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缩短护理人员气管插管配合时间的影响

2020-04-27 10:32张圣丽李学宁张金芝曹梦如宋艳莉李军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0期
关键词:医护品管圈插管

张圣丽,李学宁,张金芝,曹梦如,宋艳莉,李军芳,王 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 100069)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现阶段广泛的应用于医院管理领域,对于提升管理效果有重要意义[1]。气管插管是临床中进行对救治危急重症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段,该方式主要利用特制气管导管经口腔或者鼻腔插入气道内,构建有效的通气,维持良好生命体征。而具体在气管插管操作上,常需要护理人员配合医师操作,既往在气管插管操作上,插管配合时间较长,这使得插管不及时,引起伤残甚至死亡情况[2]。近年来随着品管圈活动的推广,在护理管理中品管圈活动也广泛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这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供有利帮助。本院自2020年1月-6月开展了主题为“缩短护理人员气管插管配合时间”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6 月-12 月为品管圈活动实施前,选取这一时期30 名需行气管插管的危急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18 例,女性12 例;年龄18 ~64 岁,平均年龄(42.15±1.56)岁。将2020年1月-6月为实施后,选择30名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0例,女10例;年龄19~65岁,平均(42.06±1.51)岁。对比实施前后所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实施前参照原有气管插管操作,护理人员按照规范配合医师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实施后则通过品管圈活动进行气管插管,具体如下。

1.2.1 组成品管圈活动小组

以护理人员自愿参与组成品管圈活动小组,组员10名,其中包括1名圈长,1名辅导员(由护士长担任),其他均为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责任护士。小组经讨论确定本组品管圈活动主题“缩短护理人员气管插管配合时间”。

1.2.2 问题总结及分析

借助头脑风暴对护理人员气管插管配合时间长的原因分析,总结为以下几方面:(1)人员因素。护理人员同医生配合差、插管操作不熟练、护理分工不明确等;(2)机器因素。喉镜连接错误、灯光不良、型号不合适等;(3)环境因素。空间拥挤、床头柜放置物品多、抢救车无法推至床边等;(4)管理因素。人员培训不到位、抢救分工不明确、无应急演练、未进行定期考核等。

1.2.3 品管圈目标设置

根据圈能力及改善需求,根据临床救治经验及医护需求得出护理人员气管插管配合较为合理的时间为12min,而查阅相关资料及既往护理实践,在目标值基础上再缩短2min,故品管圈缩短配合时间为10min左右。

1.2.4 对策拟定及实施

以原因分析为基础,进行真因验证,通过对导致插管配合时间长的原因分析,得出真因为构建静脉通路时间长、物品准备时间长、插管过程时间长与插管固定时间长四个要因。以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管理依据,根据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后再次确定,分析原因再制定对策,如何循环使得问题解决及管理质量提升。

在对策实施上,具体如下:(1)针对构建静脉通路时间长问题。品管圈活动前因为科室无特别约定留置针的使用要求及抢救时循坏衰竭加之护士紧张使得抢救时建立静脉通路所需时间长。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措施是明确规定留置针的具体应用要求,并将使用要求纳入到入院宣教内容中,明确对所有气管插管操作的患者均用静脉留置针,这样一方面减少反复穿刺痛苦,另一方面为医护争取到宝贵抢救时间。(2)针对物品准备时间长问题。抢救科室的急救箱物品有固定的基数,需要保证物品齐全并且物品在效期范围;对插管所需物品应贴相应标签,依据顺序进行打包,避免物品杂乱无法及时取出;气管插管专用包需仔细清点并做好交接工作,在使用后及时的补充以随用随取。(3)针对插管过程时间长问题。科室需要明确医护人员的分工,可制作专门的站位图示卡并张贴在抢救室,避免医护因为站位错误出现配合不佳的情况。制定插管全程的配合流程操作示范,并将规范的操作录制下来,提供给气管插管的医护随时学习,便于医护人员迅速掌握及合理调整,促进操作技能的提升。制作气管插管标准操作流程以及具体评分标准,定期组织培训并且进行考核,确保医护操作技能的提升。(4)针对插管固定时间长问题。科室可制作气管插管固定方式的视频及固定方式示意图,每月还可安排护士进行实操演练,培养护士的操作技能及帮助护士养成主动学习及提升的良好习惯。

1.3 观察指标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对患者气管插管过程护理人员的配合时间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品管圈活动实施的效果显示,气管官插管的配合时间从实施前的平均24.56min缩短为平均9.75min,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气管插管配合时间比较(±s,s)

表1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气管插管配合时间比较(±s,s)

时间 n 建立静脉通路时间 物品准备时间 气管插管操作时间 气管插管固定时间 其他准备工作时间 总时间实施前 30 114.15±12.26 366.25±24.41 401.12±31.15 335.56±24.18 299.56±24.151485.56±115.56实施后 30 15.52±4.21 105.56±12.25 151.12±17.86 140.21±14.58 161.25±20.14 581.21±65.56 t-128.318 116.560 76.669 73.387 37.614 75.554 P-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本次研究得出的结果显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气管插管护士的各项护理配合时间均明显缩短,平均配合时间在10min以内,显示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气管插管的护理质量具有良好成效。主要是组建品管圈活动指导护理人员的气管插管操作,利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寻找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激发护士的思维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让护士既是管理者又是实践者,基于品管圈所需达成的目标,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以让相关操作更加规范,这样可以明显的减少失误问题的发生,让各项工作均做到医护间的默契配合,这样有助于缩短护理人员各项工作的配合时间,使得气管插管操作能够及时且顺利的进行,大大提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效果[3]。此外品管圈活动中还强调定期对气管插管护士进行模拟演练,这样也能够不断提高护士的操作技巧,同样可明显缩短气管插管的配合时间;经过反复的情景演练让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症患者做到紧张有序、忙而不乱,这样满足医师的需求,也显著提高抢救科室的凝聚力及竞争力。

综上所述,将品管圈活动用于气管插管的工作中,可通过组员相互合作及定期讨论不断进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使得护理措施也不断完善,并让护士可主动参与到品质管理工作中,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提高医护配合度,缩短气管插管护理配合时间及提高抢救效果。

猜你喜欢
医护品管圈插管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