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原理的湿地公园规划研究
——以江门市潮连小海河湿地公园为例

2020-04-27 06:11梁惠珊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2期
关键词:江门市海河海绵

梁惠珊

(广东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可供开展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1],是满足居民开展户外活动的重要开放空间,是提供游憩、科普等活动的城市公园绿地,同时对城市防洪调蓄起到重要作用。

江门市潮连小海河湿地公园位于小海河的下游段,是潮连岛内环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状河岸多处被农地占用,河道变窄,河岸景观破碎,影响防洪,同时两岸倾倒垃圾现象较多,严重污染水质。借助江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潮连岛建设内环水系的契机,对小海河下游段进行全面规划,为改善下游湿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潮连岛防洪调蓄提供有效途径。

1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概述

1.1 海绵城市的原理

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统筹协调水量与水质、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与功能、岸上与岸下、地上与地下等关系,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2]。

1.2 海绵城市与湿地公园的关系

海绵城市有利于达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标。湿地公园建设能在提高水环境质量,维护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兼顾水利防汛的作用。运用海绵城市原理指导湿地公园规划,能促进保护湿地,优化湿地生态环境,延续湿地功能,高效收集、净化、储存雨水,调节区域生态环境,补充地下水源,缓解城市内涝。

2 基于海绵城市原理的潮连小海河湿地公园规划

2.1 公园概况

江门市潮连小海河湿地公园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潮连街道东南部,东与江门市荷塘镇、中山市古镇隔江相邻,西南与江门市区隔水相望。湿地公园规划面积36.86hm2,其中湿地面积17.51hm2,湿地率达47.50%,主要为河流型湿地和洪泛平原湿地(图1)。

图1 规划范围Fig.1 Planning area

湿地公园植物资源丰富,乔木主要有湿地松(Pinuselliottii)、落羽杉(Taxodiumdistichum)、小叶榕(Ficusconcinna)、木荷(Schimasuperba)、山乌桕(Sapiumdiscolor)、马尾松(Pinusmassoniana)、鸭脚木(Scheffleraoctophylla)、橄榄(Canariumalbum)、木棉(Gossampinusmalabarica)、芒果(Mangiferaindica)、美丽异木棉(Ceibaspeciosa)等。灌木主要有三桠苦(Evodialepta)、九节(Psychotriarubra)、桃金娘(Rhodomyrtustomentosa)、野牡丹(Melastomacandidum)、毛冬青(Ilexpubescens)、山苍子(Litseacubeba)、夹竹桃(Neriumindicum)等。草本植物主要有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狗脊(Cibotiumbarometz)、淡竹叶(Lophatherumgracile)、水菖蒲(Acoruscalamus)、鹧鸪草(Eriachnepallescens)、乌毛蕨(Blechnumorientale)、五节芒(Miscanthusfloridulus)、岗松(Baeckeafrutescens)等。公园动物资源较少,鸟类主要有禾花雀、燕子、野鸭等;两栖、爬行类主要有青蛙、龟、青竹蛇等;鱼类主要有草鱼、鳙鱼、鲤鱼等。

当前小海河两岸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增加侵占水域,造成水域面积减少,蓄调能力降低,生态用地面积显著下降,生态空间相对萎缩,湿地破碎化严重,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能力明显下降,河道缺乏有效的管理,养殖、种植导致的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现象尤为突出。

针对潮连小海河湿地公园的劣势和问题,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基于海绵城市原理,规划营造水生态安全的海绵基底,搭建符合海绵城市的生态网络,创造蛙鸣鸟叫的栖息生境,使潮连小海河湿地公园成为集共享交流、海绵课堂、湿地涵养、休闲游憩功能于一体的湿地公园。

2.2 功能分区

根据《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中对湿地公园功能分区的要求,结合潮连小海河湿地公园的自然景观、地形地貌、资源分布、发展需求等,将湿地公园分为5个功能区,即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图2,图3)。

2.2.1湿地保育区

面积9.10 hm2,占总面积的24.69%。本区域包括大面积落羽杉林和沿江滩涂,生态环境较好,人为干扰度较小,生物多样性丰富。采用整体封育保护,最大程度地保护本区域内湿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对部分地段进行景观和生态恢复,集中展示和体现小海河湿地公园的自然性、生态性和原生性。

2.2.2恢复重建区

面积15.98 hm2,占总面积的43.35%。将本区域原有鱼塘整合成溪流与小海河相连接,以消涨带植被恢复、漫滩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河漫滩地治理工程为重点重建两岸生态驳岸,恢复与重建水生植被以恢复湿地的生境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人为活动干扰,打造多样的湿地景观。

图3 总体布局Fig.3 Overall layout

2.2.3宣教展示区

面积7.14 hm2,占总面积的19.37%。本区域是开展湿地科普宣教、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休闲游憩的主要场所。向公众展示湿地保护与恢复成果、湿地生态特征、生物多样性、湿地文化、科研与监测成果等生态功能的区域。充分利用湿地与滩涂景观,结合科普宣传牌和手册等普及湿地保护常识、湿地生态功能等内容,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升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2.2.4合理利用区

面积3.76 hm2,占总面积的10.20%。本区域是开展湿地休闲游憩体验的主要场所,也是公园内湿地自然景观和地域人文景观集中分布的区域。根据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在保护前提下,可以开展湿地生态文化展示、湿地休闲、生态旅游、观光等活动。结合湿地生态教育、亲水活动科学设计湿地游览线路,开发别具一格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让游客在湿地公园内能够走进湿地、亲近自然,获得独特的滨水体验,领略一方风土人情。

2.2.5管理服务区

面积0.88 hm2,占总面积的2.39%。本区域包括湿地公园的日常运行管理、旅游服务等机构和保护管理基础设施,配备相应设备,实现良好的管理、保护和服务功能。

2.3 道路系统规划

湿地公园建设的目的是保护湿地动植物和湿地生态系统。各级道路不得穿过湿地保育区,将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干预降到最低。道路系统应结合水体、绿地建设慢行休闲道路,在河道两侧亲水空间设置步行专用道,滨水慢行道在满足安全条件基础上应尽量贴近水岸布局,公园绿地可形成自我闭合的慢行路线,慢行道路的路面材料应具备舒适、安全、耐久、环保的特性,且外观一致,易于识别。骑行道采用彩色沥青或透水混凝土路面,步行道可采用透水砖,滨水游憩局部可采用木栈道,在生态浮岛间也可建设木栈道(图4)。

2.4 植物景观规划

湿地公园内现存景观效果良好的大树应全部保留,新增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在节约建设成本的同时减少后期景观的维护费用。配置时应注意不同树种的生态要求,注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落叶与常绿树种的搭配,使之成为稳定的植物群落;植被搭配方式应同时兼具景观艺术性。合理设计各景点在不同季节的观赏效果,形成春花、夏花、秋叶、冬果的丰富观赏效果。在配置过程中应适当选择耐盐碱的乡土树种,在美化水景的同时净化水体,营造鸟类栖息地,优化局部生态系统(表1)。

图4 道路系统规划Fig.4 Road system planning

表1 湿地公园植物规划

2.5 海绵系统规划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设计特征,运用雨水花园、漂浮湿地岛、开放式表流湿地、净化湿地、(初雨/尾水)除磷池等5项海绵技术措施,实现雨水资源利用、生物栖息地建构、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目标(图5)。

2.5.1净化湿地

主要设置在小海河北岸。初期雨水径流分配到整个滤池表面,水垂直渗透过滤基质得到过滤,而富营养物质经基质中的细菌降解被植物吸收后,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水通过底部收集管道排入小海河。

2.5.2漂浮湿地岛

湿地公园内设置多个湿地岛。浮动式净化岛的生态介质和植物对TSS和TP有极高去除效果,TN的削减率也相对较高。复合微曝气系统在处理水的过程中能产生更高浓度的溶解氧,即使是水深很大,也不影响溶解氧的浓度,水中的溶解氧会促进微生物活性,水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得到净化。同时,湿地岛的设置使湿地景观多样化,提升游园乐趣。

2.5.3阶梯式除磷池

主要设置在小海河南岸。原理与净化湿地相似,地下滞留沉淀池处理过的污水分配到整个滤池表面。水垂直渗透过滤基质,基质中的细菌将富营养化物质降解,植物吸收后,水得到净化后排入小海河。

2.5.4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可以对雨水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并依靠下凹地表和地下砾石层空隙的滞留空间对雨水进行暂时滞留削峰。地面径流首先通过洼地内表面的植被过滤,去除粗糙的沉积物;随后通过过滤基质进一步过滤,过滤后的水通过基床底部的穿孔管以小流量输送到下游。根据底部卵石层和出流井的设置不同,雨水花园可达到不同程度的控制效果,不同的雨水花园植物形成缤纷多彩的季节性植物景观。在局部植入休息和观赏空间,实现人与海绵设计的近距离接触。

图5 海绵系统规划Fig.5 Sponge system planning

2.5.5开放式表流湿地

在鱼塘原场地的基础上,通过挖地整合,人工开挖新的河道与小海河相连,这既能起到在降雨时滞留雨水的作用,又具有一定的净化雨水能力,是水网式蓄洪和生态系统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浅水净化区可结合周边景观构建,景观塘中配置大量净化群落,包括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以及适宜动物栖息的复合种群,也具备一定的观赏效果。

3 结语

如何解决江门市潮连岛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问题,构建活力潮连、生态水岸,是潮连岛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本文基于海绵城市原理,以潮连小海河湿地公园规划为例,将湿地保护、合理利用与城市防洪调蓄相结合,从功能分区、道路系统、植物配置、海绵系统设计4方面探讨解决湿地公园水质恶化、河道变窄、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功能下降等问题,以生态旅游为主题打造生态海绵的湿地景观,以期为其它地区的湿地公园海绵系统设计提供参考案例。

猜你喜欢
江门市海河海绵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海河水利》2021年总目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一种临近海河的超深地下室新型防水体系
江门市新会区大鳌中学作品集
阳光路上歌声扬
——广东省江门市老干部大学校歌
海绵是植物吗?
大白兔奶糖
数据挖掘在江门市社会保险基金数据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