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支撑与平衡”的教学再思考

2020-04-27 08:55李浩林马留杰江军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动作技能

李浩林 马留杰 江军

支撑与平衡是人类从事生产生活的特殊的身体功能属性,是生存的基本能力需要,从初始化的支撑与平衡动作到人类文化创造的运动技术下的支撑与平衡,再到运动技能中支撑与平衡能力的呈现,整个过程是由“单个动作—动作技术—运动技能”序列螺旋上升发展的学习过程[1]。支撑与平衡的教学,一方面要符合技术客观存在规律,另一方面要符合人体技能发展螺旋上升的发展规律。

一、从人体动作层面理解支撑与平衡

支撑与平衡内容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体现在运动技能领域中的基本身体活动动作中,并且是水平一阶段,内容有限。在《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中,支撑与平衡在基本活动技能(体操类)必学内容中呈现见表1[2]。从表1来看,支撑与平衡内容作为人类基本活动技能,表现在对自身肢体的控制上,按照开放式运动技能和封闭式运动技能的分类属性[3],它属于封闭式运动技能。按照运动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表1内容可以归为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且进一步按动作结构分类可以分为单一动作结构和多元动作结构,在本类别的亚分类中又分为周期性、非周期性和混合性三种[4]。

人的生长发育阶段对动作的接受能力不同,设计支撑与平衡教学内容需要从學生的身心发展基础入手,并通过教学实践验证内容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以表1中水平四平衡类内容为例,一方面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基础对男、女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区别对待,遵从青春期男、女生学生生理和心理基础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从学生学习肩肘倒立(女)和头手倒立(男)的课时进度、动作学习效果、教学设计成效等方面验证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支撑与平衡动作是后续发展体操、田径、球类、武术等运动项目的基础性动作,在这些运动项目中支撑和平衡以瞬间的片段定格在运动过程中。

二、从运动技术层面理解支撑与平衡

运动技术是客观存在的对认知性经验的陈述。从表1中的平衡和支撑类动作内容不难发现,每个水平内容都是一个非周期性的单一动作,每个项目内容都有具体的运动技术,如,单膝跪式平衡的技术是由双膝跪撑开始,单膝向后上高举,同时抬头,稍压胸,直臂撑,停稳。这是对完成单膝跪式平衡技术动作的描述,即完成单膝跪式平衡动作的方法。百度百科对方法的解释是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5],它是客观存在的手段和方式。因此,支撑与平衡在运动技术层面的理解是学生在练习掌握具体运动项目时遵循的动作方式,这种完成动作的方式是被人们描述性存在。运动技术的发展具有演进性,如跳高的动作技术先后经历了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5次重大技术变革。随着人类科技发展、对事物认识的发展,运动技术的创新发展是必然。

从运动技术来看日常的支撑与平衡教材,笔者认为是肢体完成支撑与平衡动作的方法,学习内容是具体动作,学习过程是在动作要领要求下的练习,运动技术是对动作要求的实施方法,人体动作是碎片化的身体活动能力体现,要想获得具体项目的运动技能需要在特定规则、动作、环境的限制下对运动技术进行“活化”。

三、从运动技能层面理解支撑与平衡

支撑与平衡动作是构成运动技能的基础性肢体活动,练习掌握的熟练程度是单一的一种身体表现能力,并没有形成运动能力,如表1中水平四平衡类肩肘倒立(女)和头手倒立(男)两个学习内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掌握此内容的评判从动作的熟练程度、身体姿态、动作衔接的连贯性和身体的优美性进行评价,评价侧重的是身体的表现力,其属于封闭式运动技能。

从具体运动项目的动作组合角度来看,支撑与平衡动作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之中,从运动技能层面来理解它仅仅是动作而已,这种动作是在特殊环境下对动作的稳定性、支撑面、有效性等的具体表现。如表1中水平三平衡类原地挺身跳转体180°或360°,本内容学习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转体控制的精准度,为后续其他运动项目的转体服务,特别是篮球持球突破对抗中身体什么时候转动,转到什么程度,这种转体是依据临场对手作出的处理,是对水平三平衡类原地挺身跳转体180°或360°类群内容的升级版,这种版本从封闭式运动上升为开放式运动,运动环境会发生变化,正是这种外在运动环境的不稳定性提升了具体运动项目的趣味性。

从表1支撑类教学内容可以发现,支撑类教学内容在不同水平阶段学习动作的内容呈渐进式变化,表现在支撑的接触面积、接触的支点数量、支撑肢体部位的变化、静态或动态方式接触、支撑空间大小、支撑环境变化这几个外在条件上的变化,因此,在设计支撑类教学内容时以上几个条件变化决定着活动形式的变化,也是拓展支撑类练习内容需要关注的内容。另外需要关注的是持物的支撑,如利用器械对各种球类的操控,羽毛球、网球运动表现更为突出,同时这种支撑与操控自身肢体的支撑升格为运动环境随时变化的支撑,这种变化随着对手的变化在改变,是从闭合的运动支撑“升格”为开放式的支撑形式,低年级阶段闭合式支撑动作的学习是形成后期具体运动项目技能的基础性学习,学习内容的衔接性影响后期具体运动项目技能的序列发展,所以低年级阶段支撑教学是体育教师需要关注的内容。

四、从动作到技能的支撑与平衡一体化课程教学思路

以GeryPayne教授为首的美国学者研究表明,影响人类动作发展有六大因素,分别是:动作的质量、动作的累积、动作发展的顺序、方向、动作的个体差异、动作的多元因素[6]。动作发展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单一因素只是具体影响因素。

具体把握从动作到技能的教学思路,明了动作发展在人体具体阶段的规律,在低水平阶段关注学生对支撑与平衡碎片化动作的积累,依据人体发展的自然规律,使支撑与平衡动作发展的顺序、方向、时序在身体中得以形成肌肉、神经的记忆,形成肢体感知觉。

贾齐教授等在《论体育课程中运动技能形成的深层价值及指导意义》一文中指出:课程教育是从面向学生未来需要的立场出发,学生未来参与终身体育应借助一定程度的运动技能来实现[7]。从本文支撑与平衡内容的研究立场来讲,低年级学生学习支撑与平衡动作是以自身未来掌握具体运动项目的需要为出发点,考虑到人体动作在运动技能中具有内隐性,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掌握人类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对人类动作发展规律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更有逻辑、更系统和更有效地设置教材内容,才能用最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手段和方法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才能为后续高年级阶段运动技能的形成奠定基础。

在支撑与平衡动作练习的设计上“技能轮”给我们提供了“打开脑洞式”的认知,特别是从支撑与平衡动作的力量、时间、流畅性、水平面、方向、范围、对人、对物等这些要素进行变化,动作要素的改变必然使练习形式有所变化,为丰富设计教学内容提供“原料”。显然,在形成运动技能阶段外显的支撑与平衡行为发生变化的过程是围绕如何控制身体、如何使身体与器械相互协调以及如何处理各种同伴或对手关系等展开,它是支撑与平衡动作与外在具体环境和学生动作储备及经验三者共融的过程,也是运动技能水平优化的过程。由此可知,从课程教学的思路出发,支撑与平衡动作学习是具体运动项目技能形成的准备期,课程设计要明确支撑与平衡动作练习在未来运动技能掌握中的价值,在教学中逐渐形成“点、线、面”教学体系。

总之,本研究基于以上动作、技术、技能对支撑与平衡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形成以下认识:支撑与平衡动作的价值隐含于未来运动技能之中,它左右着学生未来具体项目中运动技能的基本走向;支撑与平衡的运动技术是客观存在的完成支撑与平衡动作的具体方法,是人类认识事物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支撑与平衡的技能是人体完成支撑与平衡类群动作的外在表现,是运动技术的活化,在运动技能形成层面,支撑与平衡动作是个体未来形成具体运动技能的基础,它内隐于各种运动项目中。

参考文献:

[1]刘建和.论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与分群演进[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2]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S].南京:江苏省教育厅,2014.

[3]王晋.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百度百科.方法[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B9%E6%B3%95/2444?fr=aladdin,2020-01-25.

[6]胡滨.“人类动作发展学研讨班”在北京举行[J].中国学校体育,2007(6):6.

[7]贾齐,候金芸,赵纪生.论体育课程中运动技能形成的深层价值及指导意义[J].体育与科学,2008(1):85-87.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动作技能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下一个动作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