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的效果

2020-04-27 10:32唐伯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0期
关键词:黄葵肾炎缬沙坦

唐伯玉

(涟水县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苏 淮安 223400)

在临床肾内科疾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病程长、发展缓慢等特点,常见于中年男性群体中,是我国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1]。目前,临床主要以药物方式对该病症患者展开治疗,不同药物所起到的疗效也是不同的,其中缬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降低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以及肾小球内高压从而控制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进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该药物不可长期使用,否则会造成患者的机体损伤,且预后治疗较差,故而临床需寻找到有效治疗方案,有研究显示采用不同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可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2-3]。鉴于此,本文选取2018.04-2020.03来院就医的6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析缬沙坦与黄葵胶囊联合在其治疗中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04-2020.03来院就医的6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均不存在相关药物禁忌症,以单一服用缬沙坦及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将其均分为2组。常规组男女占比为20:14,患者均龄值是(54.7±5.2)岁;实验组男女比例为18:16,患者平均年龄为(55.0±4.9)岁。以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与对比,P>0.05,满足研究要求。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给予患者单一服用缬沙坦胶囊治疗,每次服用80mg,每日服用1次。

1.2.2 实验组

联合以缬沙坦与黄葵胶囊展开治疗干预,其中缬沙坦药物用法、用量与常规组一致,黄葵胶囊以口服方式,每次服用2.5g,每日服用3次,两组均持续用药干预8周。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有无出现不良反应,及时予以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并未得到改善,或者出现病情加重情况,尿蛋白和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减少或增加,判定为无效;相较于治疗前,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蛋白尿和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持续减少幅度少于25%,评定为缓解;治疗后各项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或基本消失,尿蛋白和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减少超过25%,评定为显效。(2)分析治疗前后两组肾功能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变化情况,于清晨患者处于空腹状态时,取其3mL静脉血以3000r/min离心速度进行10min的离心处理,取出血清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进行测定;(3)分析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上腹部胀气、腹泻、头晕等。

1.4 数据处理

研究数据以S P S S 21.0 软件处理,疗效与不良反应以%表示,校验为x2;肾功能指标以(±s)表示,校验为t,P<0.05表明存在较大差异。

2 结 果

2.1 分析治疗后两组疗效

常规组无效7例,缓解15例,显效12例,总有效27例,总有效率79.4%。实验组无效1例,缓解18例,显效15例,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97.1%,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肾功能及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各项肾功能及24h尿蛋白定量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及24h尿蛋白定量水平较低,P<0.05,见下表。

分析治疗前后两组肾功能水平变化情况( ±s,n=34)

分析治疗前后两组肾功能水平变化情况( ±s,n=34)

组别 血肌酐(μmol/L) 血尿素氮(mmol/L) 24h尿蛋白定量(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192.73±15.71 125.81±10.32 9.84±1.62 7.62±1.03 1.25±0.32 0.83±0.21实验组 197.38±16.08 100.73±11.29 9.65±1.48 6.04±1.12 1.22±0.30 0.58±0.13 t 1.206 9.561 0.505 6.055 0.399 5.902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分析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有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常规组有1例患者发生腹泻,1例患者发生上腹部胀气,1例患者发生头晕,总发生率为8.8%;实验组有1例患者出现上腹部胀气,1例出现腹泻,总发生率为5.9%。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常规组,但并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起始因素多为免疫介导性炎症,但非免疫因素亦占有重要作用,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等[4]。在早期时,该疾病并无显著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尿常规检查中出现蛋白尿和(或)尿沉渣红细胞增多以及血肌酐、血尿素氮异常,且蛋白尿及血尿作为肾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一旦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控制,会导致患者肾功能迅速进展恶化从而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严重影响到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水平。缬沙坦具有利用率大、经口服方式服用方便且吸收速度快等特点,然而若单一应用该药物治疗,所得疗效并不显著,而且长期服用会导致患者低血压、心动过速、高血钾及肌酸激酶升高等并发症。黄葵胶囊属于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消炎和络、解毒消肿之通功效,并且对患者机体所造成的毒副作用甚微。黄葵胶囊可治疗慢性肾炎患者的湿热证,可对稳定病情起到明显效果[5]。本研究通过对比单一应用缬沙坦与联合缬沙坦及黄葵胶囊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中,结果发现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治疗后疗效更为显著,能更有效控制患者蛋白尿及血尿,不良反应较少,且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更优,这表明联合两种药物治疗,可排除患者体内的毒素,减少其因长期应用西药对机体所带来的损伤,进而促进患者的肾功能得到恢复,既具备有效性的同时,还具备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将黄葵胶囊与缬沙坦药物联合应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中,可得到确切疗效,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与应用。

猜你喜欢
黄葵肾炎缬沙坦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基于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和质量亏损过滤技术的黄葵黄酮类成分系统分析
贝那普利联合黄葵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与安全性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利拉鲁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奶牛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黄葵胶囊联合ACEI及ARB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