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院发热门诊运行模式效果分析

2020-04-29 06:54陈科帆熊域皎袁术生
中国药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排查门诊我院

陈科帆,龚 静,熊域皎,袁术生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四川 乐山 614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初期症状以发热、乏力及干咳等症状为主,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严重时会直接导致死亡。目前,尚缺乏针对其病原体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以隔离、对症支持为主。医院门诊人群集中且存在大量的易感人群,需加强管理,保护易感人群,防止交叉感染。2003 年防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时,全国各地医院先后开设发热门诊并将发热患者进行集中管理,起到阻击了SARS 疫情第一关的作用。此次COVID-19 疫情发生后,我院发热门诊启动紧急预案,加大力度对有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患者的排查,并且加强了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管理,极大地限制了医院感染范围[1]。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在防控传染病流行期间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应严格落实发热门诊的日常消毒管理与发热患者隔离管理工作,同时医院应加强医护人员防护,避免发生交叉感染[2]。本研究中总结了我院应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措施,并对COVID-19 疫情期间发热门诊运行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明确或者可疑流行病学史标准的患者。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严重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医院发热门诊2020 年1 月至2 月诊治的有COVID-19 明确或者可疑流行病学史的200 例患者,分别纳入发热门诊运行管理模式管理前组和管理后组,各100 例。管理前组中,男56 例,女44 例;年龄16 ~86 岁,平均(45.2±1.2)岁;发热伴干咳症状45 例,发热伴其他症状55 例;白细胞计数(WBC)正常或偏低26 例,WBC 及淋巴细胞减少30 例,胸部CT 异常44 例。管理后组中,男55 例,女45 例;年龄18 ~88 岁,平均(46.2±1.3)岁;发热伴干咳症状42 例,发热伴其他症状58 例;WBC 正常或偏低23 例,WBC及淋巴细胞减少32 例,胸部CT 异常4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管理前组实行常规门诊管理模式。管理后组实行发热门诊运行模式,具体如下。

人员配备及要求:发热门诊开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到门诊住院的“绿色通道”,即疑似患者由医护人员(为我院专门成立的转运小组成员,包括医生、护士、救护车司机以及工人等,均做好相关防护,做到专人专车)直接转运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区(我院城南传染病区)隔离治疗。在普通门诊入口处设立发热流感样症状预检分诊处,配备护士3 名,均需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分诊护士采取Ⅱ级防护,穿工作服、隔离衣、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工作帽、双层乳胶手套。正确分诊,严格把关,将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与普通患者进行分流,凡发现发热并伴有呼吸道症状者,立即为其戴上外科一次性口罩进入发热门诊进行诊治。

物资配备:分体工作服、隔离服、一次性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N95 口罩、防护服、防护面罩、护目镜、手套、鞋套,泡腾片、抗菌洗手液、消毒凝胶、0.5%碘伏、75%乙醇、16%过氧乙酸、漂白粉、消毒喷雾器、移动紫外线灯、雨鞋等,吸痰器、呼吸机、常用急救药品等。所有物资配备一定基数,用后及时补充,随时检查,确保性能和完好率100%。

感染防控措施:发热门诊安装消毒器,无人状态下进行臭氧消毒,有人状态下进行空气消毒并登记。使用消毒液对地面和物体进行消毒,温度计使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消毒,并使用乙醇擦拭听诊器,护士检查并记录消毒液使用情况,垃圾由专人收集和运转。

设置分区域诊治:将发热门诊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各区域使用颜色区分,无交叉,清洁区域使用蓝色线、半污染区域使用黄色线、污染区使用红色线,以警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置于不同区域,医务人员在不同区域穿戴、脱摘相应的防护用品。对于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患者,在清洁区进行二次预检分诊,将有明确或者可疑流行病学史患者在半污染区域由专家进行排查,高度怀疑者上报感染科,由感染科上报市疾控中心,由市疾控中心派人取患者痰液或者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运送标本时,要严格登记,并且使用生物安全箱,将针头等锐器放置锐器盒中,避免运送过程中刺伤。经排查的患者分流至一般发热诊断室诊治。

按病情轻重分类施治:对确诊的COVID-19 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轻症患者可居家隔离观察治疗,每日测量体温3 次,由发热门诊医师电话回访,直至症状消失。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教:进入发热门诊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需按要求正确佩戴口罩,由分诊护士负责教其方法,做好健康宣教,嘱托采集标本等注意事项,普及新型冠状病毒知识以及个人防护方法,指导家属不要直接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接触后要立即消毒。

1.3 观察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知晓情况:使用我院自制调查表,采用“问卷星”应用扫码调查,内容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早期症状、预防措施,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知晓程度越高。问卷各条目评定者信度值为0.91,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敏感地反映患者的知晓程度。

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使用我院自制调查表,采用“问卷星”应用扫码调查,统计两组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人数,计算知晓率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管理后组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为79.00%,明显高于管理前组的68.00%(χ2=6.064,P=0.014 <0.05)。

表1 两组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知晓情况比较(± s,分,n =100)

表1 两组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知晓情况比较(± s,分,n =100)

组别管理前组管理后组t 值P 值传染源71.56±3.11 86.89±6.11 22.360 0.001传播途径75.45±3.55 88.56±6.15 18.460 0.001早期症状75.14±4.11 92.55±8.11 19.150 0.001预防措施72.15±3.56 91.25±6.56 25.590 0.001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此前未在人体中发现,2020 年1 月12 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感染后常见临床表现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及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导致肺炎、严重性呼吸衰竭、肾衰竭,甚至死亡。虽然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但可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新型冠状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能力,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及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潜伏期为3 ~7 d(部分患者可超过14 d)。因此,医院感染也成为临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是这次COVID-19 疫情防控的重点部门,是可疑患者集中地,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严重的院内交叉感染[3]。

本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组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早期症状、预防措施的知晓情况得分,以及对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管理前组,说明实行发热门诊运行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患者对COVID -19 的认知率,缓解民众的恐慌情绪,使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科学地应对疫情,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能力,从而减少该传染病的进一步扩散。

正确地实施医院疫情防控措施能有效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还能提高各级医务人员的预防意识,转变观念,重视卫生问题,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尽可能减少高危因素,监控医院感染的发生[4]。贾会学等[5]的研究表明,《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 / T311 -2009》的颁布对于规范各医院的隔离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次COVID -19 流行期间,我院在普通门诊入口处设立发热伴呼吸道症状预检分诊,将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患者与普通患者进行分流,并采取及时的防护措施减少可疑患者在院内流动,保护普通患者,防止疫情的传播[6]。

医疗机构既要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又要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我院始终严格执行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制度,对就诊患者进行排查、分流,通过预检分诊及时排查传染性疾病,将发热患者进行集中诊治和管理,使患者能够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确保了发热门诊这一预防、预警机构排查传染性疾病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院还对患者进行了分类分级管理,重症患者立即转运至我院城南传染病区进行隔离治疗,轻症患者采取在家隔离治疗,既能保证重症患者的及时治疗,又能合理利用医疗资源[7]。

我院发热门诊根据有关规定严格进行消毒隔离,并对医疗垃圾进行妥善管理,以避免病原体的扩散。荣风英[8]的研究表明,对甲型H1N1 流感发热患者及早执行隔离消毒并科学开展门诊护理,不仅能使患者早日康复,还对预防、降低院内感染发挥着重要意义。医务人员需根据要求采取标准的Ⅰ级、Ⅱ级、Ⅲ级防护,在其监控下确保防护有效性[9]。田琳等[10]的研究表明,发热门诊运行流程效果良好,能够实现疫情防控的基本功能,还能体现人性化的科学管理理念,值得推广。

目前我院发热门诊在COVID -19 疫情下的运行管理模式已初见成效,但仍有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首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方面仍有待加强。发热患者属于留观人群,不允许陪护和探视,自由受到限制,既害怕被传染又怕被诊断为COVID -19,心理压力大,易产生孤独和焦虑情绪,甚至更严重不良情绪。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其病情的康复及减少医患矛盾等十分关键,是医疗护理方面的重要一环。我院心身医学科已逐步开展COVID -19 疫情下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工作,但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其次,对住院患者、家属甚至陪护人员COVID -19 的排查工作任重而道远。我院发热门诊是防止COVID -19 疫情流行的第一道屏障,又是减少院内感染事件发生的“桥头堡”,几乎能把所有高危人群排查清楚。但全国仍有医院住院患者经过排查后确诊为COVID -19 的情况,故院内患者的排查以及疫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猜你喜欢
排查门诊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门诊支付之变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如何排查并改错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