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方藏书兴旺的原因浅析

2020-04-27 08:45陈迪新
科技视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士大夫士人藏书

陈迪新

摘 要

本文主要力图从宋代经济的大发展、政治上的相对开明和崇文的国策、文化的发达、士人阶层的兴起和雕版印刷术的发展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宋代官方藏书发达的原因。

关键词

宋代;官方藏书;兴盛

中图分类号: G239.29;K24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06 . 58

有宋一代实行的是重文抑武的对内政策。宋朝的统治者非常重视国内的文化事业建设。而文化典籍作为宋文化的载体,展现了整个宋朝重文政策的发展。“宋朝以文治,而书籍一事,尤切用心,历事相承,率加崇尚”。开国之君宋太祖虽然出身行伍,却重视文化、文人、书籍的作用。太宗一朝继承了太祖的文治方针,在图籍之事上更加发展,极力搜寻扩大藏书规模,构建了宋朝的官方藏书体系,营建了三馆,充实秘阁。

在宋初两代君王的引导下,有宋一代,形成了内外兼顾、诸司并有的中央官方藏书体系,成为中国古代官方藏书史上的一个高峰。我准备从下面几方面来分析以下宋代官方藏书事业兴旺发达的几个基本原因。

1 经济的大发展

两宋社会经济虽然是起自战乱不已的五代之后,但经过近三个世纪的发展,仍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其由人口、资源、财富所构成的综合国力,远超出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政权的水平。古代中国的物质文明至宋代达到了一个高峰,它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和富裕的国家。

1.1 人口大量增长

从代表封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口数来看,宋朝人口数呈持续增长状态。从具体户数来看,北宋初全国户数为487.32319万户,而至偏安半壁江山的南宋宁宗嘉定十六年已有1267.0801万户。

1.2 农业生产水平的显著提高

小麦种植在宋代已经在江南普及,以水稻为核心的精耕细作制度得以迅速推广。粮食的单位产量有了明显提高,农业工具也有了划时代改进,水利建设兴起高潮,一批农业技术总结性文献的出现,以上这些现象标志着宋朝的农业生产水平获得显著的提高。

1.3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随着宋代农业的发展,粮食剩余量的提高,煤的广泛应用,手工业的扩展以及运输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在宋朝取得了重大发展。城市发展迅速,商业群体的兴起和“谋利”观念的盛行,海外贸易的拓展,纸币的出现和白银货币化等都表明宋代的商品经济在当时是遥遥领先于世的。

1.4 手工业特别是造纸技术的发展

宋代的手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与藏书事业相关的造纸行业其技术更是取得了巨大进步。宋代的纸在唐代基础上有了重大改进,造纸技术有了有了相当进步。纸更加坚韧,来源也更加多样化,出现了以产地为划分的一些著名纸张。纸张的厚薄均匀一致,纸幅也增大了,为宋代图书事业的繁盛奠定了基础。同时印刷术的发展尤其是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和纸张质量的进步共同使图书的批量刊印与流通成了可能,还使图书的刻售业成了新兴的手工业行业,促进了宋代的图书事业的发展。

2 政治崇文与开明

宋代实行了崇文的基本国策,并积极发展教育,不断加强和完善科举取士的制度,促进了宋代的文化的昌明,这也对宋代的官方藏书事业的发展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宋代提高了士大夫阶层的地位,首先表现是把科举作为选择官僚的正途,通过扩大科举取士规模来扩大文臣队伍,加强文官集团在政权中的作用。而且宋代的科举制度也不断完善,例如“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的考试制度与殿试、锁厅试、糊名、以及誊录等法的推行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为科举的公平竞争提供了制度保障,从而为中下层士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跻身仕途创造了条件,这些士人逐渐成了宋代士人阶层的主体,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宋代科举制度的大发展促进了教育体系的发展,加强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性,从而使得宋代社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它也为宋代文官体系的出现和文官政治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并产生了一个非身份性的士大夫阶层,在宋代士大夫不仅享有仕途宽阔,升迁快等特权,还拥有“与帝王共治天下”的崇高的政治地位。宋太祖更是立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训,宋代士人的地位也比其他朝代要高。宋代政治對科举文化的重视和对士大夫的重用宽容的这种比较开明的政治氛围为宋代士民的文化水平的提高,思想学术和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繁荣,图书收藏事业的发展都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政治基础和社会环境。

3 文化的发达与创新

宋代的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3.1 多元并存的兼容状态

文化的兼容来自政治气氛的宽松,政府的文化政策较为开明,以至于兼容成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的普遍价值取向,这一点在宋学的开放性和自由度上表现得最为充分。宋学各派之间相互认同,如程朱学派虽极力批判王安石的新学,却认为王安石“终是高于世俗之儒”朱熹也说“王氏新经自有好处”。宋学还对佛、道的部分观点加以吸收改造,使之成为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开放批判的创新精神

这种创新精神首先表现在思想方面的疑经精神,还表现在文学领域的推陈出新,宋代文学家进行了新的尝试取得不亚于唐诗的文学成就。

3.3 积极实用的经世理念

宋文化是积极强调入世的文化,讲究践行,注重实用。如在教育领域,其内容不仅局限于以自己为主的儒学教育,而是扩展到了其他多门学科,如医学、算学等。宋代的文学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士大夫们通过诗文来抒发自己的政治主张。在科技领域,解决实际问题也成了主旋律,并由此诞生了许多科技书籍,如《梦溪笔谈》等。宋学还突出地反映了经世致用的理念。众多学者的思想都明确地提出了“经世致用”的基本原则,强调学术要为现实服务,要能解决实际问题。

4 士人阶层的兴起

宋代的是一个属于士人的朝代。士人不但作为官员,实现自己济世的理想,他们同时也作为学者进行学术研究,著书立说传之后世。宋代的士人可谓是政治家、文学家、经术家的三位一体。

宋代吸取了自唐末起武夫乱国,藩镇割据的局面的教训,充分限制了武将的权力实施了“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国策,提高了文官的政治地位,在此基础上宋代扩大了科举取士的范围,保证了中举之人在仕途中的优势地位。这样就使得宋朝的士大夫对国事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宋朝的尊儒的政策,使士人不断著书立说,学术和思想异常活跃,最终形成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士人精神,影响颇为深远。士人阶层的兴起也有力地促进了宋代的官方藏书的兴旺。

5 雕版印刷术的进步

宋朝建立后,基于唐及五代时期对雕刻工人的培养,印刷技术的提高,造纸行业的进步等方面,宋代的雕版印刷行业获得了比较雄厚的技术、人力等物质积累;从国家的统一,社会环境的安定,经济的复苏发展以及文化事业的复兴,这些因素都促进了雕版印刷在宋朝的兴盛,雕版印刷不仅仅是一种印刷技术的进步,更是在文化领域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雕版印刷在宋代的出版业中存在着官刻、民刻、坊刻三大系统。官刻系统中,秘书省、崇文院、国子监等中央文化机构积极参与,地方官府也同样参与到刻书的事业中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中央刻书的重要补充,形式和内容也更加灵活多样。私家刻书自从神宗熙宁年间放开版禁以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私人出版家纷纷刊印各种图书,促进了私人出版业和藏书的繁荣。坊刻虽然出现在唐末,但它真正的发展却是在宋朝。北宋的东京汴梁,南宋的都城临安等地,都已经是贩卖自身刻印的图书的书坊邻立,形成了一个专门以图书刻印经营为主业的新兴群体。宋朝的刻书地点遍布全国,并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刻书中心。两宋之际的藏书家叶梦得总结各地刻书时云:“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宋代的图书刻印内容相当广泛,经史子集全都包括其中,由于科举和教育的发展,以及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经史类图书和医学图书的刻印更为普遍。

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使得图书的生产从缓慢而低效率的手工抄写方式转变成较快速度批量生产的方式,提高了图书产出的效率,使社会上的图书流通量大大增加,使得官府和私人藏書的藏书量都大为提高。

雕版印刷术的广泛应用,为宋代的官方藏书和私人藏书都提供了充足的图书来源,由此保证了其图书事业的繁荣。在另一方面由于印刷术的普及,改变了传统的知识交流模式,使得宋朝文学艺术在样貌上推陈出新,导致了文学艺术在受众层面上的扩大和传播手段上的革新,可见印刷技术的发展对弘扬文化是个巨大的推动,也使学问越来越呈现出民众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宋代学术的昌明和藏书事业的兴盛。

参考文献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56.

[2]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27.

[3]汝企和.论两宋馆阁之校勘史书[J].史学史研究,2001(01):56-65.

猜你喜欢
士大夫士人藏书
宋韵
——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魏晋士人的“身名俱泰”论
明代士大夫的法律修养
从宋初笔记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国情怀”——以《南唐近事》《江南别录》等为例
论陶渊明对诸葛亮的接受——兼及士人仕隐之间的矛盾与彷徨
竹林七贤: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越鳗堂藏书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