常规组 2575.20±5.9973.54±4.2376.25±4.0674.08±4.44实验组 2584.33±6.9682.29±6.0282.14±4.5381.93±4.55 t - 4.971 5.946 4.841 6.174 P -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机械通气是通过在气道口和肺泡间建立压力差,向患者提供呼吸支持来实现辅助治疗,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胸腔器、肺通气与肺部损伤治疗中[3]。然而由于在ICU中的大多数患者病情都较为危重,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其活动范围有限,会导致患者发生微血管功能障碍、代谢指标异常、压疮、肌肉萎缩等现象,不仅会增加患者的治疗时间,同时还易导致其出现不良情绪,故而需要对患者展开镇静治疗,若长期应用镇静药物,将延长其机械通气时间,促使患者存在耐药性,最终对其呼吸功能的恢复造成影响[4-5]。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常规ICU护理与早期活动及康复计划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干预效果,结果发现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且生活质量评分较高,通过在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对于机械通气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其不良情绪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以循序渐进方式,逐渐恢复患者各项功能,进而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功能,有利于有效提高其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以早期护理与康复计划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ICU患者展开护理干预,可得到确切干预效果,值得推广与研究。

猜你喜欢
压疮体位通气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