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大学生返乡创业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

2020-04-29 07:41林吉红
市场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福建省精准大学生

林吉红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厦门 341000)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互联网与扶贫工作的融合创新发展,将极大地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的实现。“互联网+精准扶贫”,应运而生,应时而动,理论上可行,实践上效果明显。一旦实现二者的无缝连接和高度融合,辅之以正确的实施路径,其必将为福建省精准扶贫插上“飞翔的翅膀”,从而推动福建省扶贫工作开创新局面,而保障这些工作的实施,需要大量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

目前大学生主流的返乡渠道是大学生村官,但是大学生村官扶贫在未来“互联网+精准扶贫”背景下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尤其是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成为福建省精准扶贫的突破口。

而且"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具有一定普适性,可以帮助其他相似区域通过这种模式实现脱贫致富,同时保障大学生就业。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福建省当前“互联网+精准扶贫”工作现状

为了进一步提高精准扶贫的效果,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精准扶贫工作的探索,希望能够找出一条更加科学有效的精准扶贫的道路。福建省精准扶贫工作组认识到互联网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可能带来的优势,于是将“互联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一方面是将精准扶贫向纵深发展,向科学化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是时代发展的潮流,精准扶贫工作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福建省各市区纷纷加强“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基础建设,例如2016年起厦门政府和电信部门联合推出了“整村光改”的政策,还推出了“免费提速”的举措,“翼支付”就属于政府打造智慧明星村的举措之一。厦门电信扶贫山村网络建设,在厦门市后埔村、军营村等村庄开通EPG900部,WIFI工程1部,智慧音箱10部。

(二)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

1.大学生返乡创业比例低

精准扶贫要彻底消除农民的贫困问题,解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仅仅依靠传统的农业技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认识到了农民知识、学历、科技能力不足的问题,大学生返乡创业可以弥补这方面不足,提高精准扶贫的效果。但是目前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回乡创业,据不完全统计,福建省每年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比例不到5%,可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比例低。

2.大学生返乡创业心理压力大

我们问卷调查了福建省高校大学生不想返乡创业的原因,归纳以下二点,其一,对于贫困地区的大学生迫于家庭条件的限制,缺乏创业的启动资金及社会资源,没有足够的信心立即返乡创业,但是在社会融资的过程中,不仅得不到亲人的支持,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如银行的评估人员也不看好这些一穷二白的大学生创业,为创业争取启动资金带来了困难。

其二,受传统上大学是为光宗耀祖思想的影响,贫困家庭举全家之力培育出一名大学生,是极不情愿他们再回到乡村,有这种心理的人比例较高几乎达到80%。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会遵从家庭的观念选择在大城市生活。所以当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心理压力普遍大。

3.大学生返乡创业项目领域受限

受社会阅历及家庭条件的影响,少部分大学生返乡创业项目通常会选择投资少、偏重于服务的项目,还有一些创新型的项目,这些项目涉足的人员较少且要求高,不适合扶贫推广。所以返乡创业项目领域是有受限制的,需要选择可以利用互联网将家乡的产业与全国及全世界的大市场紧紧结合在一起的项目。

(三)大学生返乡创业对精准扶贫中发挥的作用

大学生是互联网运用的先行者,他们通过互联网让思想及行动处于落后状态的贫困地区及时地与大城市建立联系。使一些贫困户找到了引路人,脱贫工作由被动转化成了主动。

例如福建省闽西属于山区,有很多农特产山货,当地农民不懂得对外营销,很多山货低价销售或者卖不出腐烂浪费,就有大学生回乡创业,在乡里设置山货收购点,还对山货进行烘干,卫生储存等加工打造,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出去,种植山货的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稳定的提高。

还有的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设置了人才交流信息公司,专门为当地的农民找工作,从泥瓦工到高级白领不等。有的农民有技能但是不会运用互联网找工作,现在通过大学生创办的互联网信息公司的引导,他们能够迅速地找到工作,从此不用在大山里守着贫困,而缺乏劳动力的公司也可以满足自己用工需求。

三、福建省大学生返乡创业发展的支持

(一)从学校角度出发

1.高校对学生创业课程教育的改革

在传统的教学中,高校对学生创业课程的教学只是停留在理论上面,没有具体的鲜活的实例运用于教学。现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每年举办的“互联网+”大赛让学生更早的参与创业的过程。福建省还加大了对课程教育的改革,建立了福建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目前高校创新创业必修课及选修课程达2022个,网络课程达556个,创新创业教材达到156种之多,所占分数为2到10分。

2.高校制定返乡创业教育引导机制

高校每年通过暑假和社会活动等形式,让大学生返乡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当地贫困户存在的症结的所在,找到精准扶贫的关键。培养大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责任感,将他们学到的知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带领乡亲一同走向富裕。目前,福建省已经有48所高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组织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专题研讨活动,参加并比较有份量的研讨报告论文超过200多篇。

(二)从政府角度出发

1.福建各地区政府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

仅仅依靠物质上的帮助及政策上的引导,精准扶贫工作也遇到了瓶颈,那就是地处偏僻地区的农民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存在着劣势,在思想与文化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仅仅依靠帮扶人的热情指导难以得到质的突破,帮扶对象难以从自身能力出发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福建省各地政府每年到高校进行宣传,欢迎高校学子回到家乡创业,并在创业政策方面给予较好的优惠政策,政府出面欢迎大学生回乡创业,可以利用大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上的优势,填补扶贫对象在知识与学历上的空白。

2018年3月30日,福建上杭县古田会址启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参加的大学生团队达300支,参加的大学生代表有1300多人,该活动实现了省级扶贫开发项目与241项乡村振兴项目的对接。成为了政府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

2.各地区政府返乡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大

图1.大学生参与返乡下乡的比例

政府真正实现“像关心自己的孩子就业一样关心大学生创业”。为了让返乡大学生能够成功创业,福建当地政府为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两年持续小额贷款的担保,为返乡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创业时间的保障,各地区政府不仅在创业启动资金方面提供贷款的便利,解决他们在创业之初缺乏启动资金的难题,还在创业手续办理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帮助,让他们能够一路绿灯,能够快速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例如福建省厦门市为支持大学生返乡下乡出台了《厦门市支持大学生返乡下乡在农业领域创业创新的若干措施》,在全市印发宣传。厦门市新措施的实行,厦门市大学生参与返乡下乡的比例比同级别市多11个百分点,表明政府政策对大学生返乡下乡具有积极意义。

3.各地区政府返乡创业帮扶措施

大学生返乡创业可以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当地的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福建省各地创办了精准扶贫信息平台,以厦门市精准扶贫信息平台为例,通过平台将返乡创业帮扶措施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起到宣传效果。同时还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金,2017年1500万,专门对大学生创业优秀团体和个人进行奖励,扶持项目达到400多个;2018年扶持资金达到1600多万,扶持项目达到331个。

图2.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金

(三)从大学生个人角度出发

1.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加强

每个贫困地区的人从小都有带领家乡人走向富裕的愿望,可是苦于没有找到出路,很多大学生没有选择自主创业,其中5%的大学生是由于能力缺乏,44%的大学生是由于创业资金缺乏,8%的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困扰,26%的大学生对城市工作环境产生优越感。

图3.大学生创业意识受到的影响

如今通过大学创业课程开设,政府的支持,很多农村籍大学生学到了文化知识,知道了家乡缺什么,需要什么,他们越来越渴望有一天能够将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返乡创业的比例也逐年上升,为家乡的精准扶贫工作做贡献。

2.大学生创业技能学习机会多

通过大学院校教学工作的改革,高校的教学越来越贴近各地的实际生活,使大学的知识由理论性的向实际应用型的转化。为大学生学习到了大量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毕业参与创业做了更充足的准备。

3.大学生创客交流常态化

目前福建省很多高校为大学生组建创业联盟,组织青年企业家商会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当地企业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

各地都不乏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例子,这些大学生企业家又通过多种形式组成商业联合会,与当地政府、金融机构建立联系,在政策、商务信息等方面得到帮助。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刺激了他们创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技术上他们可以与高校建立联系,吸引更多的人才。与科研院校建立联系,开发更多的新产品,服务于社会,依附大学生创业,精准扶贫工作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厦门市开展了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会,为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帮助,当前已经有1500名大学生从中受益。

四、总结

文章立足厦门市“互联网+精准扶贫”基础上研究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探索其对扶贫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从创业态度、个人背景、外界环境、创业压力和政府政策五个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从学校角度,政府角度,个人角度三方面提出了促进福建省大学生返乡创业健康发展对策建议。希望借此能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帮助,为福建省精准扶贫出一份力。

猜你喜欢
福建省精准大学生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精准的打铁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大学生之歌
精准扶贫二首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