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2020-04-27 10:32梁皓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0期
关键词:失血性监护休克

梁皓燕

(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0)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休克类型,是指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常见于外伤出血、消化道溃疡出血、妇产科疾病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等,以头晕、乏力、冒冷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短期内血容量急剧下降,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其采取早期及时的治疗十分重要[1]。除采取积极的治疗外,加强患者的护理也尤为重要。院前急救护理是急诊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为患者后续治疗创造宝贵时机。基于此,本研究即分析探讨了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具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接收的60 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来院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 例,男性6 例,女性24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5.58±10.14岁)和研究组(30例,男性7例,女性23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5.97±10.36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作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家属将患者送至急诊科后,接诊护理人员立即完成采血、建立静脉通道等操作,并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诊断明确后遵医嘱行止血、补充血容量、液体复苏等治疗,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需行手术治疗者做好急诊术前准备;研究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接诊与出诊。护理人员接到120指挥中心的调度电话后,迅速明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呼救位置,立即安排出诊,快速赶到事故现场,在最大程度上缩短急救时间,出诊期间通过电话对家属实施院前急救指导。

1.2.2 现场急救护理。到达现场后,对患者伤情进行快速评估,协助医生进行急救,外出血患者立即止血,采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带等方法快速止血,患者取平卧位,下肢抬高20~30°,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避免误吸、窒息的发生,给予患者氧气吸入,氧浓度40%~50%,氧流量6~8mL/min,必要时采用简易呼吸机辅助呼吸或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监测血氧饱和度,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行相关治疗,注意保暖,体温偏低者盖棉被。

1.2.3 转运和途中监护。

在不改变患者体位的情况下,将患者轻搬至救护车,转运途中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给予患者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异常,通知医院做好接诊准备,向患者家属交代患者病情、转运、治疗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取得家属理解。

1.2.4 院内救治护理。

转送至医院急诊科后,快速将患者送至抢救室,完善相关检查,遵医嘱行补充血容量、抗休克、预防感染等治疗,快速补液,补液遵循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适当应用高渗盐水等原则,注意严格控制滴速,避免外渗,留置导尿,记录出入量,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等变化,需行手术治疗者积极做好急诊术前准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好后续会诊工作,加强病情监测,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并发症主要包括弥散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x2检验,P<0.05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抢救成功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结果见下表:

表 两组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休克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失血性休克患者机体有效循环血量于短期内急剧下降,微循环灌注不足,具有病情凶险、进展迅速、预后较差等特点,需及时进行救治,若未采取及时早期的救治,可并发DIC、ARDS、MODS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及时、快速的治疗和护理十分重要[2]。

院前急救是临床医学的特殊领域之一,又称“院外急救”,是指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是危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急症重症患者在发病初期能得到及时、快速、有效救治的前提[3]。院前急救可通过迅速、有效的抢救措施,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为患者获得进一步救治赢得时间,院前急救是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对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4]。

本研究中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患者实施了接诊与出诊、现场急救护理、转运和途中监护、院内救治护理等护理措施,接诊与出诊在最大程度上缩短了急救时间;现场急救护理于现场对患者进行迅速评估、急救,给予患者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等救治;转运和途中监护给予患者密切监护,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院内救治进一步改善预后。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6.67%、80.00%,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23.33%,抢救成功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是切实有效的。

综上所述,将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失血性监护休克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碘克沙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甘肃当归对失血性血虚小鼠外周血常规及肝、脾、胸腺指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