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0-04-27 10:32刘艳林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0期
关键词:鸟巢血氧胃肠功能

孙 雪,刘艳林

(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2)

早产儿出生后机体多器官发育不完善,免疫力低下,无法有效抵御多种疾病,为确保早产儿顺利安全渡过出生后的高危阶段,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鸟巢式护理属全新的护理干预模式,护理人员为早产儿提供母体子宫类似稳定环境,使早产儿产生边界感及安全感,进而显著改善早产儿机体存在的不安及陌生感[1]。鸟巢式护理操作简单,护理安全较高,其临床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为进一步探究分析早产儿护理中鸟巢式护理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总结分析我院早产儿相关基线临床资料,研究并系统评估分析改良式鸟巢式护理干预的具体操作方案及实际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开展时间跨度范围区间选定为2019年10月-2020年9月,择取样本对此时间范围内于我院出生300例早产儿,以随机数字表模式为本研究分组方案,将早产儿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n=150,全部早产儿均无严重先天性疾病、并发症,孕妇无心脏病及糖尿病,且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汇总并分析两组基线临床资料,研究组男81例,女69例,胎龄跨度统计值34-37周,平均数(36.25±2.89)周,Apgar评分(9.02±1.85)分。对照组男78例,女72例,胎龄跨度统计值34-37周,平均数(36.02±2.84)周,Apgar评分(9.07±1.88)分,基线资料差异对本研究结论无不良影响(P>0.05)。

1.2 方法

两组早产儿出生后均接受基础性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早产儿采取有效的保暖措施,采用遮光暖箱罩调整暖箱内部光照,避免早产儿眼部灯光直射。早产儿所有物品均严格消毒处理。护理人员隔日为早产儿沐浴,维持皮肤组织清洁干燥。使用碘伏溶液对脐带连接及脐窝等区域严格消毒处理,观察皮肤组织是否存在红肿、潮湿、出血等症状,保持耳部清洁卫生。产后6h内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喂奶后及时行口腔护理干预,保持早产儿口腔内部清洁卫生,喂奶结束后轻拍背部,预防吐奶、溢奶。

对照组早产儿行传统鸟巢式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将全棉消毒浴巾沿边卷折成条状,将浴巾圈成圆形,使早产儿在平躺于暖箱床面,卧于圆形中央。

研究组早产儿在传统鸟巢式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护理人员依据早产儿体长等指标将包被制作成为符合早产儿身体大小的一体两翼结构,完成制作后将改良式包被放置于暖箱内部进行预热。完成上述操作后采用鸟巢式折叠模式,使两侧及腿部包被卷成滚筒式鸟巢结构,并利用绷带固定。护理人员将早产儿体位调整为侧卧位,使其四肢轻度弯曲,被褥与新生儿臀部及背部紧贴,并环绕新生儿身体。为提高早产儿舒适度,护理人员需调整鸟巢松紧程度,以此来为早产儿营造类似母体子宫环境。同时,在早产儿抱出暖箱进行相关检查治疗时,翻转两侧及腿部被褥,包裹早产儿,系好扎绳,能更好的维持患儿体温,增加安全性。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早产儿睡眠时间、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出暖箱时间及胃肠功能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x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早产儿睡眠时间、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出暖箱时间等指标

对比两组早产儿睡眠时间、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出暖箱时间等指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表1 对比睡眠时间、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出暖箱时间等指标(±s)

表1 对比睡眠时间、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出暖箱时间等指标(±s)

组别 睡眠时间(h/d) 体温波动(℃) 血氧饱和度(%) 出暖箱时间(h)研究组(n=150) 19.38±0.26 0.31±0.15 98.29±1.06 13.11±1.58对照组(n=150) 15.82±0.29 0.75±0.14 93.15±1.73 16.89±1.55 t值 111.944 26.263 31.027 20.916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指标

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指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表2 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指标(±s)

表2 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指标(±s)

组别 胎便转黄时间(h) 排便次数(次/d) 首次胎便时间(h) 进奶量增加(ml/d)研究组(n=150) 45.88±2.91 5.12±1.44 18.96±8.17 5.22±0.24对照组(n=150) 61.05±3.27 4.09±1.85 25.42±8.06 2.19±0.27 t值 43.283 5.380 6.893 102.726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内容,研究组早产儿睡眠时间、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出暖箱时间及胃肠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可认为改良式鸟巢式护理干预应用于早产儿护理中可维持体温稳定,改善血氧保护度及胃肠功能能,缩短出暖箱时间,其临床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护理模式。早产儿护理的关键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本研究中的早产儿,机体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散热速度快,体温波动幅度较大,为此需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维持其体温及生命体征稳定,预防各类新生儿相关疾病[3]。利用改良式鸟巢式护理能够对早产儿体表周边建立有效的保护性结构,显著缩小早产儿机体散热面积,进而有效减少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对新生儿的不良刺激。同时,鸟巢式护理模拟新生儿在母体子宫中的姿势及环境,早产儿可感受到边界感,有助于提高环境的稳定性及安全性,进而有效缓解新生儿恐惧等情绪状态,减少其哭闹次数,有助于促进新生儿机体健康发育。开展改良式鸟巢式护理干预期间,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与新生儿家长沟通交流,告知其早产儿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讲解鸟巢式护理的相关知识,耐心细致的解答新生儿家长的提出的相关问题,通过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使新生儿家长熟练掌握鸟巢式护理及新生儿照护的相关知识,以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

由此可知,早产儿护理中采用改良式鸟巢式护理效果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猜你喜欢
鸟巢血氧胃肠功能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鸟巢
重回鸟巢
鸟巢大作战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血氧水平依赖MRI评估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伤的研究
胸科手术中脑血氧含量下降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