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家系生长性状相关分析与单株选育

2020-04-27 06:13吴创业谷秋芳李天明顺玉珩李继东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2期
关键词:个家苦楝冠幅

吴创业,倪 静,谷秋芳,李天明,顺玉珩,李继东

(1.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2.国有温县苗圃,河南 温县 454850; 3.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河南 郑州 450000)

苦楝(MeliaazedarachL.),是楝科楝属的一种喜光落叶乔木,自然地理分布范围极广,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的优良乡土树种,其生长速度快,材质好,外形美观,对于土质的要求不高,能大量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同时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既可作为速生用材使用,也可作为园林绿化树种。苦楝的药用价值也极大,具有抑菌、杀灭和驱赶农作物害虫等作用。苦楝作为一个多功能树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当前河南省对于苦楝的研究尚较少,筛选出优良种源、家系、无性系进行规模化发展是当务之急[1-3]。

国有温县苗圃收集保存了来自6个地区的180个苦楝家系,通过对其生长形状进行一系列调研工作,为开展苦楝优良无性系选择和良种培育提供参考。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河南省国有温县苗圃,位于河南温县东南部的黄河滩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4°50′~35°03′,东经112°51′~113°13′。温县年均温14.3℃,年均日照时间2 511.7 h,日照率为54%;年均太阳辐射量为121.47千卡/cm2,年平均降水量552.4 mm,6—9月为雨季,降水量占总量的80%。试验地位于滩区中部,土壤主要为砂土、砂壤土、两合土。土层深厚,结构疏松,通透性好,PH值为7.5~8.5。

2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均为2007—2017年10年生实生苦楝单株,其中包括6个种源,分别为:渭南、郑州、兰考、泰安、徐州和新乡,其中渭南、郑州、徐州种源各现存30个半同胞家系。兰考和泰安种源各现存31个半同胞家系,新乡现存28个半同胞家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种源3次重复,每次重复中各家系小区内共有6株苦楝,株行距为4 m×1.5 m。对试验地内的苦楝除保护行外进行每木检尺,测量内容包括胸径、树高、枝下高、南北及东西冠幅。测量仪器包括围尺、布鲁莱斯测高器和皮尺。本次试验数据均通过EXCEL2010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4-6]。

3 结果与分析

3.1 苦楝家系生长性状差异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作为一种研究单个因素在各水平间是否有显著差异的科学试验数据分析方法,使影响试验指标的因素造成的变异、波动有了定量的描述。在研究苦楝各家系间以及各种源间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是否显著,来区分家系和种源对苦楝生长性状是否有影响,为优良种源的早期选择等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3.1.1不同苦楝家系间生长性状差异分析

对180个苦楝家系之间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苦楝家系除枝下高不显著,均方差为1.11外,其胸径、树高、冠幅差异极显著,F值检验达0.01极显著水平,均方差分别为2.21、2.12、2.44(表1)。说明在相同的立地环境条件下,各家系苦楝间的树冠结构及胸径、树高之间均有较大差异,枝下高则不会表现明显差异。

表1 180个苦楝家系间4个生长性状方差分析

注:**表示0.01极显著水平,*表示0.05显著水平(下同),F0.05(179,360)=1.23,F0.01(179,360)=1.34。

3.1.2不同种源苦楝间生长性状差异分析

对6个种源之间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源苦楝胸径、树高差异极显著,F值检验达0.01极显著水平,均方差分别为5.26和6.04;枝下高和冠幅差异不显著,均方差分别为1.05和2.04(表2)。说明在相同的立地环境条件下,各种源苦楝间的胸径和树高之间有较大差异,枝下高和冠幅则不会表现明显差异。

表2 6个种源苦楝间4个生长性状方差分析

注:F0.05(5,12)=5.06,F0.01(5,12)=3.11

3.2 苦楝生长性状相关分析

对整个种子园内现存苦楝个体生长性状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胸径和树高,胸径和冠幅,树高和枝下高,树高和冠幅之间相关极显著,胸径和枝下高,枝下高和冠幅之间相关不显著,均表现为正相关。说明胸径和树高之间,胸径和冠幅之间,树高和枝下高之间,树高和冠幅之间的相互影响均较大,胸径和枝下高,枝下高和冠幅之间未表现出极大的关联(表3)。

表3 苦楝个体间4个生长性状相关分析

3.3 苦楝优良家系及单株选育

因培育目的主要以用材和园林绿化为主,在生长性状中对胸径的要求较高,根据河南省地方标准林木品种审定规范:以胸径指标为主要依据,对苦楝180个家系进行选优,以1.1倍家系胸径总体平均值13.92 cm为标准[7],共选出32个优良家系,其中渭南种源苦楝12个家系,郑州种源15个家系,兰考种源2个家系,新乡种源3个家系,泰安和徐州种源的各半同胞家系苦楝均未入选优良家系(图1)。

图1 180个苦楝家系的平均胸径Fig.1 Average DBH of 180 Melia azedarach families

以胸径指标为主要依据,对该试验地现存的 1 112 株苦楝进行无性系选优,以1.3倍胸径总体平均值16.37cm为标准[12],共选出90株优良无性系苦楝可用于下一步的选优选育工作。

4 结论与讨论

对180个苦楝家系间和6个苦楝种源的生长性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80个家系间胸径、树高和冠幅均表现出极大差异,而枝下高表现差异不显著;6个种源间胸径和树高表现出极大差异,而枝下高和冠幅表现差异不显著。

对试验地现存的 1 211 株苦楝个体生长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树高与胸径、枝下高、冠幅均存在极显著相关,说明树高对胸径、枝下高、冠幅影响较大。胸径和冠幅之间也存在极显著相关,胸径和枝下高及枝下高和冠幅之间相关不显著。

对苦楝180个家系进行选优,以胸径指标为主要依据,共选出32种优良家系,其中渭南种源苦楝12个家系,郑州种源15个家系,兰考种源2个家系,新乡种源3个家系。对该试验地现存的 1 211 株苦楝进行无性系选优,共选出了90株优良无性系苦楝,选中的家系和个体仅表型优良,下一步可通过遗传测定等方法进一步选出遗传品质优良的家系和个体。

猜你喜欢
个家苦楝冠幅
不同施肥种类对屏边县秃杉种子园林木生长的影响
峨眉含笑
施肥对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中龄林单木树冠圆满度影响
小村
调色盘
苦楝子与川楝子的比较鉴别
基于无人机高分影像的冠幅提取与树高反演
你我是个家
苦楝
扣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