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丹参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价值

2020-04-27 10:32李孝次王其兵顾晓鹏杨孟其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0期
关键词:丹参黄芪脑梗死

李孝次,王其兵,顾晓鹏,杨孟其,姚 敏

(仪征市中医院,江苏 仪征 211400)

据统计,我国目前总计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超过2.9亿,其中脑梗死患者数量超过1300万,且超过7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后遗症表现[1]。临床将脑梗死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首次发病1个月内称作急性期,发病2-6个月称作恢复期,发病6个月以上称作后遗症期。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良好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脑梗死中医将其划归入“中风”范畴,认为病因在于血气亏虚、脉络阻塞所致,可通过活血行气、疏通经络予以治疗。黄芪丹参汤为常用治疗方剂,具有调经通络、益气活血功用。本文以2018.2-2020.10我院收治66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为例,分析黄芪丹参汤效果,内容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10月我院收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病患66例观察分析,以双盲法分组,对照组总计患者33例,其中男患20例,女患13例,年龄范围:50岁-88岁,平均年龄(68.9±1.5)岁。其中14例患者梗阻位置为中基底,9例患者梗阻位置为小脑,6例患者梗阻位置于脑干,4例患者梗阻位置于丘脑。观察组总计患者33例,其中男患21例,女患12例,年龄范围:51岁-89岁,平均年龄(69.0±1.4)岁。其中15例患者梗阻位置为中基底,8例患者梗阻位置为小脑,5例患者梗阻位置于脑干,5例患者梗阻位置于丘脑。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依达拉奉治疗,用量用法为:每次3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

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配合黄芪丹参汤治疗,药物组方为:黄芪:50g、地龙:30g、丹参:20g、川牛膝:6g。以水煎煮,留汁150ml,早晚分服。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同时接受常规降压、抗凝等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4d。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8ml空腹静脉血进行炎症水平检测,通过酶联免疫检验MMP-9(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hsCRP(超敏C反应蛋白)。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计算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经SPSS 2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计量资料分别经卡方、t值验证,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炎症水平变化分析

两组患者未经治疗前测定炎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测定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炎症水平变化分析

2.2 不良反应观察分析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1例患者出现皮疹,1例患者主诉胃肠道轻度不适,1例患者感觉轻度眩晕,总不良反应概率为9.09%。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例患者出现眩晕症表现,1例患者表示胃肠道不适,总发生率为6.0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x2=0.216,P>0.05)。

3 讨 论

脑梗死属于典型的脑血管意外性病变,病因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或损伤所引发的急性破裂,或血管阻塞本身导致局部缺血性病变,局部脑组织无法得到应有的血液供给而产生损伤。根据其发病原因不同可分为缺血型和出血型两类,其中缺血型脑梗死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占所有脑梗死患者群体的70%左右。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指出,脑梗死的病灶位置多在于颈内动脉、椎管内动脉等,且发病年龄集中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如病情在急性发作期内快速加重,则有较高几率导致死亡,一般出血性脑梗死所引发的死亡率偏高[3]。国内大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整体数据中脑梗死死亡率位列首位,也是国内相关致残性疾病中的首位,说明脑梗死不仅发病率高,且致残、致死率也均相对较高。实际临床治疗时需根据脑梗死的类型、病情进展阶段予以相应的干预,其中急性发作期应及时开展外科手术,确定出血点或缺血组织状态,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处于恢复期阶段的脑梗死已经转变为慢性炎性病变,因此治疗时应以保守性药物治疗为主,加之大多数患者可能伴有肢体、语言、认知等功能障碍,或出现口眼歪斜、咀嚼困难等情况,还需辅助康复训练对病症进行缓解,有效确保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稳步提升其生活质量。

根据现代药理学、中药学等研究显示,黄芪丹参汤不仅可以扩张血管,使原本阻塞的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还可降低血小板的聚集程度,药物有效成分中还具有溶栓效果,快速疏通本已阻塞的血管,有效保护脑组织内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使损伤的组织得以快速恢复[4]。该方剂主要包含黄芪、丹参、川牛膝、地龙。以黄芪作为君药,具有促进血行、补益正气的功效;丹参作为臣药,不仅能够活血化瘀,还可通络行气;地龙、牛膝为佐药,其中地龙可通窍活血,而牛膝则具有引血下行的功效,配合黄芪、丹参的活血功能可有效改善闭塞的血运状态。而根据现代药物分子学研究显示,黄芪中的有效成分不仅可以扩张脑血管,还可抑制血栓的形成速率,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血脂、抗氧化,降低冠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几率。丹参则能够加快纤维蛋白的溶解速率,使其无法附着在血小板表面,也可降低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5]。hs-CRP是临床评估脑血管疾病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参与了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各个阶段,且随着指标的提升脑梗死患者的炎性病变、脑缺血等程度也会增加。MMP-9属于缺血后继发性脑组织损伤时产生的相关指标,其数值升高说明血脑屏障功能已经被突破或破坏,即继发性脑损伤发生。当脑梗死患者服用黄芪丹参汤后,其hs-CRP、MMP-9均明显下降,因此提示用药后相关脑组织损伤程度降低。

总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予以黄芪丹参汤治疗效果确切,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炎症水平,且安全性高,宜推广采用。

猜你喜欢
丹参黄芪脑梗死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黄芪是个宝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带鱼黄芪汤缓解胃下垂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