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钱变成一元钱? 消解经典文化不可取

2020-04-27 08:46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一分钱经典作品文艺作品

2019年12月,一张图片在朋友圈流传,某地音乐书上的经典儿歌《一分钱》被改成了《一元钱》,引发了网友讨论。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这首家喻户晓的儿歌写出了孩子的天真无邪,也教会孩子做人要拾金不昧,成为一代代国人价值观的启蒙。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们的工资水平和消费水平早已翻了几番。在现实生活中,连菜市场都已经将最小计量单位定位为“角”,一分钱逐渐退出了货币交易的舞台。于是,《一分钱》也与时俱进成了《一元钱》。

隨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很难相信未来是否还会出现《五元钱》《十元钱》《一百元》的进阶版本。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拾金不昧这件事都与金额多少无关,歌曲中的一分钱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其实际意义。拾金不昧反映的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绝不是“钱多需交公,钱少可私藏”的错误观念。

一件个案,当然没有必要过度解读,然而其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王梓哲,摘自“东南网”2019年9月9日)

素材解读

随着快消时代的到来,很多经典文学作品、文艺作品经多种形式改编后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这些改编中,有的很好地传承了经典作品的内涵和价值,但也有很多经典作品被改得面目全非。其实,每一部文学或文艺作品的创作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基础和想要表达的思想价值。它之所以作为经典流传下来,更是因为其内涵和价值观符合时代潮流和人们的认同感,饱含了一个甚至多个时代的感情,是中华文化的魂。对于这样的经典作品,我们应该心存敬畏,绝不能因即兴创作、一时之乐而亵渎、消解经典。

当然,我们对文艺作品的改编不是绝对的否定,而是支持其创新、与时俱进。因为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更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路径。没有新鲜事物的注入,文化就像一潭死水,无法满足人们的思想追求和艺术享受。但也正因如此,文艺创新需要根植于时代精神和社会大众的需求,要葆有匠心、不忘初心,而不是靠随意改动几个字眼,消解经典上位。

猜你喜欢
一分钱经典作品文艺作品
大地情深
——河北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活动
为什么读经典(节选)
文艺作品
丽江市弘扬张桂梅精神文艺作品评论会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捡到一分钱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捡到一分钱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