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即将结业之前的话

2020-04-27 08:38未君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作老师

我从不认为靠电脑东拼西凑拼接起来制作一幅“画”的人就成了画家(高手)。中国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步登天;读书与不读书,区别有多大,不言而喻,同学们亦深谙此理。

南齐谢赫把“骨法用笔”排在《六法》第二位,可见用笔用线对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性,“骨法”也一度成为历代评画最重要标准之一,这是传统绘画所特有的材料工具和民族风格所必然产生的相应的美学原则。故我对线条有较高的要求,不管学员在外面学了多少年,入我工作室如发现线条不过关,起码严格练习一个星期。

尤其在组织学生赴各地写生当中,我更是要求学生一律用毛笔生宣纸写生。毛笔写生和铅笔写生有很大的差别,有些人铅笔写生很多年画得不错,一用毛笔就无从下手慌了神。锻炼学生超强的造型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大胆精细的用笔用墨的能力、写生转换创作的能力,这是我一贯坚持的教学与创作理念。通过几年的教学,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我感到十分欣慰的是有些学生能够用毛笔在八尺生宣纸上直接勾线构图画工笔画了,有的学生已经完全远离拷贝台而独自创作了,还有的学生拿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入选了全国大展。

一幅作品是否优秀,不在于画幅大小,不在于画得多复杂,不在于色彩多丰富,更不在于作者是否参加过全国性展览,我更看重作品中的意境与气韵,更看重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作者通过绘画纸本这样一种载体,想要表达什么和表达了一种什么状态?是抒发情怀还是放歌山林?我们时常讲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文化达到了哪一个层面?我们的思想境界达到了哪一个层面?这些年我们到底继承了什么?发扬了什么?等等,这些都应该成为我们不断去学习和思考的理由。

似我非我,似是必然不似亦必然,我尽我责,毫无保留之所学,点点滴滴,期望能让大家受益终身。这些年,同学们寒来暑往,游学于此,不知辛劳疲倦。虽师生一场但终有别离。我想,别离不是艺术的阻隔,而是让大家在各自的领域里更加自由地找寻出一个新的起点并开启一段新的里程。借用某部电影寺庙中一位武僧的话:弟子们,你们可以下山去了!

此次北京师生画展,因展馆等原因有部分同学未能参加,只能表示遗憾了。虽然这只是一次小小的展示,但也是同学们多年努力学习的结果,是给自己求学、是给家人背后默默支持最直接的回报。这些作品里,蕴含了欢笑和汗水,蕴含了师情和亲情。所以应对一句话:付出总有回报!

世间的路千万条,走到终点不是目的,途中的修心更重要,路边的风景有精彩也有无奈。作为老师,我只有一句话:祝福大家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越走越精彩;学无止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的艺术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是的,人生何处不相逢,遇见,便是缘,何况一段多年的师生之缘,我们还会因这美好的自然、这如此静好的花花草草、这神奇的绿水青山,不断前行……

刘丁林

七月流火,说走就走。在北京最炎热的季节,我们一行十人随未君老师顶着高温酷暑,不计舟车劳累,从八方各地齐聚北京以西160公里之外,来到有着“北方小桂林”之称的避暑胜地——十渡野三坡风景区,开启了为期半个月的“未君书院暑期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特训营”的写生之旅。

之前,我的写生足迹也曾随同未君老师到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白洋淀荷花岛,美丽神秘、色彩斑斓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曲径通幽、静谧悠然的北京台湖画院,以及被誉为南方绿宝石的华南植物园。所去之地都是进行花卉植物写生。这次的山水写生是第一次,目的是要掌握用毛笔宣纸对自然景物直接写生的技法。例如:写生中的构图与构成的表现、选景的提炼与取舍、山石结构与云水树木的笔墨技法、色彩与写生造景,黑白灰的表现形式等等。正如老师所说:学习山水画,掌握这些技法,对我们今后进行花鸟画的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学员们个个精神饱满、兴致勃勃。

野三坡的景色果然名不虚传,嶙峋险峻的山峰、葱茏茂密的植被、清新凉爽的空气,还有蜿蜒而下清澈见底的溪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里的山山水水雕琢成了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写生福地。

走进大山,面对尽收眼底的重峦叠嶂,眼前的自然风光犹如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古人“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感受令人浮想联翩。看到远处的景物,看到这些山山水水的绝妙境界,心里总是有一股创作的冲动。

写生的过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感悟的过程,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虽然我们在短期内不可能掌握更多的写生技法,但是通过对大自然物象的感悟体验,通过观摩老师作画的过程,通过目视心记,所积累的这些创作素材,一定能成为今后自己山水画和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源泉。既有大至山水的开合构图的恢弘,又有小至精彩的画眼和严谨的局部,及至每一棵小树、每一棵小草抑扬顿挫的精致笔触。用选择、提炼、取舍的表现形式进行“大胆落笔”,将画面定势,接着就是深入描绘刻画的“小心收拾”。最出彩的就是老师对画面进行调整收拾的阶段,花的时间也最多,各种技法轮番使用,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经过“小心收拾”的画作,画面主题突出,笔墨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画面效果达到出乎意料的理想境界。“大胆落笔,小心收拾”被老師发挥得淋漓尽致,令我们叹为观止、大开眼界,也让我们从每一幅作品中受到了领悟和启发。

在这段时间里,每天都期待老师的新作品问世,欣赏老师的精彩画作,感悟老师的创作过程,是我们这次写生最开心的事,也是最难得的学习机会,尤其是老师作品当中那些章法构图的空间处理,令人心动、标新立异的构思;遒劲坚凝、力透纸背的线条,工写兼施的创作性画风。半个月的写生时间一闪而过,学员们都很珍惜这段宝贵的时间。“一份耕耘一分收获”,“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写生结束之时,学员们带着自己的佳作满意而归。

这次写生还有着与以往写生的不同之处,那就是无需每天拖着沉重的画具“负重”前行,大大减轻了我们体力上的压力。清晨,我们闻鸡鸣而起,沐浴在习习的山风中,静坐在农家院的凉台上,面对远处雾霭缭绕的峰峦、远离喧嚣的闹市,心无旁骛,静心作画。在愉悦和享受中,大家感叹到:这真是一个绝佳的写生和创作的好地方!徜徉青山绿水间,有缘还会再来!

梁瀚文

学画多年,感觉那时从未认真去对待过,记得刚被朋友带到初学画的老师那里时,还搞不清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又分多少种,宣纸又分多少种……只知道老师一笔笔教,我就一笔笔画,只是习惯了这一爱好,习惯了老师怎么教就怎么画,没想过太多。

画了这么多年,冥冥中似乎也寻找了多年,2017年进入未君老师工作室研修,才体会到了只有从遥远的意境中才能找到的那种纯净的创作感受,体会到了一种全新的花鸟画世界。

写生时,老师说的最多的几个词就是“意象造型”“结构关系”“取舍”“夸张”“变形”“学会分析事物”“注意线条”……写生是对物象生命形态的表述,其中融入了个人的审美、思想和观念,而“立意”问题有时可以先思考好,有时是在不知不觉当中产生的。学会写生就会学会观察,能听到大自然中所有物象的声音,如花开的声音,在不断的与大自然的对话中得到滋养。“从自然中来,到思想中去”这是我在未君老师工作室这两年的学习中深刻体会到的。

日子过得飞快,工作室两年的学期很快就过去了,结业之时不觉得,回到家中似乎有种失落感,生活状态变了,依然习惯了被同学们追着赶着去画画的感受……尤其回味两年的学习过程中的写生课程,从西双版纳、普洱、广州,到十渡野山坡,似乎有一种气息都还留在写生中的宣纸上,似乎自我也留在了纸上,习惯了就按习惯的状态生活吧,这样就不会失去自我。感谢老师,谢谢相伴两年的工作室伙伴们。

梁慧洁

绘画,是我对艺术的追求和梦想,我不是想成为什么家,只渴望能把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万物间美好的东西,以自己的语言跃然于纸上,圆自己一个绘画之梦。学画之路漫长而艰辛,如能在学画途中遇上一位画技精湛、德才兼备且真实不保留授于学生技法的老师为数不多,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荣幸的是我遇到了。

在朋友的引荐下,我来到了未君工作室,工作室里四周墙壁悬挂着未君老师的力作,每幅作品都使人兴奋,我反反复复看了数遍。如何处理好画面的结构、空间和虚实关系,都是我要学习和掌握的要点。老师画了各种鸟,孔雀最是灵动可爱,生动中透着灵气,优雅中现显高贵,使人百看不厌。品读未君老师的画,有种“前无古人”的感觉,未君老师不仅画画得好,且文采出众,文学底蕴深厚,许多画坛名家都给予了老师很高的评价,这使我从心底里佩服与仰慕,遇到这样的老师我暗自庆幸。

跟未君老师学画,印象深刻的是老师要求学生必须用毛笔直接在宣纸上写生,且一次性成稿。其实用铅笔都写不好生的我,心里没底,怕画不好,未老师就鼓励我们,说:“没问题,一定能学会的,也一定能画好的”,在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耐心示范、讲解下,我深受启发,收获很大,到后来还真喜欢上用毛笔写生了,正如老师常讲的:“平时多练习、多观察、多思考,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结构,取自然之精华,不可照搬自然,学会提炼、取舍,物为所用,不适其舍,提高境界,打开眼界”。

牢记未君老师教学的十二字方针“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灵活多变”,感谢未君老师一直以来的辛勤付出和细致无微指导,融师之法,融身心于其间。

白红

光阴似箭,时光荏苒。在一个偶然的时间里,我抓住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走进了慕名已久的著名画家未君先生的工作室。室内眼前的一切,让我非常欣喜。墙壁上挂着多幅未君老师的作品,我的目光瞬间就被那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所吸引。画面中那些优美的孔雀,在婀娜多姿的紫藤树下,悠然自得,或窃窃私语,或脉脉含情。室内桌子上的一幅幅画作,是未君老师指导学员正在创作而未完成的作品。多彩的苹果树下,几只可爱的家禽在觅食;挺拔多姿的芭蕉树,缝隙间衬托着含蓄淡雅的芭蕉花。哇,好一派令人心旷神怡情景,仿佛自己就置身于这美丽的自然景色之中……从那一刻起,我就产生了一定要跟随未老师学习绘画的念头。终于,这一切在这不久梦想成真,2016年的某天,我进入了未君工作室,拜未君老师为师。

未老师的教学很严谨,很认真。他指出“中国画内涵博大精深……在现代绘画的学习中,要重视传统,继承传统……”我们学员进入工作室首先是要打好绘画的基本功,练线条,掌握古人用笔用墨的技法。之后对临宋画(不打稿、不拷贝),目的就是学习古人物象造型的准确把握、疏密关系的处理,以及对物象理解的再表现。这段时间的训练对我来说虽然有点苦,有点乏味,但为我以后的外出写生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谓受益匪浅。

未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耐心细致的辅导每位学员创作,更是在这过程中指导和开拓我们的思维,尽可能地在画面中去表现自己想要抒发的情感,并时常告诫我们要多读书、多思考、多练习书法。他向我们分享了很多好的文章、作品和书籍,指出只有这样长时间的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未老师经常给我们指出:一幅作品无论尺幅大小,构图多么复杂、内容多么丰富,色彩多么艳丽,但最重要的是它的思想性、可读性、观赏性和背后的社会价值。

在这几年的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幅作品的完成太不易了,不仅有自己的切身努力,更有未老师的在其过程中的指导和辛苦付出。他要求严格,从不马虎将就,有时我们感到困惑不解和不开心,但他總是不厌其烦反复与我们沟通。为了缓和紧张的气氛,有时还会用家乡话和大家开玩笑……在未君老师工作室中的一幕幕时常在脑海再现,学习时光真是令我十分难忘。

回首这三年来在未君老师工作室的学习生活,我所取得的每一次成绩和进步,都与未君老师的辛勤指导分不开,我所获得的这一切都归功于未君老师的谆谆教诲。

文清

绘画是先于文字的语言,是可以传递情感的,因而作者的笔端要画出真性情。

2018年创作的四幅作品,是尝试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

“画之春——春之歌”是2018年国庆后我在北京用一个月的时间创作完成的。

在四季如春的深圳居住了三十多年,北京的春天呢?我真没见过。同学们说是明艳的桃红柳绿,黄色的迎春花、白色的玉兰花在红墙绿瓦下美极了。于是我没见过的景色就落到了我的画板上,我让白孔雀从春天的画里飞到红墙绿瓦白玉栏杆的玉兰花下,代替我感受这一番美景。

中国红系列我想画五六张,当时已画好两张,正在构思第三张。这幅画讲述的是海外留学多年的学子格外思念祖国,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凤冠霞帔、雕花描金大柜都是中国元素,画面喻意“富贵吉祥”。

“蝴蝶效应”“漩涡”是我练线条时的有感而发。蝴蝶效应的线条均是小圈小框,是我在乱画中寻找规律所表现的,但画完后感到它们有呼应有联系,好像环环相扣传递着什么,于是想到蝴蝶效应。

“漩涡”是一笔接一笔的往外画的圆,就是一个漩涡。人们常说顺势而为,而从众心理的顺势往往是错误的,只有独立思考,才能进入蓝海。画面右上角那只昂着头的金鱼才是主宰自己人生的。

2019年春节一过,未君老师就带领我们在广州华南植物园进入为期二十天的写生,而更准确的说是用毛笔在生宣纸上直接创作。

未君老师要求我们面对植物认真观察,对一花一叶一枝进行取舍,再面对宣纸构图,落笔就要成一幅创作作品。每笔线条的起、收、提、按都要有讲究;一枝一花一叶都要纵观整体,认真穿插,疏密有度;要提练,要加工,要有艺术感。同学们日日精进,收获满满,回来后直接盖章装裱,张张精美。在此我再次感谢未君老师,谢谢您!

今后我希望自己的作品立足高远,有内涵,有情怀,有格局;我会努力用色彩,用技法,用细节,用构图来传递美好;我会拾起沿路的风景、身边的人与事,用画笔留下它们的身影,我将在绘画的路上一直往前……

张丽莎

2018年9月我有幸进入未君工作室学习工笔重彩花鸟画,期间承蒙末君老师悉心指导,我创作了这幅《紫霞飞舞》。紫藤与鹤是优雅与美丽的化身,其中鹤羽色素朴纯洁,体态飘逸雅致,鸣声超凡不俗,在《诗经·鹤鸣》中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精彩描述。

时常,我会回想起童年时光。几次重回儿时住处,看到曾经的茂密树林已是高楼大厦,原来的门前小院儿已成为喧嚣的商家店铺,不禁感慨岁月悠悠。当年家里门前小院儿的一树紫藤散发的幽香却永远停留在脑海中,童年时光也仿佛凝结在悠远的清香中。我以紫藤仙鹤为题材,寄托我对童年美好的记忆。

这一年的学习中,最难忘的是2019年的初春,未君老师带领我们去广州华南植物园写生的时光。先通过临摹,掌握笔墨技法,掌握构图、设色运用等规律之后,再到大自然中体验生活,灵敏细致全面地观察与分析大自然中一花一叶、一草一木许多生动精彩的物象,进行写生,增强对其的描绘以记忆。未君老师告诫我们:“写生不是摄像,不是原封不动地照仿模画,写生要取舍,要对物象有思维创意的结合运用。写生可移花接木,可取可舍,可密可疏地灵活运用。写生的过程,也是初步创造的过程。写生的学习中,未君老师要求我们用毛笔直接描写物象,耐心指导我们,并要求我们多观察,多感受,要体会到线条的节奏感。每笔要表现出线条美感,行笔中起、提、按、收要运用自如,在追求笔迹的同时要借鉴书法用笔(谢赫“六法”中提出的“骨法用笔”),掌握好静与动的平衡……”老师的一番点拨让我醍醐灌顶。

艺术影响着我的生活,它让我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勇敢地尝试新的创作!我相信,只要有一颗热爱艺术炽热的心,它一定会给我带来无穷力量,使我不断提升完善!

王保萍

第一次跟随未君老师写生是2017年2月在西双版纳勐仑植物园。那时候的我,对花鸟写生还只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大部分时间以听和看为主,看到老师拿着毛笔蘸上墨,直接在一张张卡纸上勾勒出一幅幅精美的线描作品,我被惊到了!再看我,鉛笔和橡皮在一张速写纸上交替运行,勾勾擦擦,真的是无从下手。近一个月的写生,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我仅描出了6幅自己认为还可以的铅笔画稿。我想:这辈子我都做不到老师那样了。

第二次是2018年1月跟老师和同学们去了普洱市,那里的风景宜人,百花争艳,姹紫嫣红,我被迷住了,差点忘记了到这来的目的。未君老师说:这次写生分两部分,一是线描写生,二是写意写生,要求一律用毛笔、墨汁和国画颜料。我又被惊到了,老师您要求太高了,这对我来说也太难了吧!看着老师示范和写生的作品一张张出炉,我特别的紧张,一直不敢动笔,可不动笔又能怎么办?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催促下,我大着胆子落下了第一笔。有了好的开端就会有好的收获,这次普洱写生之行的成果我很满意,完成线描写生作品12幅,生宣写意写生作品13幅,我都有点佩服我自己了。

2019年初的第三次写生我们来到了广东华南植物园,二三月的广州是一个多雨的季节,我们的写生多多少少受到了天气的一些影响。不下雨的时候,老师带领同学们在植物园里抓紧时间写生,并利用休息时间在园里各处搜集素材,以备阴雨天时可在宾馆内用于线描作品整理和创作作品构图。老师要求本次的写生还是以线描为主,要加入构成,考虑构图,不要求快,要求精。老师给同学们认真讲课和看稿,并在不破坏每个学员原有构图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意见,让每个人都受益匪浅。这次写生我完成了23幅卡纸白描作品,虽然还不成熟,但老师说我进步很大,我已经非常满意了。

绘画是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让我心静,让我快乐。每一次的学习、每一点的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陪伴,感恩老师和同学们,让我的人生更加有意义!

猜你喜欢
创作老师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小艺术家大创作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追老师
请假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