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巨量库存”积压出企业洗牌期

2020-04-28 06:23任慧媛
中外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体店门店商家

任慧媛

2020年的第二季度已到,一年之中最大的一个销售旺季就这样过去了。一如往年,多少商家为了这最大的销售旺季加足了马力,囤够了货,做全了准备。如今,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工厂歇业,商人停市,库存堆积,一切都始料未及。

疫情出现后,对线下零售实体的打击有目共睹,尤其是用于人情礼尚往来和集体集聚活动的消费,遭到断崖式下滑甚至直接消失。尤其春节,堪称一年中的“旺中旺,”一般来说,春节两周消费量约占全年消费量的8%,其中除夕前后1周内的销量可以占到整个春节销量的70%以上,而今年同期,销量几乎停滞。有数据测算,春节期间,消费积压的商业库存将达到1万亿元。

今年第一季度的“开门红”没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清库存将成为多数商家的头等大事,甚至是必须直面的生死攸关时刻。

企业自救,需考虑转换销售场景

2020年一季度的销售境遇,可以说近几十年都没有出现过,保守估算各行各业的综合损失普遍将达到20%以上,餐饮行业和短保质期产品的损失比例更大。天灾人祸面前,损失固然不可避免,目前需要做的是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客观地说,只要有刚性需求,就一定会有销量,而除了一些特定场景确实是没有出路之外,大部分的销售场景是可以转换的。调皮电商创始人冯华魁向《中外管理》谈道:针对无法销售的商家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第一,有门店的商家可以充分发挥门店积极性,让导购进行社群销售,因为这类社群的大部分客户都在门店附近,导购可以送货,不用担心跨区域的物流问题。

第二,没有门店的或者是非刚需的产品,可以先通过内容运营积累大批潜在用户,如开直播或者拍短视频教学等,先在顾客心中形成比较好的口碑,等到复工,营销价值会比较容易转化成最终销售额。

第三,在这个非常时期,实体商家也可以考虑与线上商家达成分销合作关系。这对于目前因为工厂停工缺乏货源的线上商家来说,既可以缓解货源的压力,同时也可以解决实体店的库存问题。

其实,销售场景转换最为突出的代表是原来屡遭质疑的新零售“到家模式”,如今正变得炙手可热。尤其盒马鲜生,开展外卖“到家”业务,大规模招聘打包、分拣、上架、餐饮等熟练工人。而京东到家全平台成交额更是同比去年春节增长了540%,节后相对节前环比增长370%。应该说,疫情催化了配送到家各种相关业务的快速增长,由此也可以看出,那些后端供应链、配送服务相对完善的企业,在危机面前的竞争优势得以突显出来。

“到家”受青睐,其实只是“堰塞型消费”

诚然,特殊时期,全民足不出户,使得线上下单、送货到家模式变得火爆,那这种状态是否可以自此被强化或被催熟呢?对此,业界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到家模式将会是此次疫情结束后的标志性产物,“到家”时代即将到来;另一种是到家模式“叫好不叫座”,将面临由短期内获客,到长期的转化、运营、客户留存的长期考验。

对此,冯华魁表示:目前的到家模式,还只限于中心城市和部分知名度较高的门店,这些门店有较强的供应链能力,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它们能够推出一些比较优质的商品,还是会培养出一批比较忠实的顾客的。因为到家模式本来就有一定的需求,现在赶上疫情特殊时期,火爆理所当然,但不能说它会成为一个主流,因为疫情解除之后,还是会恢复到往常的。毕竟日常需要的非刚需商品,并不是必须用到家模式购买。况且到家模式因为运力资源调度优化问题,一直也没有养成特别好的用户体验。

“线上下单、送货到家模式本来就存在,当前的火爆只是非常时期特殊外力造成的一件特殊事情,即‘堰塞型消费,不能就此把它看成常规的事情。疫情过后,‘堰塞坝也就不存在了。”九悦Malltel首席创始人、生态商业学者陈珉瑛向《中外管理》谈道,所有的人类生产经营活动,都是立体的,而不是单一的,线上线下,全渠道全融合,是互相补充的,而不是互相对抗或互相替代的。

疫后不会出现报复性消费,但却是实体店机会

疫情虽然还在持续,但是终究会过去,生活还要继续,一切都将回到正轨。应该说,疫情过后,久违的线下场景將会突显出珍贵。那么,一边是疫情压抑之后需求的反弹与释放,一边是“百废待兴”开源节流收紧下的钱包,井喷式的报复性消费是否会如商家所愿的出现呢?

在陈珉瑛看来,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首先,消费有惯性,目前不是大家不想去消费,而是因为疫情阻隔了消费。其次是不容忽视的刚性消费,中国市场有着非常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和规模消费能力,市场机制也比较统一,衣食住行不可或缺。再次,被人为压抑之后,弹性消费作用下还会有一个升级消费。所以疫情过后,消费虽然不会有大规模的爆发,但是恢复到疫情前的速度是很快的,时间不会太久。

同时,可以看到,疫情期间,消费需求不断,但由于生产暂停,得不到完全释放,所以,疫情解除,正负相抵后,供需之间会存在一个比较大的缺口。一旦疏通之后,对积压的货品会带来一个比较客观的机会。

大的生产关系的调整,需要大的力量助推,疫情在助推新的模式产生的同时,也会将互联网吹出的一大部分泡沫挤出,加速市场格局调整。在陈珉瑛看来,那些浑水摸鱼的、自身能力本来就差的或者傻子都能赚到钱的企业会被淘汰一大批,很多没有实力与韧性的实体店会关掉。紧接着会迎来迅速反弹的消费潮,从而出现供需不平衡的新矛盾,诞生新机会。所以,国内疫情过后,“复商”的前三个月内是实力强大的各种实体店见缝插针、跑马开店的黄金期,其中服务体验好且稳定的企业会在长期竞争中胜出。

总之,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系统性洗牌,既会压垮一批弱者,也会重塑一批强者。大浪淘沙之下,行业格局变动的机会就在这个危情时期,谁能立于不败之地,就看谁能抓住机会。

责任编辑:王涛

猜你喜欢
实体店门店商家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德国最成功的洗车门店——Mr.Wash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商家出售假冒商品,消费者获十倍赔偿
实体店转基因
实体店与电商,零和还是共赢?
“实体店+”,另一条开拓之路?
实体店的未来魅力无限
如何突围购物中心打造火爆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