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患者空腹高血糖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20-04-29 11:48刘成思李汉军张晓艺熊星铖朱孔凡王卫星
微循环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血糖分型空腹

刘成思 石 乔 李汉军 张晓艺 熊星铖 刘 垒 朱孔凡 龚 琼 陶 京 王卫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临床最常见的胰腺疾病之一,其发病快、并发症多[1,2]。新近研究[3-6]表明,血糖升高是AP患者早期临床特征,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胰源性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Tu等[7]认为胰腺坏死程度及胰岛素抵抗是AP后新发DM的危险因素;Drozdinsky等[8]报道初发AP患者发展成DM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血症、AP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edside Index of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BISAP)评分升高、非胆源性胰腺炎等。但引起AP患者空腹血糖升高等早期胰岛功能受损的相关危险因素尚不明确。本文回顾性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33例AP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AP患者空腹高血糖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为防治AP后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或DM的发生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及纳入、排除标准

2018-01—2018-12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胰腺外科住院AP患者133例,符合2013中国AP指南诊断标准[9],即符合以下3项中任意2项者诊断为AP:(1)与 AP 相符合的腹痛;(2)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活性高于正常值上限3倍;(3)腹部影像学检查符合 AP 影像学改变;且排除:(1)慢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2)在AP发生前已经诊断为DM;(3)AP发生前有慢性胃肠病史;(4)有家族DM史;(5)有胰腺肿瘤病史;(6)年龄<18周岁。以上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时间均不超过3天。

1.2 IFG、DM及空腹高血糖的定义及AP患者临床特征分组

1.2.1空腹血糖(FPG)检测及空腹高血糖定义:FPG检测采用氧化酶法,所有 AP患者出院前1天空腹12h采集肘静脉血3.0ml于促凝管中,混匀后3000r/min离心15min,采用西门子 ADVIA®XP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测。参照WHO1999年DM诊断标准,定义FPG≥6.1mmol/L为空腹高血糖[10]。

1.2.2AP患者临床特征分组

根据亚特兰大AP诊断标准[11],将患者分为轻症AP(MAP)、中重症及重症AP(MSAP+SAP)两组;(2)根据患者性别分为男、女两组;(3)根据患者年龄划分为≥60岁、<60岁两组;(4)根据病因分为胆源性与非胆源性两组,胆源性AP诊断原则为在AP诊断标准基础上,根据患者腹部B超或CT发现胆囊或胆道结石,并结合总胆红素(D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指标升高来确定[12];(5)根据AP患者发病病程内最差CT结果进行CT指数评分(CTSI)[13],并分级:Ⅰ级0—3分, Ⅱ级4—6分,Ⅲ级7—10分,据此将患者分为≥6分组和<6分两组。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率(n,%)表示,先行单因素分析比较(χ2检验),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AP患者各临床特征组空腹高血糖发生率

表1显示,133例AP患者中出院FPG≥6.1mmol/L 60例,FPG<6.1mmol/L 73例,空腹高血糖发生率为45.11%;FPG值集中分布于5.07—7.50mmol/L,中位值5.90mmol/L。临床资料的表现特征为: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范围18-85岁,中位年龄53岁,平均52.0±15.2岁;AP分型分布以MAP更多。不同病因占比为胆源性AP明显多于非胆源性AP;CTSI评分<6分者居多,集中分布于1—5分之间,中位数为3分。单因素分析:AP患者各临床特征组的空腹高血糖发生率,其结果为MSAP+SAP组显著高于MAP组,CTSI≥6分组显著高于<6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性别、年龄、病因组间分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AP患者不同临床特征组空腹高血糖发生率比较(n,%)

注:1)P<0.05

2.2 AP患者空腹高血糖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表1结果中有统计学差异的AP临床分型和CTSI评分等因素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CTSI≥6分为AP患者空腹高血糖(≥6.1mmol/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它因素均不是(P>0.05)。见表2。

表2 AP患者空腹高血糖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注:1)P<0.05

3 讨 论

近年来,AP患者胰腺内分泌功能受损逐渐引起临床重视,FPG升高作为AP患者早期特征之一,其发生率和影响因素尚少见报道。本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33例AP患者空腹高血糖发生率为45.11%,部分临床资料(性别、年龄、AP分型、病因、CTSI) 中与空腹高血糖相关因素为AP分型和CTSI,CTSI≥6分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CTSI是判定胰腺坏死程度和预后的重要影像学工具[14]。由AP严重程度分级和胰腺坏死程度两部分组成,CTSI≥6分时,胰腺坏死面积大或炎性水肿,胰腺内、外分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可导致胰岛β细胞绝对数量或功能性胰岛β细胞减少,从而加重胰岛β细胞损伤,使血糖稳态调节受到影响而形成高血糖独立危险因素[15]。

AP临床分型包括MAP、MSAP、SAP三类, Jivanji等[5]认为其与AP患者DM的发生无关。本研究结果提示临床分型虽然不是AP患者空腹高血糖独立危险因素,却仍是AP后空腹高血糖的影响因素。尤其MSAP+SAP时,胰腺微循环障碍,多器官功能不同程度损伤,甚至胰腺组织坏死等[16],可能使患者空腹血糖升高,甚至发展至IFG或DM。对此需进一步研究,以确认AP分型是否与DM的发生有关。

对于年龄是否为AP后空腹高血糖IFG或DM影响因素,目前报道尚不一致。如Tu等[7]曾报道,年龄>45岁为AP后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Yuan等[17]同期的一项回顾性分析又显示<45岁、45—64岁、≥65岁年龄段AP患者DM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Wortham等[18]在临床观察到老年AP患者更多见血糖升高现象,因其随着年龄增长,胰岛β细胞功能日渐衰退。本研究以<60岁和≥60岁比较空腹高血压发生率,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年龄并非AP患者空腹高血糖影响因素。以上研究中年龄段划分不统一及仅为局地分布,故难有统一结论,需要统一年龄组划分、且扩大样本量,多中心观察,以获此流行病学特征。

已有研究报道,性别不是AP后IFG或DM的影响因素[17],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不是AP患者空腹高血糖影响因素,初步表明患者胰腺分泌功能改变与性别可能无关。国内胆源性AP发生率较高脂血AP、酒精性AP等更高,本研究也显示AP患者中胆源性占比更高。但AP后空腹高血糖发生率在胆源性和非胆源性AP间未见统计学差异,提示胆源性和非胆源性AP的发生可能与病因无关。

综上所述,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既往无IFG或DM病史而入院后CTSI评分较高AP患者,应警惕IFG或DM的发生,并尽早行血糖监测及定期腹部增强CT检查,对空腹高血糖患者早期干预,防止AP后空腹高血糖患者向IFG或DM的发生。

猜你喜欢
高血糖分型空腹
应激性高血糖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应激性高血糖及急慢性血糖比值对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质量的影响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如何治疗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
空腹喝水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