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洞庭湖水系 拯救洞庭湖生态
——以益阳南县为例对洞庭湖综合整治的调查与思考

2020-04-28 10:05黄厚国
湖南水利水电 2020年1期
关键词:断流南县洞庭湖

黄厚国

(南县水利局,湖南 益阳 413200)

南县地处湘北,洞庭腹地,地势低平,属典型的洞庭湖冲积平原。洞庭湖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然而,经过千百年的演变,特别是三峡工程建成运行以来,江湖关系发生巨变。目前,洞庭湖区水源短缺、生态退化、河流消亡的趋势愈来愈严重,陷入了“守着水窝子喊渴”的尴尬境地。2018 年4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站在洞庭湖边嘱托大家,要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为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确保一江碧水浩荡东流,地处洞庭湖腹地的南县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开展洞庭湖综合整治调研,并查阅了相关资料,现将调查报告汇整如下。

1 洞庭湖之变

1)河湖淤积床底逐年抬高。三峡工程运行前,平均年淤积在洞庭湖的泥沙达1.28 亿t。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平均年淤积在洞庭湖的泥沙达0.045 亿t(不含区间来沙)。1825 年,洞庭湖湖面面积约为6 000 km2;到目前仅为2 579.2 km2。同时,长江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在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调弦口(以下简称“四口”)水系沉积,洲滩不断发育,河床不断抬高,断流时间不断延长。藕池河系是南县的水源,是连接长江与洞庭湖的重要通道。藕池河年均淤高0.06~0.18 m,导致藕池河成为季节性河流。目前,藕池河东支河床海拔高程21.3~29.6 m;藕池河中支24.32~32.0 m;藕池河西支31.7~34.4 m;陈家岭河27.30 m。

2)分洪调蓄能力急剧下降。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前,“四口”入洞庭湖多年平均水量为922 亿m3;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四口”入洞庭湖水量历年平均仅为478.4 亿m3,入湖水量减少48%左右,分洪调蓄能力急剧下降。“四口”水系分流能力也不断下降,调弦口在1958年建闸控制。藕池河在形成初期,分泄长江荆江洪水的1/2;到20 世纪90 年代下降到1/10,目前不到1/10。

3)支流断流时间逐年延长。2009 年9 月15 日,三峡工程开始实施试验性蓄水,拦蓄水量占来水总量的30%左右,减少了下游水源,使得长江入湖水量进一步减少。同时,随着三峡水库建成运行,长江清水下泄,携沙能力增强,加剧对长江主洪道冲刷。至2013 年,宜昌至湖口河段平滩河槽总冲刷量为10.62 亿m3,年均冲刷量1.18 亿m3。河床冲刷深度随时间和地点而异,深泓最大冲刷深度为:宜枝河段18.0 m,上荆江13.8 m,下荆江11.9 m,城汉河段16.4 m,汉口至湖口河段15.4 m。由于长江主道河床冲刷,使“四口”口门比河床相对抬高,断流时间逐年延长,现在“四口”河系除淞滋河东支(新江口)四季通流外,其余均为季节性河流,并且断流时间不断延长。以藕池河为例,1958 年断流仅61 天。目前,平均每年断流240 天,断流最长河流为藕池西支,平均每年长达259 天。2006 年东支管家铺断流达251 天,西支康家岗达338 天。随着河流断流时间的不断延长,航运能力不断下降。藕池河系通航时间由过去的3 个月缩短至现在的20 多天。

4)垸内留存湖泊数量锐减。以南县为例,1969 年垸内有天然大小湖泊170 个,万亩以上湖泊有3 个(光复湖、南湖、调蓄湖),1 000~5 000 亩湖泊50 个,总面积135.1 万亩。到目前为止,万亩湖泊已不复存在,1 000 亩以上湖泊仅存6 个。湖泊率从9.84%降至2.45%,减少调蓄水量4 481 万m3。

2 洞庭湖之痛

1)河流逐渐消亡。随着泥沙大量淤积,河床抬高、长江主洪道冲深下切,洞庭湖“四口”水系口门相对抬高将逐渐消亡。调弦河建闸整治后已成哑河,其余“三口”河系也将消亡。其中藕池河系,藕池河西支河底海拔高于垸内地面高程2~4 m,成为“天河”。沱江由于功能退化,已于2002 年建成三仙湖平原水库。陈家岭河实际上是藕池河中支的一条“盲肠”,通流、供水功能十分薄弱。据长江科学院分析成果显示,三峡工程运行40 年后,藕池河洪道内还要分别淤积0.455 亿t 泥沙,过流面积进一步缩小,藕池河必将快速走向衰亡。因此,地处洞庭湖腹地的南县将来除淞澧洪道外,县境内天然水道将变成洲土彻底断流,南县1 075 km2土地将连成一个整体,不再被河流分割。

2)防洪仍存压力。一是由于湖床、河床淤积抬高,造成同流量高水位、小流量高水位,加大了防洪压力。二是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前,洞庭湖区的防洪实战在长江与“四水”洪峰不重叠的情况下,一般时间不长。三峡工程运行后,遇较大洪峰时水库进行拦蓄,虽然可减轻短时的防洪压力,但水库在拦峰后,拦蓄的水量紧接着要下泄,下泄的流量比自然状况下洪峰过后的流量大,持续时间长,这样导致洞庭湖区中高水位维持时间拉长,使洞庭湖区防洪战斗由过去的“短时突击战”变为“持久阵地战”。以南县为例,2000~2009 年,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前,10 年中共有7 年入警戒水位,入警天数94 天,入警概率为70%,平均入警天数为13.4 d。2010~2018 年,全县9 年中有5 年入警戒水位,入警天数为83 天,入警概率55.6%,平均入警天数为16.6 天。三是由于长江拦蓄后,是清水下泄,对沿线堤防进行持续冲刷,导致崩岸、护坡塌陷等险情时有发生。自蓄水以来至2013 年,长江中下游干流总计崩岸655 处,崩岸总长度495.9 km。2019 年,南县南鼎垸六百弓险段崩岸严重段长度100 m,严重影响堤防安全,不得不紧急投资35 万元进行了处置。

3)生态环境恶化。由于断流时间延长,造成如下影响:一是水生态恶化。水体冲污、自净能力下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湖泊河道化、河槽洲滩化、洲滩陆地化趋势加剧。湿地各方面功能发挥不足,导致其作为直接利用水源、补充地下水、控制洪水、防止土壤沙化、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净化水质等方面作用减弱,引起湿地退化,湿地退化影响湿地功能发挥作用,形成恶性循坏。南县内湖、内河水体富营养化、干涸十分普遍,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有害有毒物质、微生物、有机物等污染物季节性留存下来,导致累积超标。二是影响身体健康。因水问题,南县血吸虫病、各类结石的常见病、恶性肿瘤的重大疾病等在南县较普遍,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按照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南县境内全部超过标准限值。目前,南县境内没有Ⅰ、Ⅱ类水质,大都在Ⅲ类以上。同时,南县境内血吸虫病流行,现在全县12 个乡镇都将面临血吸虫病威胁,疫区居住人口634 918 人,可滋生钉螺的面积8 685.5 万m2,其中垸内763 万m2,垸外7 922.5 万m2。厂窖镇西洲村大部分群众患有各类结石病,血吸虫病人220 人,癌症病人20 多人,因病返贫农户3 户。三是影响人居环境。水源短缺,导致水窝子里的南县生活生产用水难以保障,特别是秋冬春三季缺水,长期超限开采地下水,工业用水紧缺,沿河人畜饮用水都成困难,对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宜居环境存在严重影响。

4)生物种类减少。洞庭湖是我国首批列入《国际湿地公约》重要湿地名录的7 块湿地之一,是全球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宝库。然而流域生态功能退化后,洞庭湖频频干涸见底,接近30%的重要湖库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以南县为例,湿地公园内洲滩年上水时间减少,湿地长时间裸露,导致湿地退化。由于湿地水质下降导致适宜湿地动植物生长的栖息地面积减少,压缩了生存空间;加之河流湖体自净能力降低,使流域内的野生动植物失去原有的水生环境,大量的野生水生动植物或因缺水死亡、或因无生存物种(渔类)迁徙、或因水污染而死,或被人类破坏。河流断流时间延长,鱼类洄游通道受阻,湿地生物种类严重减少。

5)制约产业发展。稻虾产业是南县县委县政府精心设计、重点扶持、全力推动的一项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推进建设全面小康的产业。然而,因水质、水量难以达到小龙虾的养殖要求,成为制约稻虾产业生存发展的第一道难题。同时,由于水资源短缺,为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安全,枯水季节经常实施几十公里跨区调水、多级提水等作业,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工业园用水靠开采地下水维持,导致成本攀升,利润下降。

3 洞庭湖之盼

3.1 近期治理

1)以疏为主。通过河湖疏浚,恢复和提升河湖污染消纳能力,修复水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在丰水季增大行洪断面,降低洪水位,减轻防洪压力;在枯水季增加蓄水容量、缩短断流时间,缓解缺水压力,提高通航能力。主要疏浚“四口”口门和洪道,降低“四口”口门,实施“引江济湖”战略。以藕池河为例,将藕池东支作为藕池河系主洪道,平均疏浚深度3.08 m,疏浚后全年不断流,在南县境内需疏浚40.5 km;藕池河中支全长约74 km,需疏浚32 km,平均疏浚深度0.82 m;三仙湖水库疏挖40.04 km。

2)控支强干。以南县为例,主要是兴建平原水库。一是修建陈家岭河水库。在陈家岭河上下处堵坝,建设河道型平原水库,河道水位为下控制闸址处堤防设计水位35.52 m 时,库容约为980 万m3,可解决沿线两省3 市堤垸内灌溉供水需求。二是修建胡子口哑河水库。胡子口哑河原属藕池河东支支流,水库最大库容达到5 100 万m3,常年库容3 600 万m3,旱情频率在75%的年份,能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灌溉用水,不出现大范围干旱;遇特大暴雨能确保防洪安全,容纳流域内排涝渍水,使垸内旱涝保收。

3)河湖连通。一是西水东调。在武圣宫镇白蚌口建引水闸与提水泵站,主流自武圣宫北端的白蚌口起途经麻河口建倒虹吸管,再从冲口至游港班嘴北端接南茅运河,跨越西支、中支河,全长16 km。支流自麻河口农技站接主流起,顺北河口战备渠至陈家渡,东跨陈家岭河至南顶垸西河头,全长12 km;另一支自南茅运河红旗桥处起至均和倒虹管入大通湖,经五门闸泄入东洞庭湖。通过采取“长藤结瓜”的形式,连通淞澧洪道、藕池西支河、藕池中支河、南茅运河、三仙湖水库、大通湖内湖,改善南县水源日趋紧张、水质日渐恶化、生态日益严峻的趋势。二是南水北调。将草尾河的水引入三仙湖水库,解决育乐垸与大通湖垸水库沿线水生态环境及沿线4 个集镇生活用水水源,同时,为县城城市供水提供保障。具体工程措施是在三仙湖水库下坝建调节泵站(已启动建设,预计2020 年4 月1 日前完工),引草尾河的水入水库,调节水库水位;三是新建控制闸与引水管道。在南洲镇神童港建一控制闸,将三仙湖水库水流引入情湖、洗马湖,改善情湖与洗马湖的水质,在白洋桥处建一引水管道入三水厂,提供县城供水水源。四是大通湖补水。疏浚五七运河,渠底加宽2 m,渠底高程降低0.5 m,渠底比降和边坡不变。在五七运河首端新建胜天进水涵闸,引洞庭湖水改善大通湖水环境。

3.2 中期规划

1)建闸控制。加强水源管理,必须增加洪水管理设施。随着江湖关系进一步变化,长江上游水库和省内水库联合调度要更加科学。使洞庭湖发生极端高洪水位恶劣组合的机率减小、风险降低,为建闸控制带来可行性。“四口”来水越来越少,在江湖关系演变至一定时候,可对长江“四口”和城陵矶建设控制性枢纽工程,实施分期控制,有效解决洞庭湖“水”问题。

2)建滚水坝。当江湖关系进一步变化,洞庭湖区水源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在“四口”河系建设滚水坝,可有效抬高河道水位,解决流域秋、冬、春缺水问题,这是综合整治洞庭湖水系的一大重要工程措施。就南县而言,可在藕池西支尾闾建设滚水坝,汛期行洪,汛末蓄水,可解决沿线堤垸枯水季节生产生活需求。

3)生态恢复。为更好地保护流域内湿地资源,需要以《湖南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2018~2025 年)》和《大通湖湖泊南县流域水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为基础、以南洲国家湿地公园为载体,合理开发利用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把流域区域内所有湿地面积整体纳入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实现“四口河系流域”湿地增质的效果,使“四口河系流域”生态廊道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推动全流域生态系统向整体化、系统化、生态化融合发展。同时逐步实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湖,恢复洞庭湖水面,改善洞庭湖水生态环境,根治洞庭湖水生态环境。

3.3 远期规划

1)绿色发展。发展是解决洞庭湖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以持续改善长江水质为中心,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流域内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2)统筹发展。正确处理坚持“综合治理、治本为主、标本兼治”的总体方针和“南北兼顾、江湖两利、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工作方针,把洞庭湖区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统筹解决防洪保安、生态环保等存在的问题;统筹农业、工业、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坚持边发展、边治理。

3)协同发展。促进湖南、湖北和江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发展,努力构筑以堤防为基础,防洪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套、电排建设和其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 着力解决好控制性工程、科学调度洪水、城市防洪、湖区水系整治等问题,做到遭遇特大洪水时,有可靠的措施防止毁灭性灾害发生。

4 结 语

1)洞庭湖综合治理是一项宏伟工程,事关长江经济带和大湖经济圈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必须从中央、长江委层面顶层推动。

2)南县人民对综合整治洞庭湖,具有强烈的要求、热切的期盼、足够的信心,洞庭湖综合整治工程可从洞庭湖腹地缺水的南县先行先试,总结经验推进。

猜你喜欢
断流南县洞庭湖
浅谈洞庭湖渔文化(下)
浅谈洞庭湖渔文化(上)
全世界超过一半河流每年断流
洞庭湖
全球超半数河流每年至少断流一天
村口的老人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欢天喜地过大年
2019南县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实操培训班成功举办
南县:“青骄·第二课堂”开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