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蛐蛐(上)

2020-04-28 06:23郭述军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蛐蛐瞎子安然

郭述军

街上,依然流淌着或舒缓或激昂的旋律。形形色色的人们在闪闪烁烁的霓虹中,显得靓丽,或者说是妩媚。他们的脚步是缓慢的,远比白天要缓慢,大约是经历了白天的匆匆后,这时才能让脚步和心情一样平静下来。不一定非要进哪家商场或酒吧,只沿着街随便走走,沐浴在一片朦胧的灯光中就可以了。

安然已经多次来这座小城,但晚上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还是第一次。若是白天,妈妈可以放开他的小手,让他在喧嚣中跑一跑,跳一跳。晚上,妈妈多了些慎重,一直牵着安然的小手。安然感觉自己是一条幸福而快乐的小狗,在妈妈身边,瞧着那些大橱窗里的模特,瞧着那些被彩灯映得蓝幽幽的树叶,还有偶尔一个眼睑闪着亮星儿的女孩子。

城市的夜晚,光怪陆离。

安然羡慕这里的一切,好奇这里的一切。

“妈妈,为什么城市里越到晚上越热闹,咱们家那到晚上就看不见人影呢?”安然终于问妈妈这个他琢磨了老半天的问题。如果是一道数学题,比如80乘以15得多少,他动动小脑瓜就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可现在这个问题,他实在找不到答案。

他们走过一个服装店的大橱窗,身上也被里面的灯光映成淡紫色。

妈妈说:“因为这里是城市,咱们家是农村呀。”

安然还是不解,他想把身上的淡紫色拍打掉,像拍打尘土似的拍打掉。那又怎么可能呢?他问妈妈:“农村就非得天黑了就睡觉吗?”

“当然不是,我们可以看电视,看书,还可以炒花生吃。”

“就这些?”

“还有……”妈妈说,“你还可以静静地趴在窗台上听音乐。”

安然不懂了,他们家晚上从不放音乐,爸爸除了上网,就是写小说;妈妈看书;他写作业,画画,玩玩具,哪来的音乐呢?爸爸妈妈是老师,喜欢安静的环境,别说自己家里从不放音乐,就连左邻居小豆子家和右邻居小耗子家也从不放音乐。“可是,哪来的音乐呢?”安然抬着头看妈妈,问道。

“蛐蛐的叫声呀,时高时低,时缓时急,不是很动听的音乐吗?”

安然一下子就明白了。每天晚上,人们安静的时候,窗外的蛐蛐就欢快了。那的确是很好听的音乐,他也记起课本中就是把蛐蛐的叫声比作音乐。那真是很了不起的音乐呢,除了蛐蛐,谁也弹奏不出来。蛐蛐一定有一双灵巧的小手,有一张精致的琴。

“妈妈,怎么城市里连一声蛐蛐叫都听不见呢?”安然侧耳听,正有一段崩嚓嚓的舞曲响起。

“因为这里是城市,我们家里是农村呀。”妈妈还这样回答。

“城市里就没有蛐蛐吗?”

“没有,蛐蛐在这么嘈杂的环境里怎么生存呢?它们需要泥土,需要草丛,需要露珠。”

看看坚硬的路面,路旁高耸的楼宇,安然真觉得这里不是蛐蛐待的地方。

他们停下来,在一个卖玩具的小摊前停下来。安然说要买一只小兔子。小兔子有鸡蛋那么大,雪白雪白的,两只红眼睛,把它身上的发条拧几下,它就能向前蹦。安然就是只小兔子,喜欢蹦蹦跳跳。

“买一个,自己挑。”妈妈答应了他。每只小兔子三块钱,妈妈把三块钱放在安然手里,让他选好小兔子后,亲手把钱交给卖玩具的老婆婆。

安然是多么喜欢这些会蹦的小兔子啊!

在他选好了一个,准备把钱递给老婆婆时,他忽然听见了歌声。那歌声绝不是从哪个商场里传出来的,因为他听惯了那样的歌声,总伴随着震得树叶发颤的音响。现在的歌声,是那么轻,那么柔,那么缓,那么动情,简直是一股清澈的溪水,从街的一头缓缓淌过来。

循声望去。

不只是安然,妈妈爸爸,以及好多人都循声望去。

在霓虹闪烁中,出现的是一个童话: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走路一跛一跛的,她推着一辆改装过的轮椅。轮椅上除了坐着个男孩,还装了个小音箱、电瓶和话筒。小男孩,不过十岁,正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

一看便知,他是个瞎子。

安然第一次见到这样凄美的场面。就听老婆婆说,这姐俩又来了,沿街乞讨,真叫人同情。安然看得有点发呆,他不太明白什么叫不幸,也不太理解什么叫令人同情。他知道瞎子看不见阳光,看不见花朵,看不见小鸟,只能看见漆黑的一片。

妈妈,瞎子能看见什么吗?他曾问过妈妈。

妈妈说,瞎子看不见阳光,看不见花朵,看不见小鸟,只能看见漆黑的一片。

真的吗?

你闭上眼睛,就是个小瞎子。

安然闭起眼睛,果然是漆黑一片,漆黑得可怕。

“妈妈,我不想买小兔子了。”安然突然把手里的小兔子放下,“我想把这三块钱给唱歌的那个小孩。”

旁边有个人说,也许他们是骗子,骗得人们的同情。可安然坚决反对,哪会有人装成这样骗人呢?看看輪椅上,有个小塑料盆,盆里是几枚闪亮的硬币。

城里的骗子多。有人观察着姐弟俩,或许他们的同情心、怜悯感曾受过伤害,不愿意再次轻而易举被伤害一次。安然却说,他们肯定不是骗子。

妈妈看看他,说:“那你自己决定吧。”

安然跑过去,把三块钱放进小塑料盆。钱很轻,落下去没有声音,也没有惊动还在唱歌的男孩。推轮椅的女孩连说了几个“谢谢”。其实,安然一个也没听见,他早掉头跑到妈妈身边了。

“妈妈,你说我送给他们钱好不好?”安然竟有点不安,不知道为什么。

妈妈笑着鼓励他:“好啊,你做得真好,我们应该多一份爱心。”

“爱心是什么?”

“爱心就是……要懂得帮助别人。”

唱歌的小男孩似乎听见了他们母子的对话,把脸侧向他们,改唱了另一首《爱的奉献》。声音稚嫩,有的地方明显跑调,但没人笑。这个场合,连霓虹灯也停止了闪烁。

安然说:“他的歌真好听。”

有些人望望安然,对他笑了,是在笑他的幼稚可爱。妈妈没有笑,说,“是,他的歌真好听。”

“妈妈,他的歌和蛐蛐唱的歌一样好听。”

哦?妈妈一愣:“你怎么能把他和蛐蛐放在一起呢?”然后她弯下身,小声告诉儿子,“安然,别那样说,让唱歌的姐弟听见会不高兴的。”虽然这样告诉安然,但妈妈又忽然觉得那姐弟二人其实就是两只生活在闹市的蛐蛐。他们拼命地唱,也是拼命地挣扎,他们是在渴望得到阳光、泥土、露珠。蛐蛐是歌唱着生活,他们何尝不是呢?

妈妈拉了安然的手,向前走,走得缓慢,和那辆轮椅一样缓慢。他们不说话,全身心倾听男孩的歌声。街上的一切嘈杂都无法覆盖那不高的音调。只要你被它打动过,心和心就相通,它就会在你的心里唱响的。

小男孩会唱的歌真不少,一首接一首。总免不了有人被眼前的童话所吸引,所感动,又上去给他们的塑料盆里放进一枚硬币,或纸币。小女孩起码说两句“谢谢”。很多时候,她的眼角泪花闪烁。

妈妈说:“他们这个年龄,都该上学,也许他们都没上过学。”

安然说:“不上学的孩子多可怜。”

就在这时,街道旁边又多了一幕令人心酸的场景。只见一个和唱歌的小男孩差不多年龄的另一个男孩跪在地上,不抬头不说话,他的面前放着一张纸,上面用毛笔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字:家庭贫困退学,盼望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旁边放一个饭盒,里面有几块钱。

(待续)

猜你喜欢
蛐蛐瞎子安然
斗蛐蛐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安然 筑梦远航
我们都是瞎子
我们都是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