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河长制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升级完善探析

2020-04-29 05:52汪振宁
中国水利 2020年8期
关键词:长制河湖河长

汪振宁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230088,合肥)

2017 年3 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 要求推进水环境治理网格化和信息化建设,推进全省河湖监管信息系统建设。 为全面提升河湖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河湖管理工作效率,为河湖长制工作提供支撑,为各级河湖长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手段,结合本地实际,建设安徽省河长制决策支持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系统建设分两期实施,2018 年为一期工程,主要进行基础数据的整合与集成,建设满足业务基本需求的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2019 年为二期工程,提高系统的分析能力和智慧化水平,向智能化决策支持方向升级和完善。 当前,系统已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全面上线运行, 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但现状系统对于河长制决策支持方面仍存在不足和一定差距, 集成共享、功能优化、深度分析、智慧应用、安全保障等方面亟待在二期建设中升级完善。

一、系统特性分析

1.三级贯通、五级应用

安徽省河长制决策支持系统是首个完全实现“三级贯通、五级应用”的省级河长制信息化系统,系统集中部署在省水利厅,通过政务专网和公网实现省、市、县三级河长办和三级河长会议成员单位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对三级河湖长制的业务支撑, 确保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及有关工作人员能通过系统开展相关工作。

2.数据全面、实时更新

系统对全省涉河湖相关数据进行了整编入库,形成了完善的安徽省河湖长制数据库, 涵盖河湖基础数据、 空间数据等静态数据以及水资源、水域岸线、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动态数据。 静态数据采取“自下而上”方式填报整编,动态数据从各级河长会议成员单位实时监测数据中直接获取,利用云计算技术,各类河湖数据可实现自动存储、分类,并以表格、图示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

3.矢量标绘、多元监测

系统利用GIS 技术、3D 虚拟地球技术等先进数据展现技术,结合“水利一张图”,同时以行政区划、流域水系等为主线, 实现对全省河湖的概况、动态信息、河长制组织体系、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等进行全方位展示和查询。 系统集成全省各类监控视频,实现监控视频在线播放及实时操控,便于远程实时调度;系统实现了无人机远程巡河,在调度监控中心可自由控制无人机的飞行及拍摄;通过遥感影像图提取湖泊蓝藻水华区域、水体面积变化趋势。

4.决策支持、综合管理

系统建设了包括业务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 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省级调度(监控)平台、业务移动平台、信息发布平台在内的五大平台和综合管理模块。 五大平台按照河长制工作内容和业务流程设置功能模块,为河湖长制日常工作提供支撑, 同时对河长制六大任务核心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辅助河湖长调度决策。综合管理模块则涵盖了河湖长制信息管理、 河湖长制工作流程管理、 系统管理等综合管理功能, 满足系统用户和开发人员各种管理需求。 系统架构见图1。

二、系统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分析

1.深度整合程度不足

系统的建设需要水利、 环保、国土、农业、林业等多部门进行数据、业务与基础设施的深度整合,但从信息化需求来源角度看,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主要用于满足各自的业务职能需求, 缺少统一的信息化战略布局,系统建设与各自特点对接不够充分,与各自信息化深度整合不足。

2.数据分析程度不够

系统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分析功能, 对核心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以辅助河长湖长调度决策,然而目前系统建设只停留在对数据增、删、改、查、统计等基本功能实现上,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挖掘程度不够。

3.系统功能繁杂难上手

系统构建了五大平台,同时服务于河湖长、河长制办公室、河长会议成员单位等内部办公用户和社会公众用户使用,满足河湖管理和河湖长制业务等各项需求, 功能全面强大,性能完备可靠,但也导致界面按钮较繁多,不熟悉系统的人员难以快速上手使用,影响工作效率。

4.智慧应用存在差距

智慧应用是指利用智能化技术,对各类调控、管理和服务对象的行为现象进行识别、模拟、预测预判和快速响应。 当前系统正在开发建设“河湖天眼”、 遥感监测等多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应用模块,但目前智能化配套基础设施较薄弱,相关关键技术开发力度不够,离实际应用仍有一定差距。

三、系统建设升级完善探析

1.系统建设升级完善的重要性

信息系统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系统建设初期目标任务不精确,建设过程中需求不断被激发导致的频繁变更,建设后期功能优化完善、增强安全保障等,都决定了信息系统建设需要不断更新完善。

系统一期已经开发了包括PC 端客户端、移动端APP、微信公众号等较为完备的信息化系统,基本满足各类用户需求,系统二期将在一期基础上对系统功能进行优化,根据实际需求变化及时进行功能调整,同时加强系统的分析能力和智慧化水平,提升系统安全性能,达到全面支撑各级河湖长制管理工作、有效辅助各级河湖长调度决策的预期。

2.系统建设升级完善建议和对策

(1)加强需求分析,优化系统功能

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建成后应用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基础和关键,系统建设方要熟知河长制综合管理相关业务,配合业主根据工作实际开展系统平台需求分析,并进行系统业务增减和功能调整。 调研各类用户使用体验,对于建设不完善、开发程度不高的功能进行深度优化,提升用户体验感。

(2)借力统一规划,促进系统整合

利用好政府层面的信息化统一建设规划和政府信息化公共平台,在系统业务应用不断完善、不断深入的同时,加大数据资源、业务系统与基础设施等深度整合力度,逐步形成连接各信息孤岛和分散系统的中枢,积累沉淀各类数据信息资源,形成河湖管理公共信息资源库。

(3)挖掘数据内含,加深数据分析

充分挖掘数据内涵,在掌握数据概念意义的同时,理解数据应用与相关业务之间的关系。 加深数据分析深度,对已获取的数据归类统计,通过图表、 图示的方式展现数据变化趋势,做到数据可视化,深度分析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 联系相关业务工作开展情况或是否取得成效, 进一步提出相关建议,以达到辅助决策的目的。

图1 系统整体架构

(4)增强系统交互,加大培训力度

在系统建设升级完善过程中,可增加交互界面或窗口的设置,增强系统和用户交互,例如导航窗口或搜索窗口,用户能在登录账户后,从交互窗口直接了解到系统拥有的功能或直接链接到需求功能按钮。 加大系统培训力度,不仅仅是停留在系统页面介绍、操作方法等,可针对某一项功能,结合具体案例开展相应培训。

(5)深度开发应用,加强基础建设

在深入分析河湖管理和河长制管理的需求基础上,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深度开发相关智慧应用功能,逐步建立日常监测、模拟识别、预测预警、响应处置流程化智能管理模式。 同时,加大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智慧应用管理体系。

(6)加强系统运维,增强安全保障

信息系统的运维包括设施设备、软件系统、 数据资源和安全性运维,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系统是否运行稳定、精准分析、安全可靠。 设施设备、软件系统应实行日常巡检、 定期检查,发现故障应及时排除;数据资源的运维应做到数据采集全面、 数据攫取快速、数据分析精准、数据管理科学;安全性运维应构建完备的安全保障体系, 完善安全设备, 提升网络安全保障。 系统升级完善建议和对策见图2。

3.系统建设升级完善展望

系统升级完善后,系统将运行稳定、功能丰富、安全可靠,能够较好地提升河湖长制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河湖长制工作效率,辅助河湖长调度决策,综合效益将逐步显现,且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可为同类系统的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图2 系统升级完善建设和对策

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自河长制提出之后开始进行,设计构建已经一年有余,目前河长制管理信息建设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业务支撑的功能。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特点,随着河长制工作的持续推进, 本身就已十分庞大的数据逐渐累积, 信息不对称、 信息共享不及时等问题将日益突出,势必会影响到系统效益的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最高层的前瞻判断,让“区块链”走进大众视野,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应用到河长制系统和水利行业中,甚至政务服务中, 将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共享与一致行动。 如何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河长制管理中可能会成为未来升级完善系统的一个研究方向。

四、结 语

系统的升级完善应深入贯彻“水利工程补短板, 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以河湖管理需求和河长制决策支持为牵引,结合智慧水利项目建设,在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本地工作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系统整合、加深数据分析、增强系统交互、深度开发应用,逐步提升系统的分析能力和智慧化水平,争取早日为河长制管理工作提供更智慧、高效、精准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猜你喜欢
长制河湖河长
山西省总河长、副总河长(总湖长)及省内主要河流省级河长的公告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节水专栏约稿(征稿)函河湖长制专栏约稿(征稿)函
浅析沅江市推行河长制模式
推行湾长制的重点问题与优化进路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进河长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